凌海市谷子创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16 10:45:19

凌海市谷子创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本文通过对凌海市谷子生产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从选种、播期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谷子优质高产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凌海市;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凌海市位于辽宁省西部、辽西走廊东端,地处东经120°42′~121°45′、北纬40°48′~41°26′之间,全境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南临辽东湾,北依松岭山余脉。凌海市自然地貌结构大体分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内“山、平、洼、海”俱全,土地总面积2733km2,现有耕地114 900hm2,历年作物播种面积为120 000hm2左右。全市有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277个行政村,全市有人口60.5万,其中农业人口50.7万,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适中,无霜期165d左右,大于10℃活动积温3400℃左右,降水620mm左右,日照1450h左右,属于1季有余、2季不足的水旱双作农业区,历年粮食作物总产量在5亿千克上下,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全区所辖21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分布在山区,目前许多山区乡镇已把谷子生产作为发展山区经济的主导产业,谷子栽培面积已达到1333.33hm2,这对我区绿色小米产业生产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 选择优良品种

我区山区坡耕地谷子栽培历史悠久,在2010年以前一直以种植传统地方老品种为主,产量最高在150~250kg左右,因此出现了产量徘徊不前、病害严重的弊端。要想实现山区谷子产量的飞跃,必须引入高产、优质、抗病且适宜我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为此,我们从2010年开始先后引进了吨谷1号、承谷9号、金谷2401、锦谷14、锦谷118、中杆132、朝谷58、59、14、15、16等新品种进行多点试验和示范,结合其生育性状、产量性状、物候期和抗性表现进行跟踪调查,经过3年的对比试验和示范得出,表现综合性状优秀的品种是“吨谷1号”和“金谷2401”。这2个品种均为矮秆中早熟品种,平均株高100cm,有效生育期110d左右,且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宽大肥厚,分蘖力强,穗大粒重码密,主侧穗整齐一致,米质优良,营养丰富,出米率高,有很强的群体增产潜力。同时,这2个品种又耐旱、耐瘠,高抗倒伏,高抗病害。通过3年在我区坡耕地多点试种,均表现出了每667m2产量超500kg,深受农民欢迎。因此,自2010年以来,吨谷1号和金谷2401成为我区山区坡耕地谷子栽培的主要推广品种。

2 确定最佳播期

作物发芽出土的前提条件是土壤中有合适的温度和适宜的水分,确定最佳播期是提高谷子产量的前提。而我区作物生长季3~10月热量资源分布的概况是:春季(3~5月),平均气温为9.8℃ ,温度上升相对较快,我地山区土壤10cm多年春季平均稳定通过10℃ 的日期为4月中旬,比沿海地区提前1周左右。谷子发芽最低温度为8℃ ,正常发芽温度为10~15℃,只要土壤水分适宜,播后4~6d内就可发芽,9~10d出土,所以山区谷子比沿海地区最少应早种7~10d。

多年试验,结合我地气候条件确认我地区坡耕地谷子最适播期为4月15~25日,最晚不过5月1日。适当早播,苗全、苗壮、穗大、码密、千粒重高,病害轻、不倒伏、产量高、米质好。

3 加强田间管理

要想粮食高产,管理是关键。特别是山区坡耕地土质瘠薄,土壤保肥保水能力相对较差,严格的栽培管理更为重要。

3.1 合理密植

谷子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平均每穗粒数和粒重构成的。我们主栽的品种是“吨谷1号”和“金谷2401”,二者均属于中粒型品种,千粒重在2.5~2.9g之间,密度变化对粒重影响较小,穗粒数的多少与密度呈反比,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穗粒数的多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变化不大。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是667穗数,所以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密度的大小。“吨谷1号”和“金谷2401”的合理密植原则:肥力高的比肥力低的密些,坡地梯田比平川密些,零星小地块比大块地密些,施肥水平高的比施肥水平低的密些。通过我们几年的密度试验,667产数百千克以上,基本苗35000苗,667穗密度不低于45000穗比较稳妥。选择经过风选、籽粒饱满、发芽率好的成熟种子500g作为每667m2的播量,播前将选好的种子用醋酸苯汞、杀菌灵等彻底消毒,然后再用种子量的0.3%金满拌种,阴干5h即可播种。

3.2 播种镇压

在秋整地起好垄的基础上,先将原垄开沟,每667施优质农肥1500kg、三元复合肥20~30kg、钾肥5kg,然后合垄,垄距58cm,进行等距三行条播。墒情不足的应抗旱坐水种,每667m2播量0.5~0.6kg,播种深度3~4.5cm,墒情好的宜浅,墒情差的宜深;早播略深,晚播稍浅。

播后镇压是一项重要的保苗措施,镇压可以防止因谷种与土壤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悬死”或不能出土而产生的“卷死”,并能防止虚土层厚时土截灼伤芽尖。播种至出苗前一般镇压3次,第一次是播后镇压,第二次是幼苗出土前镇压,第三次是幼苗出土后压青。

3.3 间苗清垄

谷子出苗后,2.5~3叶期要进行梳苗,并将行间苗全部拔掉;4~5叶期定苗,株距为4.5~6cm,不可过密,二遍中耕松土后,每667m2追尿素10kg,追肥后立即整地覆土。

谷子拔节后,生长发育加快,当谷子长到30cm高时,也正是谷子3~4层根生长的时候。为了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无益消耗,以为谷子生育良好创造有利环境、为攻壮株创造有利条件,必须要认真进行一次清垄,以彻底拔除杂草和弱、病苗。使谷子生长整齐、苗脚清爽、通风透光。

3.4 追肥防病虫

3.4.1 追肥

谷子拔节以前需肥较少,拔节后茎叶生长繁茂,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幼穗开始分化,这时期需肥量最多。据有关资料证明,谷子拔节至抽穗阶段吸收的氮量占全生育期需要量的66.1%,同期干物质的积累量占总量的57.9%。因此,只有植株吸收充足的氮,才能使茎叶生长繁茂,从而制造较多的同化产物,为穗大粒多创造条件。

结合中耕第二、三遍时追肥,每667m2追尿素10kg,在拔节期追1次,顺垄撒于行间,随即中耕培土,肥料被土壤覆盖,可减少蒸发,从而提高肥效。

3.4.2 防病虫

本地区谷子较常见的病害有谷子锈病和谷子白发病。

防治方法:对于谷子白发病,一般采取选用抗病品种、消灭土壤带菌和对种子进行消毒的方法防治。此外,在生育期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外深埋;对于谷子锈病,应通过适时早播、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和用三唑酮拌种等方式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可用三唑酮、代森猛锌、甲基统菌灵药剂等药剂防治。

上一篇: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下一篇:毕节市威宁县金钟镇生态畜牧业近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