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疏导策略

时间:2022-07-16 09:44:02

探讨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7-02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其表现多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在当前,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探讨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消除逆反心理的科学方法,对促进初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1.初中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是很高,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属于"经验型"的辩证思维还没有得到发展,虽已能独立批判地思考问题,不迷信权威,喜欢怀疑与争论,对权威的见解不轻信盲从,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加上社会阅历较浅、辩证思维水平有限,因此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遇事爱钻牛角尖,不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常常明知自己的证据不足,但为了维护自尊,往往固执己见,坚持错误思想,把教育者的教诲、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出现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加以对抗的逆反心理。

初中生好奇心强烈,喜欢探索、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在需要的不同层次中,少年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已十分强烈,而这些需要的发展与满足常常会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从而产生挫折感,而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又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结果,由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不断蔓延,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

2.家庭的影响

当代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大大超过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觉得经过再大的努力拼搏也无济于事,于是便产生怨恨、抵触情绪,破罐子破碎,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初中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也是导致其逆反心理、逆反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不少家长强迫子女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而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的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事事想独立做主,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主。因此,对于家长的粗涉十分反感、恼怒,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3.学校的影响

当代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和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他们的价值取向是重物质、重利益、重现实。对物质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现实的快乐原则,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个性自由,渴望自由、独立民主。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条,缺少新鲜感、时代感,教育方式单一呆板,难以适应学生的新特点,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不愿意听教师的道理讲解,拒绝接受道德教育。

4.同伴的影响

同伴指同龄或年龄相近的群体。初中生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已高于与父母交往的频率。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谈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发泄对成年人的不满,心理上互相慰藉,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同伴之间容易互相认同。同伴文化已成为初中生判断是非曲直和行为的参照标准。而少年同伴中不良的价值观或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使其成为逆反心理,一旦成人采取干涉、压制的行为,就会加剧其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

5.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当代青少年成长在市场经济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某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令初中生深恶痛绝但又感到无能为力,如果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诱发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1.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能力

遇事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看待,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避免过激行为和对抗行为的产生。

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学科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之逐渐形成辩证的思维观,能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现象,也能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觉抵制或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2.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长要不断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发生的变化,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效预防、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

家长要与子女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要,平等对待 ,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是预防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

3.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师局身素质

教学工作方法要做到情理交融,从情入事,以理服人。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素质,防止教育失误,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要热情对人,关心每个学生。发扬民主,倾听他们的心声,教育要求要合情合理,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事需冷静处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正确引导少年文化的发展

对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要正确引导,在班级中营造民主、宽容、友善、平等、向上的氛围,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友好的群体文化。

5.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心理教育

多创设一些内容健康丰富、形式生动活泼、适合青少年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隔断产生不健康思想的源头。

要加强法治建设,多开办法制讲座,组织模拟法庭,旁听司法审判,使学生减少社会阴暗面对其侵害。

要定期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青春期心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特点,自觉抵制逆反心理的产生。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做到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营造思考的平台 创设生动的课堂 下一篇: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