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在矛盾中的完美呈现

时间:2022-06-09 09:50:39

摘要: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小说以史诗性的笔调描写了十九世纪后期在资本主义冲击俄国社会的宏大立体的场面,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为线索,描绘了俄国社会制度过渡时期人内心的躁动与不安。小说塑造了许多在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安娜、弗隆斯基、基地、莱温、卡列宁……其中,安娜,更以一个敢于突破传统,而又局限于传统的矛盾中形象受到了几代人的喜爱和争论。本文着重从安娜的生活角色进行分类剖析,从而全方位地展现安娜的性格。

关键词:矛盾 性格 形象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为人妻,她没有忠贞的美德,完全可以写进表现不良妇女的忠贞之书中。

为人母,她放弃了神圣的天职,这足以成为人人所唾弃的对象。

为情人,偷偷私奔、姘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的女人是谁敢于去驾驭的?

这个有着花气袭来清香般的女子,这个不落俗套的聪慧女性,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这个不顾一切去追求内心真实爱情的新时代的影像……这个萦绕在笔者生活气息中永远的安娜情节。

她生性聪慧,大方,可爱,走到哪里都是最抢眼的一个;她的灿烂笑容,她的机智言谈,都带给旁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妻子、母亲、情人……安娜角色的多样展现女性的魅力,她以自己的完整形象在诠释着列夫・托尔斯泰心目中的最纯洁的女性形象。

为人妻,她矛盾着――家庭的责任感与真爱的恐惧感

嫁给卡列宁,嫁给了上流社会。爱情温存少就像白开水一样透明,对于一个出身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的女性,她没有因为无聊而放弃,没有因为无激情而失去生活的信心。托尔斯泰讲到“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没有爱情所保养的女性,虽然安分地享受着高贵家庭的物质生活,但是不安分的爱情追求却透过生命力反射到表情上。终于命定的转折出现在了那场舞会上,当潇洒帅气的弗隆斯基出现在安娜面前,当他用自己的年轻魅力唤醒安娜犹为已久的沉睡爱情感觉时,“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安娜用言语呼唤出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真正的渴望,无法释怀的感觉就这样出乎意料的摆在眼前。安娜似乎没有考虑就投入到弗隆斯基的怀抱,似乎是上天的注定,让这个完美的女人不能够这么绝情的抛家弃子去寻找自己的真爱。

爱情,家庭。一个诠释着浪漫甜蜜的美好,一个展现着相夫教子的安逸。爱情与责任,在决定告诉丈夫与弗隆斯基的恋情之前,始终是安娜的一个心结。生活因心的不同而被双重化,情人与妻子的不同身份将生活活生生分割。“一个同样的梦几乎每夜都缠着她。她梦见两人同时都是她的丈夫,两人都对她滥施。卡列宁哭泣着,吻着她的手说:“现在多么好呀!”而弗龙斯基也在那里,他也是她的丈夫。她非常诧异她以前怎么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而且笑着向他们说明这样真是简单得多了,现在他们两人都快乐和满足。但是这个梦像噩梦似地使她难受,她吓醒了。”梦是真实的再现自我,安娜那种无法摆脱家庭的责任感,又想离开卡列宁寻找真爱的矛盾心情展露无疑。

没有爱情有责任,亦如《上海绝唱》中那个拥有黄漪纹情节的林世恩,背负着包办婚姻的责任,不得不跟没有爱情的冬儿完成自己的承诺。这是责任的承诺方式,亦是生活中令人痛苦不已的冷幽默。

真正的爱情低调埋没于地下,最初想要突破的心境却令安娜矛盾不已。早就失去了少女时代原本追求爱情的自由,社会的传统限制让这个女人为爱情几近疯狂的节制着自己。这份节制,这份矛盾,让笔者可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未来,投向远方,投向超越故事本身人性的色泽和光芒。笔者相信安娜对于丈夫的不忠贞也许会成为她本身所具有的缺陷,但是安娜矛盾的心境不是恰巧说明了这个优雅的女子所能够体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吗?

为人母,她矛盾着――要儿子?要爱情?

母亲是一个女人一生中为自豪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完美而丰满的安娜怎么能失去这个角色呢,托尔斯泰心中的神圣安娜也想当然会在这一点上显示自己作为女性的魅力。

那是在看到与卡列宁的平淡无奇厌倦的生活的时候,在感觉弗隆斯基独自生活却不理会自己的时候。安娜的心境是这样的:她想起了她这几年来所承担的为儿子而活着的母亲的职责,那职责虽然未免被夸大了,却多少是真实的。哪怕是安娜无法摆脱少女情节的恋爱感觉,但是虚假爱情却拥有了一个真实的儿子。安娜在得到爱情之后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儿子,那夜夜思念的母子连心情怀,那最初想要将儿子带走的决定,都在充分展示着一个母亲的慈念,闪现着母性的光辉。儿子的日日思念无疑成就了安娜作为母亲角色演绎的成功性。

当弗隆斯基说出“抛弃一切,跟我一道走吧”这句话的时候,安娜说“一定要我离开我的儿子,但是我不能够而且也不愿意那样做。”母性使然让安娜无法因爱情而对儿子视而不见。然而爱情的美好让安娜最终抛弃儿子投奔了爱情。

放弃儿子,接受爱情的决定下定时曾一度令笔者倍感伤心。但是安娜最终能够突破传统的包办婚姻,能够在恶毒的社会口舌之中品尝到真正的属于爱情的甜美;能够在回到莫斯科偷偷去看望儿子的母性情怀给了人们莫大的安慰。

为情人,她矛盾着――既爱又恨。

走吧,去寻找你的自由,他抛家弃子勇敢坚毅的迈向了爱情,她执着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激励对弗隆斯基贡献着自己全部的爱;但是,她又时常恐惧、痛苦,充满负罪感。这种矛盾的痛苦心理,始终在摧残她,折磨她,让她对于弗隆斯基既爱又恨。

当她将满腔的爱情倾注到弗隆斯基身上时,不认同真爱的社会现实让安娜找不到立足于社会的地位。一个视爱情为全部的女人,一个却将爱情仅仅作为自己生活的调味品而已的花少。安娜没有办法将一个向往喧嚣、热闹、自由的社交生活的人完全收复到自己的石榴裙下。敏感、嫉妒、多疑,让安娜与弗隆斯基之间的激情慢慢熄灭。安娜绝望了“我的爱情愈来愈热烈,愈来愈自私,而他的却愈来愈减退,这就是我们分离的原因,而这是无法补救的。在我,一切都以他为中心,我要求他愈来愈完完全全地献身于我,但是他却愈来愈疏远我。我们没有结合以前,倒真是很接近的,但是现在我们却不可挽回地南辕北辙了,这是无法改变的。他说我嫉妒得太没有道理,我自己也说我嫉妒得太没有道理。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我不是嫉妒,而是不满足。”最终,安娜带着对弗隆斯基的报复在莫斯科卧轨自杀,结束了美丽而又年轻的生命。不满足的到底是对于这个社会的制度还是爱情的美满度呢?这难道是女性所特有的一些共性的东西吗?得不到爱情的时候尽情渴望,当得到爱情的那一刻,无限的挥霍自己的爱情,直到血本无归。

结语:宿命使然,让这个女子生活在那样的一个充满矛盾的年代,当她的爱情觉醒时,立即又被她的家庭责任所牵制,同时,也受到母性所牵制。她在爱情与家庭之间,情爱与母爱之间,世俗观念给与她的对于情人的爱与恨之间经受着内心最深刻的矛盾和煎熬。她既不能完全放弃爱情成为传统的女性角色――贤妻良母,又不能完全抛家弃子,改变传统的女性角色,追求真正的爱情。她在爱情追求中发现的仍是作为妻子、母亲、情人的自我。矛盾中所积累的勇敢、单纯、美丽、神圣……令她的性格层面饱满厚重而不沉重,在矛盾中的安娜形象的得到完美呈现!

上一篇:《陈宏谋家书》体现的家庭教育观及其对当代的... 下一篇:《向苍天呼吁》中主人公约翰的同性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