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时间:2022-07-16 07:46:55

永城市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摘 要】 永城市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城市,2010年人均水资源量237m3/人,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十分之一、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一半,水资源量相对不足,且地表水水质较差,利用率较低。该文统计分析永城市现状水资源供水能力和需水量,并对不同来水频率情况做了供需平衡分析;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总结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永城市 水资源 开发利用

1 概况

1.1 地理位置

永城市位于北纬33°43′~34°18′,东径115°58′~116°39′之间,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为黄淮冲积平原的交接部位,南部、东部、北部与安徽省的砀山、濉溪、涡阳、亳州等县(市)为邻,西部与夏邑县相接。南北长约72Km,东西宽约62Km,全市面积1994Km2。地势平坦,为豫东最大的县级市。全市共有29个乡镇,总人口149.44万。

1.2 河流水系

流经永城市的主要河流有王引河、沱河、浍河、包河四条,均属淮河流域、洪泽湖水系,为典型的平原季节性河流。年内洪水期与干旱季节的水位、流量相差悬殊。

1.3 气象

永城市属暖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月平均最低气温-5.1℃(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32.4℃(7月),年平均气温14.0~14.3℃,极端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为-23.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1%。年平均日照时数2300小时左右,年日照率为52%。初霜一般在10月下旬,终霜期约在3月下旬,最晚到4月下旬,无霜期207天。多年平均降水量805.6mm,年水面蒸发量972mm,干旱指数1.21。

2 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1 水资源状况

(1)降水量。永城市平均年降水量805.6mm,年降水总量16.06亿m3。

(2)地表水资源量。永城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7756.2万m3,折合径流深89.0mm。

(3)地下水资源量。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4697.2万m3/a,按矿化度分区,全市淡水区地下水资源量为34111.1万m3/a(矿化度≤2g/L),微咸水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86.1万m3/a。

(4)水资源总量。永城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7756.2万m3,降水入渗补给量32111.0万m3,全市水资源总量49867.2m3,产水模数25.0万m3/km2。

(5)水质概况。永城境内主要河流有沱河、包河、浍河等,根据多年对永城境内主要河段河流水质监测,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沱河、包河、浍河、王引河汛期、非汛期、全年水质在Ⅴ类。

全市浅层地下水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总硬度、氟化物、矿化度等天然水化学主要成分含量较高,或因氟化物等水化学异常项目造成的,属于人为影响造成的污染只是一部分,总硬度、矿化度、氟化物、硫酸盐是永城市地下水的主要超标物。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2.1 现状供水工程情况

根据分析永城市具体情况,永城市供水工程主要有农村提水及机电井供水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

永城市共修建了中、小型拦河闸26座,其中四条骨干河道上建有中型拦河闸7座,主要支流上小型拦河闸19座。流动提灌站100多处,地表水现状供水能力4500万m3。

永城市现有灌溉机电井3.62万眼,其中农用井3.61万眼,城镇生活、工业用水机井约96眼。地下水现状供水能力34100万m3。

另外,永城市有生产矿井5座,每年矿井排水约3600万m3。

2.2.2 供用水现状

根据2005~2010年分析区供用水资料分析,平均供水量27537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697万m3,占总供水量的9.79%,地下水供水量24840万m3,占总供水量的90.21%。在行业用水中,农业用水15320万m3,占总用水量的55.63%,工业用水8626万m3,占总用水量的31.33%,生活及环境用水3591万m3,占总用水量的13.04%。

永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地下水利用为主,地下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96.2%;地表水源占3.8%。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中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占地下水供水量的87.4%。

2.2.3 用水水平分析

永城市近几年用水量较为稳定,各项用水指标分析如下:

2010年永城市农田实灌溉面积15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量为15350万m3,亩均用水量为103m3/亩。工业增加值167.15亿元,工业用水量为9658万m3,工业万元增加至57.8m3/万元。2010年永城市城镇人口49.22万人,城镇生活用水量为1779万m3,则城镇生活用水指标为99L/(人・d)。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由于永城市大部分节水与灌溉工程设施不配套,建筑物老化,失修严重,导致利用率不断降低。灌区工程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配的渠系建筑物不仅数量少,且多为“三边”工程,标准低,不配套,目前已运行四、五十年,老化失修严重。近年来,通过节水灌溉、干旱片治理、安全饮水、灌区配套技改等各项目的实施,使小区域渠系配套得到适当改善。但从整体上看,灌区灌溉效益扔不断衰减,田间配套工程少;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足0.5,灌溉水浪费严重,不符合节水灌溉的要求。

(2)地下水存在浪费现象。随着县城的不断发展、扩建,地下水存在滥开滥采现象,缺乏管理措施。

(3)水污染源管理不规范。近年来,县城工业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但有些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落后,排放不达标,加之乱倒垃圾、废渣现象严重,使得水质受到污染。

上一篇:关于梭车转向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