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中学阶段学生社团建设

时间:2022-07-16 07:33:12

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中学阶段学生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是校园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但许多社团一经建立就成了粉饰的符号,很少能持之以恒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学生社团的组织者们常常会遇到诸如以下的困惑:想雄心勃勃地组织户外活动,因安全隐患不得不作罢;想在校内大张旗鼓地搞活动,又多有影响学习的呼声而导致半途夭折;想办出社团刊物,却遭遇经费瓶颈;想调动社员活动,但没有固定场地……当然,更让人无奈的是,即便上述诸多问题都顺利解决:办了刊物,有了场地,拿了经费,搞了活动,却讨不到社员的欢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社员对社团失去了兴趣,原本学生的伊甸园变成了伤心地,参加过社团的学生连连后悔,没参加过的望而却步。长此以往,学生社团将多兵寡,且终日无所事事,社团岂有不败之理?

中学阶段的学生社团是最难组织的社团,首要问题就是缺时间。中高考的压力让学生喘不过气来,当然也不乏游刃有余的学生,可是大多数老师仍希望他们在主业(学习)上锦上添花而不是在副业(兴趣爱好)上雪中送炭。虽然这“大多数老师”也个个是良苦用心,但是所有的考量中我们似乎忘了一点,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一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实正是他的教育思想始终在关注学生,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有个大致的分类,主要有三:

一是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中学生阶段的学生日趋表现出对独立自主的渴望,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不希望长辈过多地干涉,加之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强烈,更加容不得个人意见被漠视。如果我们不考虑学生的这点需求,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你不尊重他,他便藐视你!他们反控制、反限制的决心一旦明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便很有可能被逼到无计可施的境地。

二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体现为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阶段,孩子们与老师与父母的关系逐渐削弱,过去对老师、家长的膜拜仰视已经日渐瓦解。而替代这些不平等交往的是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中学生们开始广泛交友,小团体也不断涌现。

三是鼓励支持的心理需求。教育过度关注成绩使许多特长学生成为问题学生,因为成绩的不理想,他们失宠于家长、教师,长期在淡漠忽视中生活,非常需要更多的关注。

学生社团的建设正好可以针对性地满足中学生上述的心理需求,运作良好的社团可以成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场所、人际交往的平台、鼓励支持的来源。

在独立自主方面,学生的独立自主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是所在社团的独立自主。以菁才中学晨风文学社为例,我们做到了“三个保证”以实现社团独立自主:能获得保证的活动时间(每日下午4:40一5:00的活动课时间);能获得保证的活动空间(晨风文学社社团办公室);能获得保证的活动载体(一年四期的刊物《晨风》)。之后我们开始着手于满足社员的独立自主需求:一是让社员参与社团民主,包括公选社团干部、公议社团制度、透明社团开支;二是为社员提供表达渠道,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和设立社员代表;三是规范进入和退出机制,加入社团需有考核,退出也遵循规范,主动地退出尊重本人意愿、被动的开除尊重客观事实。

在人际交往平台建设方面,社团的常规活动本身就是成员们人际交往、拓宽视野的良好平台。为了杜绝学生将小团体的思想带人社团,必须确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如社团干部上岗要竞选,活动方案要竞争等等。

在鼓励与支持方面,如晨风文学社首先通过建立部门进行了特色分类,如有计算机操好的社员负责社团网站――晨风网;有文字编辑能力的参与编审刊物;有播音特长的担任文学社播音栏目主持;有交际特长的参与文学社的广告宣传等等。通过以上的特色分类,有效地提供了能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展示平台,他们中有许多是“问题学生”,几乎在学业上从不被肯定,但此时也获得了鼓励与支持,相信这对他们一生的成长都会有所帮助。除了通过社团内部的良好运作给予学生鼓励,社团也不忽视作为进阶平台的作用。例如晨风文学社每年都组织参加全国性质的征文、朗诵、现场作文等比赛,一次又一次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获得鼓励与支持的心理需求。

建立一个社团容易,但持续健康地运作一个社团难之又难。在这个营建和谐的大时代背景下,学生社团想常青常新,必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真实需求,实现其价值凸现,如此我们的校园才真正能绽放朵朵社团奇葩。

上一篇:让生活走进成人教育 下一篇:魅力课堂 魅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