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探析

时间:2022-07-16 06:21:32

网络时代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探析

摘 要:网络时代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已经威胁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造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沿袭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使基层公共图书馆与社会信息服务需求脱节,社会需求弃图书馆而转向互联网。基层公共图书馆只有更新观念,改革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才能走出困境,再现辉煌。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 困境 生存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249-02

不久前,笔者作为 “贺州市公共图书馆现状与对策”课题组负责人,主持了对广西贺州市公共图书馆和部分中学图书馆现状的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笔者对网络时代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 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难以解脱的困境

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贺州市公共图书馆虽然没有象有的产业那样消失或转型,但也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它们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的断层和反差。它们都存在经费不足、藏书单调陈旧、图书流通率和读者上座率低,经营效益低下和读者流失严重等问题,处于难以解脱的困境之中[1]。

事实上,贺州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不是特殊的个案,而是当前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发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图书馆设施和服务都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县级以下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近年来,关于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困境和问题的报道和论述频繁见诸媒体,学者和图书馆从业人员对基层图书馆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忧心忡忡。据报道,2008年我国人均购书经费是0.794元,但大部分省份都没有达到平均水平,河南只有0.158元。由于投入经费不足,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人均藏书量普遍偏低,200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501册,安徽、河南、只有0.17册[2]。县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经费不足的情况尤为严重,如贵州省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仅七分钱,年购书经费不足万元的图书馆就有57个,有13个馆连续多年没有一分钱购书经费[3]。

经费短缺使得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处于艰难境地。为了维持生存和运营,它们一方面被迫压缩乃至放弃购置新书和更新设备,另一方面不得不开展创收活动,比如开网吧、办培训班、建幼儿园、出租馆舍和临街门面等,以改善从业人员的薪金待遇。这导致图书馆的藏书日益减少和陈旧,服务设施和手段落后。此外,基层公共图书馆还普遍存在人员年龄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这导致图书馆管理落后,服务质量低下。这些困难和问题使得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地位、作用下降,读者流失,图书馆服务正日益被边缘化,处于尴尬的“鸡肋”境地。

2 造成基层公共图书馆困境和问题的原因探析

对于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问题和困境的原因,学术界和图书馆业界人士进行了大量分析和探讨。多数人将其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不重视。对业绩和GDP的追求使政府将财力过多投向经济和市政建设,忽略了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2)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关注度集中于经济建设和经济效益,从而淡化了对文化建设和社会效益的关注;(3)互联网的竞争。互联网利用其高效、快捷的服务,不断蚕食图书馆的服务领地,日益显露出取而代之的势头;(4)人们读书热情和兴趣的转移。商品经济条件下普通民众的精力和兴趣趋向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商品交换,对书本知识和非经济信息的获取热情淡化,自然与图书馆渐行渐远;(5)图书馆缺乏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沿袭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使基层公共图书馆感受不到生存的压力,满足于平稳而冷落的现状。

笔者认为,上述这些观点虽然基本符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困难和问题的原因,但并没能从根本上揭示其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科研、教育人士,还是最基层的普通民众都已认识到信息作为一种新生产力要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日趋广泛和迫切,这对于图书馆发展本是有利的契机和强劲的动力。然而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却与社会需求相悖,日渐淡出信息服务领域,呈现衰落之势,其中必然有更深层次的,规律性、必然性的原因,这一原因是:网络时代社会信息服务需求的巨大变化和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所导致的社会对基层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减少。

互联网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迅猛的新兴产业,是运用最广泛的信息传递、存储、服务平台。仅2000至2008年,我国网民数增加了12倍多,达2.98亿,跃居世界第一位,平均年增长率为41.9%,普及率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互联网以营利为目的,为了占据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它在扩充服务对象的同时尽力拓展服务领域,它的服务涵盖了信息服务的大部分领域。从信息传递、存储、到信息的检索、收集、阅览,凡有市场需求,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服务内容,都被它纳入了自己的服务范围。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使互联网的服务实现了广泛、全面、快捷、便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方式的阅读率在下降,电脑阅读和网络阅读率在上升,这一变化在年轻人中尤为突出。面对方便快捷全面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和费时费力,内容单调,拒借率居高不下的图书馆服务,越来越多人离图书馆而去,转而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据统计,200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仅为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5]。高校图书馆和发达城市公共图书馆虽有所发展,但它们在教、科人员获取信息服务中的比重已显著降低。几乎所有的科、教人员都主要通过网页浏览和引擎搜索获取信息。互联网已成为多数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6]。同商品经济领域消费决定生产一样,信息服务领域信息服务的数量、内容和和形式也是由信息服务需求决定的,在社会信息服务总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互联网的扩张必然导致图书馆服务领域的萎缩,不仅是市场占有份额的萎缩,也包括数量的萎缩。许多基层公共图书馆甚至已经沦落到了举步维艰,可有可无的境地,靠体制、编制的支撑和政府拨款的扶持勉强维持着经营,其存在的象征意义和形象意义远大于其作为信息服务机构的实在意义。

3 网络时代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方向

既然服务需求萎缩是造成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问题和困境的根本原因,那么改革传统的服务模式,以优质服务吸引社会信息服务需求,重新确立自己在基层信息服务体系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就是基层公共图书馆走出困境的根本方向和途径。

3.1 更新观念,正确定位

在经济、文化不发达时期,普通民众的信息、文化消费需求处于“解决温饱”的低级阶段,这一时期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定位是“文化公园”和“宣传教育阵地”,它实现了社会有限的文化、情报资源共享,向基层民众提供最基本的信息、文化教育服务,满足他们了解时事政治、学习文化知识和丰富业余生活的需要。在生产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大多数人已实现“小康”的当代社会,基本的精神、文化、信息消费对普通民众已不再奢侈,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就能满足自身基本的信息、文化需要,对基层图书馆的相关服务需求自然消失。在这一时期,基层民众的主要信息需求转化为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信息、应用技术信息、低层次的学术信息和当地人文地理信息等。与此相适应,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定位应该转化为区域学术、应用信息服务基地,为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也应随之调整。

3.2 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服务的高速、高效和便利

当今时代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处理器和载体,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信息时代。从本质上说,互联网只是一个人人可以利用的信息传递与服务平台,它不是图书馆的克星和替代物,与图书馆之间不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面对社会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人们的信息需求具有急迫性、多样化特点的新局面,传统的图书馆经营模式已无法应对,而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可以实现信息采集、储存、服务的高速、高效和便利。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不仅将使得图书馆有限的存储空间和阅览空间无形中呈几何级数扩大,服务效率明显提高,而且将极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经营成本。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公共图书馆将以它的高效、快捷、全面的服务重新吸引社会信息服务需求,获得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3.3 集中、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要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对接和经营的电子化,网络化,需要庞大的前期资金投入,而要满足浩大而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需求,需要有充足的信息资源和庞大的信息库,这更需要巨大的后续资金投入,这对于单一的地方财政来说确实力不从心。而且如果基层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政,分别采集信息和建立独立的信息数据库和服务器,势必造成图书馆营销效益低下和资源浪费。如果按地区集中财力、物力,对分散的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建立统一的区域性图书馆数据库和图书馆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就能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信息资源利用率,降低信息使用成本,使基层公共图书馆与互联网的结合变为可能。

集中、整合后的地方图书馆网络以省级图书馆数据库为核心、以互联网为纽带将全省图书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省数据库为中心数据库,以收集、整理、存储全部基本图书情报数据和向市、县图书馆分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为主要职能。市、县公共图书馆建立本地区信息数据库、本馆服务器和本地图书馆局域网,以收集、整理、储存当地信息数据、向馆内电子阅览室和家庭计算机终端提供数据服务为职责。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将极大地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更好地满足社会信息服务需求。

3.4 变革服务模式,更新服务手段

随着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电子、数字出版物取代纸质出版物,计算机存储服务器取代传统的书库书架,电脑显示器取代书本杂志,电脑阅读和网络阅读取代书本阅读,网络搜索调阅取代借书还书,这已是大势所趋。顺应这些变革,基层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将发生根本改变。除了采集和储存本地信息数据外,图书馆的职能将以本馆网站维护、网页更新和馆内电子阅览室管理为主,以往的与读者面对面服务将转变为人—机—人服务。广告宣传机制、竞争机制、图书馆与读者互动机制将被引入图书馆管理中,使图书馆服务从传统的被动等待式转变为主动输送式。此外,基层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结构的特点逐步拓展与本地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使自己的服务更具有地域特征,更适应本地区读者的需求,更具有吸引力。

解决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使它走出困境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现行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的制约。只要我们遵循图书馆固有的发展规律,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必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现有国情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道路,恢复它们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地位,发挥其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洁.贺州市公共图书馆现状调查分析 [J].贺州学院学报,2012(3).

[2] 购书经费投入不均、人均藏书量偏低、面对数字化的挑战.我国公共图书馆状况不容乐观[N].文汇读书周报2009-11-19.

[3] 新华网.贵州省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少现状不容乐观[EB/OL].(2002-9-17).http://.cn.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使用调查报告[M].2009,1:3.

[5] [2007-01-18].http//:.cn.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使用调查报告[M].2009,1:31.

上一篇:CVT无级变速器故障成因与案例分析 下一篇:短纤黄化DCS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