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子兵法》悟道

时间:2022-07-16 05:38:24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被后人誉为“百代用兵之祖、天下武学之圣”。用兵离不开帅,而对于帅,《孙子兵法》用了比较多的篇章进行阐述。

关于如何选帅的故事,历史上有这么一段精彩的对话。

刘邦曾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啊?”韩信说:“您最多能带十万人。”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刘邦反讽:“为什么百万之将军受擒于十万之寡人?”韩信说:“陛下您跟我不一样,我不过是善将兵,您是善将将。”

帅者,将将之人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帅”。如何当好这个“帅”?读《孙子兵法》。我觉得为“帅”要把握以下之道。

纵观全局之道

《孙子兵法》曰:“善战者谋于势。”意即,只有观大势才能谋大事。

西门子电器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于1846年向欧洲宣誓:“我们决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出卖未来。”就是这样一个不肯出卖企业未来的企业家,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西门子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

同理,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就应具备像西门子这样的远见和全局观,这个全局包括区域经济动态全局观、行业发展趋势全局观、世界经济格局全局观等。正如画一幅素描画所要求的那样,画家一定要“看得立体,画得立体;立体地看,立体地画”,这个“立体”就是战略视野和全局观。全局观要求眼光放长、放远、放大,曾说:“风物长宜放眼量。”

高明的领导者一定要高瞻远瞩,不能只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只看到树木而看不到森林。历史上不观大势吃亏的事例比比皆是。三国时的关羽,作战勇猛,但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缺乏处理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以及对全局的分析能力,最终大意失荆州。

如何培养大局观?《孙子兵法》第一篇,就教人决策前从全局考虑,比如在决定作战之前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意思是说,要通过对决定战争的五个基本要素进行对比分析,这五个基本要素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对敌我双方的综合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必然趋势:哪方的君主政治清明?哪方的将领有才能?哪方占有天时地利?哪方的法令能贯彻执行?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培养大局观,必须具有正确的系统思维方式:登高以远望,胸怀全局;信息需丰富,准确判断;思维要活跃,标新立异;计划要周密,果断决策……这样才能既总揽全局,又把握细节,做到举重若轻,稳操胜券。

理性智谋之道

《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意思是说,拉开战斗序幕之前,就已“庙算”(古时战前君主在宗庙里举行仪式,商讨作战计划)周密,充分估量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就往往会取得胜利;拉开战斗序幕之前,没能进行周密“庙算”,很少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就往往会失败,更何况开战之前无“庙算”呢?

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当时项羽虽然兵败,但尚有半壁河山,可惜项羽不会“庙算”,忍不得一时之气,最后落个自刎的下场。坡用一句话概括项羽和刘邦之争的胜败原因:“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所以,理性的控制力,强调心理定力是为帅之才必不可少的素质。

《孙子兵法》又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把“智”列为将帅必备的首要素质,可见其重要性。一个人是否有智慧,是其能否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作任何一项决定时,都要三思而后行。当然,在作决定时,首先要有智,要“谋贵众,断贵独”,在谋划的过程中广泛听取意见,真正决断的时候要靠个人独自的眼光,独立思考,作出决断。“将之智要超常,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也。”如果只能看到一般人所能看到的东西,那不是为帅之才的素质。

识人用人之道

《孙子兵法》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意思是说将帅,国家之辅助也。辅助之谋缜密周详,则国家必然强大,辅助之谋疏漏失当,则国家必然衰弱。

谋的大小,跟人才能力的大小成正比。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就必须具备识别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的能力。刘邦本身没有读多少书,但他很会用人。张良、萧何、韩信,一个是运筹谋划之才,一个是治天下、安抚百姓、运输粮草之才,一个是率兵打仗、攻城略地之才。项羽当时席卷大半个中国,实力高出刘邦很多倍,手下贤才也很多,但特别能干的范增却没有受到重用,在关键时刻,他也没有领悟范增的暗示。在有道义的基础上依然要求有识别能力、决断能力,这是为帅的关键。

“善用人者不恃人。”善用人者不完全依赖某一个有才能的人。作为一个主帅,应该有能力掌控全局,要能驾驭有才干的人,不能完全为他人所控制。古代有很多观察人才的办法,比如“设之以谋,以观其智”,即设置一个需要用智谋克服困难的情景,看他有没有这种智慧;“试之以难,以观其勇”,即安排他去处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看他有没有勇气;“烦之以事,以观其治”,即给他很多繁琐的工作,看他办事有没有干练的能力;“临之以利,以观其不贪”,即设计一个有利可图的情景,看他是不是不贪;“滥之以乐,以观其不荒”,即设置一个吃喝玩乐的情景,看他是否完全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其所不定者,观其不逾”,即有些情景对其没有约束,看他的把握有没有超过一定的分寸……“喜之,以观其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以观其恭;远之,以观其不二;昵之,以观其不狎。”这是古人非常好的总结。

刚柔并济之道

《孙子兵法》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意思就是说,一个将帅要管理好下面的士兵,必须刚柔并济,要把士兵如婴儿如爱子般看待,士兵们才不会怕死,才会勇往直前。

《孙子兵法》中又说:“示之以柔,胜之以刚。”所谓刚,就是法制。管子云:“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意思是说天下的治理以法律作为统一的规则,治罪和奖赏都应该按照规则。和法家的“至刚”对立的是老子的至柔,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主张“柔弱胜刚强”,其领导艺术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以柔克刚。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既要用刚性的制度去管人,同时又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爱护、关心下属。孙子还有一句话是:“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如果宽容过度,导致上情不能下达,制度不能遵守,这就过了,所以作为干部要特别注意仁而有威。

(作者系中共荣昌县委书记 图:无牙子)

链接

《孙子兵法》名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诡道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

上一篇:“智商”袁小彬 下一篇:民生裉节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