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企业“走出去”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16 05:07:55

【前言】安徽企业“走出去”现状及对策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实力型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十一五”期间,安徽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批实力型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效果显著。在对外投资的企业中,既有高科技企业也有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合肥海润光伏科...

安徽企业“走出去”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了在全球配置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扩展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安徽省各类外向型企业必然的选择。对安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安徽省优势产业及其国际化程度,提出了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走出去”;安徽;境外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51-03

近年来,安徽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外来企业进驻安徽。目前安徽利用外资水平在中部地区位居前列,有力地促进了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0年,安徽省利用外资额仅为4.2亿美元,而至2010年,已达57.2亿美元,十年增长13.6倍,年均增长29.8%。十年前,来安徽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仅有16家,截至2011年5月底,已有5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皖投资设立了70家企业。随着安徽企业竞争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了突破资源瓶颈,充分整合国内外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安徽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欧洲债务危机仍在延续,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等外部因素都给安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安徽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优惠鼓励政策,发挥安徽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开展适合自身条件和发展需要的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方式。

一、安徽企业“走出去”现状

(一)实力型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十一五”期间,安徽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批实力型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效果显著。在对外投资的企业中,既有高科技企业也有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典型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以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为主,2011年初这家公司投资1亿多欧元在保加利亚建设太阳能电站项目,这也是海润光伏2011年在国外最大的投资项目。奇瑞汽车巴西生产线项目、铜陵有色厄瓜多尔铜矿项目、省农垦集团津巴布韦农业示范区项目等一批重点投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例如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凭借先进的技术设计、成套的设备和严格高效的管理,在海外市场上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目前已经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88亿美元,主要工程项目包括苏丹日产6000吨水泥生产线项目、俄罗斯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项目等。此外,中冶华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的莫桑比克轧钢项目,目前已完成营业额4303万美元,东华工程公司承包的越南化工项目完成营业额1525万美元。

(二)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近年来安徽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投资格局。其中既有传统的安徽优势企业,如安徽丰原集团、海螺集团和一些矿产企业,纷纷加大“走出去”步伐,也有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服务业企业。目前安徽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安徽出版集团作为服务业代表性企业其业务已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5年输出版权1424种。华文国际贸易公司组建5年来,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突破90亿元,并且设立了全国文化企业第一个保税仓库,也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进出口企业。同时,安徽省加快新兴文化业态出口。芜湖方特欢乐世界项目整体输出到沙特、南非、乌克兰、伊朗等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大型主题公园出口国。《黑脸大包公》《蘑菇村的故事》等皖版动漫精品,相继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主流电视媒体播出。

与此同时,对外承包工程仍是安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2010年,安徽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15.7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0.48亿美元,外派劳务12631人,月末在外劳务20236人,同比分别增长53.2%、26.9%、-13.6%、-15.95%;其中: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15.1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4.1%、29%;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662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2%,完成营业额1.21亿美元,同比下降1.0%。2011年前10个月,安徽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合同额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实际对外投资额3.7亿美元。

(三)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且速度稳中求进

安徽企业对外投资在近几年出现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达8.1亿美元,跃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十年增长了130.2倍。其中,安徽省汽车企业更是阔步走出国门,开设了近20个海外组装基地。2010年,安徽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77.5亿美元,同比增长84.8%,为2005年的8.6倍,创下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的记录。据统计,目前浙江、辽宁、山东名列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三位。2010年,西部地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3.80亿美元,增幅高达107.1%;中部地区14.6亿美元,同比下降7.6%;其他地区139.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4%。2010年安徽省新批境外企业44家,协议对外投资额11.3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额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9%、6.6倍、13.9倍。如表1所示,从流量上看,2010年末安徽省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位居第七位,但与第六名的江苏差距明显,从存量上看,安徽2010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未能进入前十位,广东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多的省份。数据说明安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兄弟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二、安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跨国经营战略目标模糊

目前安徽企业尽管在“走出去”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大多数企业在国家鼓励政策的驱使下,盲目对外投资的现象比较常见,对投资的项目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加之企业所有权缺失,对国外投资国前期调研不够,导致企业投资回报率普遍低下。同时安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经营战略模糊,对企业“走出去”以后的发展缺乏清晰的思路。很多企业缺乏诚信,“走出去”氛围不浓,对外投资布局不合理,目前90%以上“走出去”大中型企业集中在合肥、马鞍山、蚌埠、芜湖、安庆等少数城市的大中型企业。

(二)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和抗风险能力较差

一方面安徽许多企业在国内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盲目“走出去”,缺乏科学的产品质量和发展观。目前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日益重视,特别是国际社会正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但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对产品是否符合国际环保要求重视不足,导致产品在国外被排斥的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安徽企业对投资东道国的社会政治状况、投资环境、商业习惯、文化因素、法规制度了解不够。事前没有认真评估投资风险,经营过程中又没有建立适当的风险防范机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社会动荡、政治经济危机的考虑严重不足。安徽的企业在吸取其他企业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加强企业风险评估分析。比如,联合利华中国生产基地以前在上海,后来因为原材料、人工、土地、建筑成本等的上涨,六年前联合利华把生产基地搬到了合肥。还有的企业因为原先所在地的政府在政策上不支持或增加了限制条件,比如说现在国家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一些污染型企业由于政策不支持或限制不得不选择走出去等各种情况,这些都应该加以考虑和防范。

(三)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快,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导和设置的技术和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加剧。一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由于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已经大大削弱了其可持续的竞争能力。“十一五”期间安徽以奇瑞轿车、安徽叉车集团为代表的自主创新典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目前安徽大部分企业出口产品缺乏品牌的支持,产品只能出口到一些低端市场,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加之,一些企业“走出去”的初衷只是尝试性地投资,还没有做好大规模投资的准备,所以在研发方面积极性不高,同时也受到企业实力和外部融资成本等制约,因而出现急功近利式的模仿和低成本的价格赚取利润的想法。目前,我国相当多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国家很大部分科研投入也集中于此,把科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是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目前安徽正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这对于安徽企业发展产学研合作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企业应当积极借助于合肥、芜湖、蚌埠等地的科教资源,广泛开拓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教资源,以多种形式拓展产学研合作。

三、大力促进企业“走出去”的对策措施

(一)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

对外承包工程作为我国最先“走出去”的传统行业之一,尤其是在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为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对外承包过程不失为一种“走出去”的次优战略。安徽在继续发挥对外承包优势的基础上,应拓展承包项目范围,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向高附加值的设计、研发领域拓展,不能仅局限于建筑施工。积极推动具有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和甲级设计资质的科研院所申报外经权和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同时安徽企业应积极向非洲等地区投资转移产能,一方面,有效满足当地一些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水泥、电力设备等物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一些企业经过多年打拼和积累,已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积累了广泛人脉资源、较强影响力和良好经营模式。还没有“走出去”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窗口和平台,解决因对目标市场政务、经济、法律环境等不熟悉而产生的心存畏惧和“水土不服”问题,借船出海,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二)巩固比较优势,构筑动态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吸引了大量外资在中国发展加工贸易,在外资的示范效应和技术适度溢出效应等因素影响下,我国企业不断壮大自己,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安徽地处中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优势不明显,为此,安徽企业应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当前要从盲目随意地“走出去”向扎扎实实“走进去”加快跨越,从项目代建向进一步在所在国深度投资、长期发展、互利共赢转变。积极推动具有生产加工优势的企业可以将微笑两端延伸出去,构建海外研发和营销网络;已经具备一定研发设计、品牌服务和营销渠道的企业,则可以将微笑底部的加工环节向生产成本更低、贸易壁垒更小的地区延伸出去,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在安徽已初步形成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他们在培育竞争优势和发展自有品牌方面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奇瑞轿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安徽企业“走出去”成功的一个缩影。当前在国内汽车市场增幅下滑的背景下,2011年前10个月,奇瑞汽车累计出口13.56万辆,同比增长77.3%,10年来,奇瑞累计出口汽车已超过60万辆。

(三)政府和企业联动共创和谐发展环境

一方面,政府对企业“走出去”应加强指导并提供完善保障体系。今后政府对企业“走出去”规划引导应将重点转向改善增长效益和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方面,引导企业在对外投资时,要兼顾宏观综合效益、社会责任、生态环境保护和劳工权利等符合国际普适价值的指标。负责企业对外投资等有关商务部门要围绕大力推动企业“走进去”,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政策指导,建立绿色通道,优化发展环境,整合各方资源,不遗余力地为企业“走进去”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打造更加有效的综合保障体系。

另一方面,企业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通过产业联合、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对外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特别是要有机整合安徽省承包工程、对外投资等重点项目,推动项目实施企业和资源勘探企业联手走进去,实现优势互补,突破人才、资金、技术、经营等制约因素。积极向非洲等地区投资转移产能,有效满足当地一些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钢铁、水泥、电力设备等物资需求,促进解决国内优势产能过剩问题。

[参考文献]

[1]詹霞,张玉峰.企业“走出去”战略机理探讨——以海宁市民营企业为例[J].企业经济,2011(8).

[2]孙太利.加快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 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大发展[J].经济界,2011(2).

[3]杨涛.企业“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1(2).

[4]张君.为促企业顺利“走出去”保障政策连续出台[J].中国经贸,2011(5).

[5]张林娟.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1(5).

[6]何莉.民营企业走出去:历程、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6).

[7]张燕生.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J].国际贸易,2011(8).

[8]卢孜恒,陆亚琴.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和战略选择[J].时代金融,2011(11).

[9]邵作仁.民营企业“走出去”类型及其风险分析[J].江苏商论,2008(11).

[10]薛哲.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5).

[11]刘迎秋.跨国经营:民营企业实现腾飞的新战略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3(3).

[12]陈诗仁.论推进广东外向型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J].南方经济,2004(4).

上一篇:俄罗斯家电市场发展现状及对中国家电企业的启... 下一篇:基于情境管理理论视角浅析旅行社旅游产品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