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在弘扬时代楷模中的职责担当

时间:2022-07-16 03:54:25

新闻媒体在弘扬时代楷模中的职责担当

【摘 要】时代楷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期最生动的诠释,发挥好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是培育文明新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时代,新闻媒体通过发现和挖掘普通人身上闪现的人性之美,大力宣传报道时代楷模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激浊扬清、凝聚共识,是新闻媒体应肩负的时代责任。

【关键词】新闻媒体 时代楷模 职责担当

一段时间以来,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时代楷模接连涌现,他们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卫士”,他们用自己的善行义举,用自己的坚守执著,用自己在生死关头展现的大爱壮举,深深感染了亿万群众。最近,经媒体的报道,各地又涌现了“80后”见义勇为军人沈星、最帅交巡警王静等一大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平民英雄”、“身边好人”。他们的善行壮举激扬人心、温暖社会,在他们身上,体现了雷锋精神的接力传承,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昭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时代造就英雄,榜样引领时代。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如何去发现和挖掘普通人身上闪现的人性之美,激浊扬清、凝聚共识,不辍呼唤勇敢与向善的力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是新闻媒体应肩负的时代责任。

一、弘扬时代楷模是社会转型期的迫切需要

社会转型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大发展,给传统的经济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形态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冲击。目前,我国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多样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同时社会阶层、群体进一步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腐败和其它丑恶现象的存在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潮不断蔓延,并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和价值观念。

社会转型时期是我国各种社会矛盾强化和彰显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各种经济和政治问题都会通过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表现出来:一方面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文化认同和价值冲突等新问题,加之在全球化背景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受到的冲击和挑战,这些都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美国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塞谬尔·亨廷顿在《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里指出现代化过程中基本价值观的转变、社会财富和权力的重新分配、政治体系的巨大变革往往造成社会不和谐。2013年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了《社会心态蓝皮书》,蓝皮书认为,“社会分化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缺乏。缺乏基本的、大家共同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互信无法实现,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当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与社会的现实生活的不公平现象产生重大反差的时候,原先美好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动摇,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这就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信仰危机、信念危机和信任危机。蓝皮书同时指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必须正视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些不公平现象带来的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落和认识反差,帮助人们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人们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显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社会主义信仰和价值导向作用,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重大任务。

在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的形势下,大力宣传时代楷模,发挥时代楷模引领作用,培育文明社会道德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的社会思潮,是实现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

二、新闻媒体在弘扬时代楷模中的责任

弘扬时代楷模精神,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新闻媒体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讴歌时代精神,弘扬文明新风、伸张社会正义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宣传时代楷模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努力把时代楷模的崇高精神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新闻媒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助推社会文明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时代楷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期最生动的诠释,也是新闻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切入点。在弘扬时代楷模宣传教育过程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主线,切实开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和形成积极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2008年,刘云山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上就曾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是弘扬时代楷模精神的主力军,都市类媒体、网络等新媒体也要发挥自身优势,把弘扬时代楷模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各类新闻媒体要把聚焦、礼赞时代楷模,作为落实“走转改”,转作风改文风的实际行动,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包括娱乐类、体育类节目以至各类广告也都要符合和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

三、新闻媒体弘扬时代楷模精神的主要途径

时代楷模需要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样化和富有个性的传播,营造舆论氛围,使他们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形成共识,才具有生命力。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好,而是缺少发现。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更多“身边的感动”,放大道德“微光”的力量,在践行“走转改”活动中,深入社会生活,深入基层群众,用心去发现,用情去感受,挖掘点滴间的善行,展现普通中的崇高,揭示平凡中的伟大。

首先,抓好常态宣传,增强舆论引的导正能量。新闻媒体要舍得拿出重要时段、重要版面、重要位置,用来报道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有效引导舆论。结合当前政府主导开展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爱岗敬业”等各类先进人物评选,新闻媒体要主动设置议题,回应社会关切,开设诸如“走基层 寻找身边好人”、“践行雷锋精神”等专题、专栏,组织系列报道,形成宣传声势,增强舆论引导的正能量。

其次,坚持“三贴近”,善于发现生活之美。新闻媒体要结合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将更多的笔触和镜头对准基层,善于发现民间“小人物”的善举,这种道德本于生命,是最真切,最接近的,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要让百姓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例如,2012年1月,媒体记者在走基层采访中发现了安徽霍邱周集镇张仁强、张仁秀兄妹从2009年开始靠收破烂和养猪,替大哥张仁春还债120万元感人事迹。张姓兄妹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可亲可感、可信可学。替哥哥还债的“信义兄妹”,与那些因借贷危机“跑路”现象成了鲜明对比,起到了良好的典型引导作用。

第三,不断创新,扩大宣传影响力。新闻媒体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新要求,在宣传时代楷模中要不断创新形式、手段和载体,提高传播能力,扩大主流声音的传播范围和覆盖面。以六安广播电视台发现和宣传报道周世友典型人物为例。早在2001年,六安台的一位记者在跟随市领导春节送温暖活动中,最早发现了金安区的贫困村——双河镇椿树村的驻村蹲点干部周世友心系群众的典型事迹。后来,六安台安排这位记者多年一直跟踪采访,用镜头记录了周世友与椿树村鳏寡孤独的老人们一起吃年夜饭和乡亲们为感谢周世友集体给他下跪等珍贵场景。该台对周世友事迹聚焦10年,先后派出记者30多人次到椿树村,到周世友家中采访,发稿40余篇,其中在安徽台和中央台发稿10多篇。在此基础上,2008年,六安台又创作了广播剧《乡村义工周世友》,在中央台和安徽台播出。2009年,又联合拍摄电影《周末村官》,公开发行、放映。六安台一系列的强化宣传,对树立周世友的先进典型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周世友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的道德感召力,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共鸣。周世友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干部、全国模范公务员。

时代楷模,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全面反映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新闻媒体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就要宣传好他们的事迹,大力弘扬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越来越浓。新闻媒体以宣传时代楷模为切入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和谐社会建设构筑坚强基石。

参考文献

①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②王俊秀、杨宜音:《社会心态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③《十报告》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④刘云山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上讲话,,2008-4-9

⑤《向时代楷模学习致敬 让时代楷模引领风尚》,《人民日报》,2012-6-16

(作者单位:李国宏,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江琼,皖西学院)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微信兴起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下一篇:浅谈《皖江晚报》萌芽小记者通讯社的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