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时间:2022-07-16 03:17:35

小学数学教学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学生能否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关键是看他们能不能有创新水平,当学生有了创新能力,他们就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求异的精神。就此进行了简略的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学生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这里我们感觉到数学教学承担着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成为主流,特别是小学数学具有从小就赋予着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重任。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抽象思维、空间观念以及演绎推理各个方面获得发展。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这一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生的思维潜力,要抓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心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这一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体现,小学阶段的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启蒙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具有着丰富的活跃思维特点,在概念教学中是不能缺少思维能力的协助。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事情。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初步思维能力,决不能在教学中排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初级阶段,它向着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时期的过渡,但是这个时期的基础事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运用有效的教学事例引导孩子们去思维,去想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通过分类和比较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分类和比较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都知道,通过对事物的分类和比较才能看出事物间的异同,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自然也就会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思维系统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其特点和性质进行梳理分类,然后整合成具有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更能把握知识的规律性,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在教学数学中的“百分数”的内容时候,老师可以将百分数的概念、意义、性质、运算和应用都进行分类性的分析,学生就会感到了,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这样的导引,学生就会在原来的分数基础上很快地理解和消化了百分数的知识,他们学习起来就感到非常的轻松容易了。再如,素数与互素数、偶数与合数、整除与除尽、公因数与公倍数、侧面积与表面积、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概念,都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就能更好地把握这些知识的特点和性质,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事物,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三、通过分析与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思维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经常使用这一方法的,教学中用分析的方法能够分化理解知识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好地了解知识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综合能够对知识的总体上更好地把握,明白知识的系统性。比如,我在执教“10以内数的计算”一节的时候,我首先叫孩子们理解和了解各个数的分解和组成;再如,执教“分数乘法”一节的时候,我就将这个内容详细地分解成“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等相关问题,这样就由繁难转化成了简单易解的问题了,并且能够一一地分析解决后进行综合归纳,组合为知识比较系统的形式,然后再寻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将其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时候,我常常使用这种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更加有助于孩子们更好而广泛掌握应用题的结构,有条理、有依据、渐进式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由此,自然就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而统一、相互依存的,并不是彼此孤立而存在的。通过分析就是要达到综合的目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建立在具体合理的分析上。为此,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我们要因材施教、有所侧重。学生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起来势必简单些。

四、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已经认可创新意识的重要,特别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重中之重。创造思维的培养更加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极大关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不能只限于那些科学家的身上,而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也同样具有着创新精神,他们有着独到而新颖的解法和思路。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认为,学生的创造性虽然没有客观的价值,但对学生自己说,从主观上看是新的,研究过程是创造性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创新机会,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比如,在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时候,叫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它们的排列规律性;在进行口算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创造性地去想能出现哪些方法,等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不断地递增性的推进,比如小学中年阶段,可以让孩子们去寻找那些积、商的变化规律,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寻找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等。当然要适当安排一些相关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随着年级的增高,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同一个问题。例如,“豆腐坊用50千克黄豆做20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125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千克豆腐?”开始只要求用整数计算,以后可以要求分别用小数或分数计算,还可要求用比例知识来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上一篇:中学英语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育研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