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新课导入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时间:2022-07-16 11:35:47

讲究新课导入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新课开头等于教学成功的一半。本文从数学教学实际出发,介绍多种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导入 方式方法

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十分重要,恰如其分地导入,可引导学生把接下来的新课内容学习好;反之,就会影响到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情绪。那么,如何导入新课才算恰到好处?下面试举几个案例谈谈。

案例一:讲解故事法

教学“无理数的概念”时,可给学生讲一讲无理数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发现者希伯斯为捍卫真理而不畏和高压,继续大力宣传自己对数学的观点和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为真理而奋斗的品德。又如教学讲“圆”的内容时,可向学生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π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科学远比西方国家早了几百年,从而加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造福民族的雄心斗志。

案例二:实例探究法

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为学生引入以下实例: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度AB,有人在池外取一点C,连结AC、BC,及其中点D、E,量得DE的长度,便得到这个池塘的宽度。这个问题的提出,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案例三:实物直观法

教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木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从而揭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所教学的新课题便水到渠成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用木条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会发现三角形的形状始终不变,而四边形的形状却变出多种多样。通过演示使知识深刻地印在学生脑子里。

案例四:新旧类比法

教学“乘方的概念”时,可这样引入:“5+5+5+5+5+5”可以表示为“5×6”,如果“5×5×5×5×5×5”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这就是新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案例五:归纳导入法

教学“柱体概念”时,可请学生观察圆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立体图形的模型的底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它们都有两个形状大小相同且平行的底面,于是可以进入“柱体的概念”这一新课的讲授。

案例六:演示导入法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新课。例如教学“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一定义时,用帖有喜羊羊图案的四根木棍做个平行四边形,向学生演示,将平行四边形一个角变成直角,此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通过比较前后两个图形的异同,并对后一个图形的特点进形分析,便引出新课“矩形的定义”。

案例七:转换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把课堂复习或提问中的题设或结论加以改变,或颠倒位置,再导入新课。如教学“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先给出一个“多项式乘法”的板演练习题,由学生板演得到某一式子。此时,教者对所得出的式子进行分析:等式左端是两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右端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了多项式,如何将它化为两个(或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案例八:趣味导入法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课前,我要求学生用纸画好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课上,我让学生先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由学生报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并向我提问: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这时,我便迅速而准确无误地把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说出来。我的回答,学生感到大惊小怪,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觉得教师真是了不起,因而急于想知道这个中的原因是什么?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我抓住契机,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

案例九:逆向导入法

如教学“指数方程及其基本解法”知识后,在进行“对数方程及其基本解法”一节课的教学时,根据导言,可以设计成:“指数里可能含有未知数,同样,对数符号后也可能含有未知数。所以,我们把在对数符号后面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对数方程。这类方程也有三种基本解法,关键是如何将对数方程化为代数方程。现在我们就来讨论它的求解问题。”

案例十:生活实例法

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以生活实际来引入新课,这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学习精力集中,兴趣盎然。但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思考过的,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带着实际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就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 “用字母表示数”时,老师常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事例,如天气预报图标、交通标志、五线谱等用符号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资料。或举一个“失物招领”的例子:“小明拾到人民币x元,请失主到教导处认领”,引导学生思考“x表示什么?”“用x表示有什么好处?”来引入新课。又如教学“解三角形”时,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如果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教学“直角坐标系”时,可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的班级的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在学生了解生活实例的基础上,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内容。这时,已是水到渠成了,学生当然就会容易授受。列举实际应用例子,要注意贴近生活,而且,这些例子,要使大多数的学生所熟悉,否则,那就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案例十一:学科结合法

新鲜感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很大的作用。教学“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利用媒体以郁郁葱葱、连绵起伏的山峰图片做背景,配有动听的音乐,屏幕上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并配有满怀激情的朗诵。放完这段视频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自然引入新课。

上一篇: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探究 下一篇: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