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让“证书”不再“证输”

时间:2022-07-16 10:55:05

继考级热、考研热之后,新一股的“考证热”又风靡大学校园。除了大学英语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在校生毕业前必须通过的考试外,托福、雅思、注册会计师等证书也成为许多大学生追逐的热点。考证为何让大学生如此“乐此不疲”?本期特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陈炬副院长,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奈何“证书”成“证输”

主持人: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都会强调要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这一要求促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加入“考证大军”。但“证件哥”、“学历姐”的事件似乎向我们证明着“证书”已成“证输”,花大量时间考取的证件可能百无一用。大学生千军万马去考证为了什么,证书的含金量如何,是不是考取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就具备了胜任该职业的能力?

陈炬:考证行为本身无可非议,甚至值得提倡。但现在社会上证书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政府的、行业的、公司和机构的等等,即便同类别的证书也可能由不同部门颁发,令人异常困惑。这导致人们开始对证书质疑,怀疑其含金量和有效性,行业和企业对证书的认可度也大打折扣,“证书无用论”于是在社会蔓延。

而另一个事实是,很多大学生考证急功近利,凭应试技巧通过考试,但事实上技能仍不达标。现在学生不再是拿着某职业资格证书就一定能从事某职业了。

考证是就业的辅助条件,切忌本末倒置

主持人: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可能让有意从事这些行业的大学生不得不考取相关证书。尽管证书在手不意昧着万事无忧,也不能保证学生就业一定顺利,但近些年,各种“培训班”还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考证热”持续升温。那么,这些证件究竟对就业有多大影响?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是否应该有所为,给“考证热”降降温?

陈炬:考证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行业都设定了证书这个门槛。证书是行业规范发展的基本措施,是社会认定人才的一种方式,同样是能力的体现。但并不是获得证书就等同有工作。大学生就业不仅看能力,还要看其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证书与岗位需求是否匹配。证书只是个就业的敲门砖。

“考证热”不存在降温这个说法,能考取证书至少表明其具备一定能力。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对社会上参差不齐的证书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考证,尽可能做到考证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当证书的公信力建立起来,证书的含金量也就随之得到体现了。

饥不择食,不如有的放矢

主持人:现在市场上资格认证种类繁多,证书的权威性很难判断。2010年12月,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有场以岭南青年就业论坛冠名的专场招聘会,其中不乏有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的招聘都有一条共同标准:有CCAT证书的优先。同月,责校又有1000多名考生报考CCAT培训认证。您认为,求职者在报名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班时应如何选择?

陈炬:我院有1000多名考生报考CCAT的设计工程类别培训认证。这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我院在教学大纲上规定学生毕业时必须要拿到毕业证和专业技能证,才算真正毕业;二是,CCAT有其不同于其他证书的权威性:CCAT教育项目是由国家权威组织机构和国际权威组织机构的专家共同精心打造的,以培养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特色的教育培训项目,并与国际权威机构互认。它表明该考生已经具备了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体现了证书获得者在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实操水平。这两个因素吸引了众多学子。

我认为求职者在报名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专业对口,培训专业与就业方向应保持一致;

二、证书的有效性,要了解发证单位的权威性及证书的被认可度和含金量;

三、考证的规范性,指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辅导资料的完整度;

四、费用的合理性,即国家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

如果以上几点都考虑到,我相信求职者不仅能通过考证学到真本事,还能找到好工作,更能避免个人财产和时间的浪费。

链接

2010年12月,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CCAT考试现场,我刊对考生小范围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考证的态度不一:

赞成派:认为考证有用,起码能为求职简历增添一项培训经历;考个权威的证书是对自己所学成果的肯定;能在考证的过程中巩固加强专业知识。

反对派:认为多数证书无用,证书虽多,但权威的少之又少,考证很多时候是浪费时间。

考试结束后,记者也从这次考试的监考人员处了解到,有些考生在考证过程中,软件操作非常熟悉,但最后却不知道怎么保存文件或处理文件格式。监考员程老师建议:考生在掌握一些专业技巧的同时,更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要升职,怎样的投入才不亏本? 下一篇:参团返乡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