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时间:2022-07-16 09:51:40

参麦注射液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急诊、ICU住院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试验组患者在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50 mL静滴,8 h后再使用一次;对照组患者只单纯采用常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尿量、血液流变学、升压药物用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6、12 h,两组患者MAP、SpO2均较治疗前升高,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且试验组的MAP、S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参麦注射液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enmai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restrictive liquid recov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shock.Method:62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ICU of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restrictive liquid recovery combined with 50 mL Shenmai Injection for intravenously,used it again after 8 hours.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routine restrictive liquid recovery for treatment.The index changes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heart rate(HR),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urine volume,blood rheology,booster drug dos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 were observed.Result:At 6,12 h after treatment,the MAP,SpO2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urine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MAP,SpO2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urine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raumatic shock; Restrictive liquid recovery; Shenmai Inj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ogang County,Fogang 5116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2.027

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由于人体受到外界突然、激烈的暴力打击造成了内脏重要器官的大出血、破裂等情况的产生,引起人体在受到一定程度非创伤之后发生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1-2]。创伤性休克是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压状态是创伤性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过长时间的低血压会引起循环功能障碍、组织器官血流灌注的严重不足,造成不可逆的脏器损害及难治的并发症,甚至引发死亡。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抢救与诊断多同时进行[3-5]。为了维持血压,传统的复苏方法是输入大量液体,但同时有增加凝血功能异常、低体温、酸中毒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临床上常常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是指在机体处于创伤性休克时,在不影响重要组织器官灌注的情况下,控制液体的输注速度及输液量,维持血压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条件下,从而达到既保护了器官功能又减少出血量的目的[6-7]。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创伤性休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8-10],但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临床报道极少。本研究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急诊、ICU住院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2例,其中腹部创伤24例,胸部损伤22例,四肢或骨盆创伤10例,颅脑创伤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伤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创伤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致伤因素为交通事故或其他机械性损伤;年龄15~75岁;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为6~14分;RTS评分3~9分[8]。

1.2.2 排除标准 患者入院时休克已进入失代偿期;患者有两种以上受伤因素引起的复合伤;年龄不在15~75岁之间;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3 抢救方法

1.3.1 一般措施 接诊后把患者置于平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建立动静脉通道以便进行监测动脉压和液体复苏;有外出血者控制外出血、有四肢骨折者固定骨折、有血气胸者行引流处理等。

1.3.2 液体复苏 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即输注晶体液(林格氏液、5%葡萄糖等)、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及输血浆、全血等,液体的总入量为估计出血量的2倍。试验组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基础上加用1瓶50 mL参麦注射液快速静滴,8 h后再使用一次。对照组同方法给予等容量氯化钠溶液。

1.3.3 其他治疗措施 两组患者在止血药物的应用、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方面的治疗措施一致。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T1)、治疗后1 h(T2)、6 h(T3)、12 h(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变化,以及尿量、升压药物用量,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静脉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平均动脉压变化比较 在T3、T4时,两组患者MAP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的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率变化比较 在T2、T3、T4时,两组患者的H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氧饱和度比较 在T3、T4时,两组患者SpO2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的S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尿量比较 在T3、T4时,两组患者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且试验组的尿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5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试验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四项指标的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6 升压药物用量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6 h后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8.1±1.3)m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2±2.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各种创伤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组织血液流量严重不足,导致全身性各种重要器官、细胞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害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创伤休克是低容量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但是对于出血未控制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输入大量的液体会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加重出血。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临床上常常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是指在不影响重要组织器官灌注的情况下,控制液体的输注速度及输液量,维持血压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条件下,从而达到既保护了器官功能又减少出血量的目的。因此,对于出血未控制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充分发挥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改善组织氧供,从而改善预后。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创伤性休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课题主要的目的是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麦注射液是首批全国中医院急诊科必备中成药注射剂,参照古方“参麦饮”制成,“参麦饮”来源于李呆《内外伤辨感论》中的生脉散去五味子而成,组方中有两种主要的中药成分:人参和麦冬,其中,人参的主要作用是大补元气、补肺气;麦冬的主要作用是清肺气、养津液。因此参麦饮的主要功效是益气、固脱生津、复脉等,主要用来治疗元气亏损、气少神疲、汗出、津伤、气喘欲脱等症。有多个药理学试验和临床研究证明,人参可以改善心肌代谢,增加心肌能量贮备,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麦冬能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加强心肌收缩力,可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两药协同使用可以明显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改善组织的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和抗应激能力[11-12]。人参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麦冬的有效成分为麦冬皂苷及麦冬黄酮,它们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平滑肌Na+-K+-ATP酶活性,影响Na+-K+和Na+-Ca2+交换,促使细胞外的Ca2+向细胞内的转移增多,从而加强心肌收缩力,进而增加了心排量和有效的循环血量。有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作用。除此之外,参麦注射液能降低血液黏度,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改善休克患者的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减轻对细胞的损伤,促进血压恢复正常。总体来讲,参麦注射液兼顾有一些血管活性药和强心药的功效,因此在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参麦注射液有利于机体改善或逆转休克的病理生理状态,同时使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13-14]。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6、12 h的MAP、SpO2、尿量及1、6、12 h的HR,以及升压药物用量、血液流变学等观察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中使用参麦注射液,能够升高血压,增加尿量,改善血氧饱和度,减慢心率,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并减少治疗早期升压药物用量,从而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和内脏灌注,改善低氧血症,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减轻升压药物对肾脏的损害,有利于创伤性休克的复苏。

综上所述,参麦注射液适合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联合治疗,改善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而且参麦注射液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易于接受,预期临床疗效果好,特别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路建,耿智隆,朱玉霖,等.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初进高原创伤性休克大鼠的救治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3):371-373.

[2] Wang P,Ding W,Gong G,et al.Temporary rapid bowel ligation as a damage control adjunct improves survival in a hypothermic traumatic shock swine model with multiple bowel perforations[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13,179(1):e157-e165.

[3]刘静,刘迪,孙玮,等.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救治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23(4):10-12.

[4]赵国平,吴耀建.参麦注射液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J].医药杂志,2013,25(9):85-88.

[5]王巍巍,白玉春,高洪丽,等.参麦抢救120例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2):152.

[6]刘洁凡,吴兰豹.参麦注射液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一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4(10):98-99.

[7]苏青和,杨敏杰,顾在秋,等.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休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1):57-59.

[8] Golwala H,Patel N,Zacharias S,et al.Liposomal amphotericin B-induced hypotension leading to 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Ther,2011,18(5):57-58.

[9]郭福东,张立华,于凤颖,等.中西医结合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55例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5):703-705.

[10]廖锵云,吴晓健,容咏新,等.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休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75-276.

[11]付翔.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1,1(9):130-131.

[12] Chang-Liao W L,Chien C F,Lin L C,et al.Isolation of gentiopicroside from Gentianae Radix and its pharmacokinetics on liver ischemia/reperfusion rats[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1,141(2):668-673.

[13]张蓉,张朝晖,付德建,等.参麦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7):957-959.

[14] Harr J N,Moore E E,Johnson J,et al.Antiplatelet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transfusion-associated risk of lung dysfunction,multiple organ failure,and mortality in trauma patients[J].Crit Care Med,2013,41(2):399-404.

(收稿日期:2015-10-23) (本文编辑:欧丽)

上一篇:无线电制导的跳频控制与电视制导激光干扰 下一篇:荨麻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