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中的原型》等

时间:2022-07-16 09:09:04

《潜伏》中的原型

热播的谍战电视剧《潜伏》,其主人公是有原型的。那就是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他们打进最高特务机关,对共产党作出了巨大贡献。曾说:他们三个人深入龙潭虎穴,可以说是龙潭三杰,如果没有龙潭三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将被改写。

钱壮飞曾任特务头子徐恩曾机要秘书。1931年4月,钱壮飞截获了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的电报。立即向中共中央报警,才使得中共中央领导人在沪机关全部安全转移,使党组织避免了一场特大灾难。1935年,在随红军长征南渡乌江时,钱壮飞遭敌机袭击牺牲。

胡底曾任特务机关设在天津的分支机构长城通讯社社长。1935年9月,被下令杀害。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李克农曾任徐恩曾在上海设立的特务机构特务股股长。评价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大特务”。1955年,这位从没带兵打过仗的开国功臣,被授予上将军衔。(摘自《党史博览》,王树人 文)

胡适妙写白话电报

五四时期,胡适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一次,胡适在北大讲课,有位同学站起来责难道:“胡先生,难道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胡适微笑着回答:“没有。”那位同学反驳道:“肯定是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说:“不一定。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文写的,也很省字省钱。同学们可根据我不愿从政的意愿,用文言文写一则复电,咱们看看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十分钟后,大家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文电稿: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复电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胡适说:“‘干不了’即含有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含有对友人费心介绍的感谢之情,又有拒绝从政之意。可见,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差别。”

那些对白话文反感的同学大受启发,逐渐转变了以前的看法。(摘自《文摘报》,河流 文)

匠心介绍“梁祝”

1954年5月。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让与会代表和新闻记者了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气象,中国代表团带去了国内新拍出的第一部彩色(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外国人对中国的越剧究竟感不感兴趣?”作为新闻联络官的熊向晖心里很茫然。在无计可施时,技高一筹的指示在请柬上写上:“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如所料,《梁山伯与祝英台》受到了外国观众的喜爱。一位美国记者甚至说:“这部电影太美了,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感人!”(摘自《中国青年报》,李文 文)

11名美国飞行员换回钱学森

36岁时钱学森便已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其间,他曾随美国空军顾问团去考察纳粹德国的导弹技术,被美国空军授予上校军衔。

1950年夏末。钱学森将行李以及800公斤重的书籍装上即将开往香港的“威尔逊总统号”海轮。准备全家乘坐飞机回国。然而,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浪潮。美国国防部指示美国海关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美国一位海军次长甚至咆哮:“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在一封写在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恳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帮助他回国。信件转送到了的手上。1955年8月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商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铁证,要求美国方面不再阻挠钱学森回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黄小坚 文)

的“另类”婚礼

1946年的“五四”青年节,45岁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副司令兼参谋长与36岁的延安保育院院长黄杰喜结良缘。

婚礼很另类,先是打扑克――当时延安最高级的游戏,接着杀了一只鸭子大吃一顿,然后就入洞房了。

黄杰也是资深老革命,是上世纪20年代在武汉军校的学生,跟著名女烈士赵一曼是同学。黄杰的第一任丈夫是中共重要领袖曾中生,曾担任鄂豫皖苏区特委书记,与是战友,不幸于1935年在的肃反中被杀害。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相似的痛苦经历,使和黄杰成为肝胆相照的终生夫妻。他们生了两个孩子:徐小岩和徐小涛。徐帅很喜欢孩子,有时候给他们拉胡琴。每当此时,孩子们就嚷道:“爸爸又在杀鸡哩!”徐帅开怀大笑。黄杰2007年以97岁高龄去世,遵其遗嘱,徐帅后人将部分徐帅骨灰与黄杰的骨灰一道撒入长江。(摘自《脍炙英雄》,孔庆东 文)

写给邓小平的信迟到42年

1979年初,邓小平出访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庆祝中美建交的招待会上,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斯诺之前妻海伦・福斯特在美国外交官员的引导下,来到了邓小平面前,两人紧紧地握手。海伦拿出一封42年前的亲笔信,交给了邓小平。

这封迟到42年的信是怎么回事呢?

1936年6月,斯诺到达陕北,进行了4个月的采访,采写到中共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整理成书。1937年4月23日,斯诺夫妇希望能够采访报道国共合作新形势下的共产党和红军,由于斯诺正在全力撰写《红星照耀中国》,海伦决定代替他赴陕北采访。5月初,海伦来到了延安,受到了、、等人的亲切接见。见到了绝大多数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

但令海伦遗憾的是,她一直未能与任弼时和邓小平谋面。因为任弼时和邓小平已率部队前往云阳前线。海伦找到,要求随红军部队赴前线采访。

爽快地说:“那好吧,我为你写封信。”他当场写了一封简短的介绍信给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和副主任邓小平:

弼时、小平同志:

斯诺夫人随部队一起赴前方,作为战地记者,向外写报道。请在工作、生活诸方面予以协助和关照。

致礼!

1937年8月19日

然而,当海伦拿着的这封亲笔信件赶往云阳时,任弼时和邓小平已在几小时前率部队出发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陷入了,长达20年的对抗。但海伦始终充满信心地等待着中美关系改善的这一天。她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这封写给邓小平的亲笔信。1979年初,当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海伦终于将这封迟到了42年的信,交到了收信人――邓小平的手上。(摘自《人民文摘》,孟红 文)

人民军队的第一辆坦克

1945年11月的一天,我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工作人员高克等人从敌人手中夺来一辆日式坦克。时任东北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的朱瑞紧紧握着高克等人的手说:“你们开来的不是一辆坦克,你们给我军带来了一支装甲部队。”12月1日,朱瑞宣布中国人民东北坦克大队成立,这辆日式坦克被取名为102号,成为人民装甲兵历史上的第一车。

随后,102号坦克参加了攻打锦州、解放天津等多次战斗,战功赫赫。在1948年辽沈战役攻打锦州作战中,它担任了掩护步兵突破老城工事的任务。102号坦克驾驶员董来扶回忆说:“那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坦克多次被打坏,时间紧迫,我们顾不上停下来修理,只能边打边修……”战后,第四野战军将102号坦克命名为“功臣号”坦克。

在开国大典上,董来扶驾驶着“功臣号”坦克作为首车,率领100多辆中、重型坦克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功臣号”坦克退役后,1959年被送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功勋兵器陈列在兵器馆的前厅。(摘自《报》,田金灵程永红 文)

上一篇:旺堆:“农奴”的地狱和人间 下一篇:男人的肩,女人的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