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中地理“核心能力”及其教学启示

时间:2022-07-16 08:41:14

台湾高中地理“核心能力”及其教学启示

台湾教育改革打破了分科设置课程的传统,依据培养国民十大能力的要求将所有科目划分为七大学习领域,其中社会学习领域包括地理、历史、公民与社会。台湾《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中单独列出高中社会学习领域的必修科目——地理学科《课程纲要》,其中有关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要求为把握课程目标、分析教材、开展教学提供了指导。解读台湾地理《课程纲要》核心能力,探讨地理“核心能力”的功能,对内地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台湾高中地理“核心能力”

台湾高中地理《课程纲要》五大组成部分(表1)中,地理“核心能力”与课程目标并重,表明台湾地理教育重视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其中地理“核心能力”要求与课程目标要求一致,从通论地理和区域地理两方面阐述,体现了台湾对形成和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重视。

台湾《课程纲要》中阐述的地理“核心能力”内容丰富,内涵深广,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做出明确的要求(表2)。

通过对台湾高中“地理核心能力”具体要求的分析,得出其“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表3)。概言之,地理核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地理认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表达、参与和交流。

二、台湾高中地理“核心能力”的功能

1.促进地理学习能力发展

地理“核心能力”的提出,对地理教学和学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按照“核心能力”的要求,通过学习系统地理知识,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如通论地理中一级核心能力第三条要求对应的第四条二级要求(表2),学生经过不断学习逐渐形成分析地理数据、绘制图表、撰写报告的能力,在以后学习中遇到类似的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和绘制图表的问题时,便可从容应对和解决,从而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2.彰显地理学科实用性

地理“核心能力”强调提出和解决地理问题,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地理信息、地理实践等能力,强调学生的表达与参与,凸显当代地理学科的特色,即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注重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通过对地理学科系统知识的学习,逐渐具备地理“核心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落实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如台湾地理《课程纲要》通论地理一级核心能力要求第一条(表2),彰显地理学科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深化对地理现象、成因、分布的理解,进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台湾高中地理“核心能力”对内地的教学启示

1.注重地理空间观察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结构,注重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联系,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基于地理学科特点,教师应将学生对地理空间观察力的培养作为学科核心能力来对待。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察力,要高度关注有关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辨识与评析、空间排列状态的观察与归纳等内容的教学。如在讲全球气候类型分布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全球热量带的分布,观察各种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而归纳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各有哪些气候类型,并说明其分布规律。

2.注重地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

中学地理有很多内容与“地理过程”有关,地理过程包括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按一定周期运动或变化的地理循环过程,如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内容;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的新旧更替的地理演变过程,如内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容;地理事物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呈现的波动性变化过程,如人口数量增长的内容;地理事物或现象由某一中心向四周分散的地理扩散过程,如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演变、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扩张等内容。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讲到地球内部发生的地质运动、大范围的水循环和人口迁移、经历漫长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等内容时,可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地理过程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的工具和载体。

3.注重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

信息加工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以及重组与应用已有地理信息独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实地观察、观测、调查访问等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图表、图片积极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过程,从而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组织开展地理探究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4.注重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地理教学内容,给学生呈现出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探索者、真理的发现者,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向教师质疑,鼓励学生运用思考、分析、实践等技能去探究地理问题,与教师平等地对话与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应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探究的地理问题,学会提出地理问题的方法,理解提出问题对地理科学探究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如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后,教师可选取当地一家大型工厂为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影响该工厂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又是怎样影响该工厂布局的。

上一篇:高三地理复习讲评的三大原则 下一篇: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