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保护嗓子4妙招

时间:2022-07-16 07:26:14

幼儿教师保护嗓子4妙招

不少幼教同行常常叹息自己的嗓子不如从前清脆、响亮了。的确,幼儿一天的生活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度过。幼儿教师不仅要细心地照顾幼儿的生活,负责他们的安全保健,而且要教育他们,既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用语言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从事幼教工作,比从事其他职业的用嗓频率都要高,更容易出现用嗓不当或用嗓过度,造成声音嘶哑、声带小结等嗓音疾病。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嗓子。

建立并严格执行合理的幼儿活动常规

建立合理的常规是使幼儿的生活规律化、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幼儿习惯了班级的常规之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从而使幼儿从他律走向自律,生活显得井然有序,教师就容易顺利地引导幼儿从一种活动转入另一种活动,也就不会出现集体活动中你拥我挤、进餐时打倒饭菜等不良现象。

运用体态语引导、启发教育幼儿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如果教师组织活动仅仅注意有声语言的作用,忽视体态语在交流过程中的影响,势必加重教师嗓音的承受负担。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恰当地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这对嗓音的保护是很有帮助的。如面对幼儿破坏纪律或不礼貌的行为,教师目光中流露出某些严厉的神情,就能使犯了过错的幼儿感到惭愧,使幼儿改正所犯的错误;对表现好的幼儿,老师可向他微笑点头以示鼓励。充分运用体态语,可以少费很多口舌,达到保护嗓音的目的。

让幼儿善于倾听铃鼓声和琴声

幼儿教师常用手鼓和琴来与幼儿沟通。铃鼓和钢琴对幼儿教师的作用,如同指挥家的指挥棒。这根“指挥棒”应用得当,对保护嗓音大有裨益。面对活动室里闹嚷嚷的一群幼儿,有的教师往往是弹一曲幼儿熟悉的要求安静的音乐,或者让钢琴来代替教师说话,效果非常好。户外活动中,要招呼幼儿回活动室或把幼儿集中起来,教师只要高举铃鼓不停摇动并伴以手势,就能达到目的。实际上,要求幼儿安静、站立、走步、坐下、拉圈、排队等,教师都可以通过铃鼓和钢琴声来达到目的。

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的教师性格比较急躁,看到幼儿犯了错误往往控制不往自己的言行,本着要使幼儿认识并改正错误的良好动机,而大声当众训斥或责备幼儿,事后方觉自己嗓子累了、哑了、不够用了。对待幼儿的过失或错误,教师应理智些,不妨轻言细语地讲道理或悄悄地进行批评。这样做既能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又能帮助幼儿改正缺点,还避免了教师用嗓过度。另外,要养成喝温开水的习惯,使咽喉经常保持湿润,也有利于保护嗓子。(来源:幼儿园管理)

上一篇:师幼互动中,优秀教师的提问与回答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存在问题及提高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