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师生矛盾转化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16 06:35:20

新形势下师生矛盾转化的策略研究

摘 要 师生关系是学校这一场域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在师生矛盾转化中,教师应减少直接干预,采用疏通与指导的方式,分级分类地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避免两者之间低水平的冲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矛盾的积极转化。

关键词 师生关系;师生矛盾;矛盾转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5-0018-02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学校能否实现自己的功能,使教育教学能够达到目的的关键之处。当前,对于师生关系的关切和注意力不断地转向师生间的互动问题,不仅如此,师生的互动问题也同样影响着教学工作,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法律法规和学校道德规范的作用

在研究中发现:师生矛盾转化重要点之一在于教师和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以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指导。为了建立法治社会基础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普法教育,牢固掌握教育类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精神,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来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语言的选择,清楚明确地知晓在校学生被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依法履行法律要求教师完成的一切教学任务。教师应当按照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理念管理学生、教育学生。

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有其丰富的内涵,教师不应该在法治社会中遗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提倡教师注重德行,这些传统的理念在现代教育之中也不能被忽略。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内涵,法律人格的平等没有突破师生关系的传统理念。对传统师生关系的理解与传承,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塑造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2 专业组织建设机制的作用

为了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与学生矛盾的更加协调,减少矛盾,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双方考虑,加大力度引入管理的科学手段,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有效展开。

台湾和香港是我国师生关系辅导工作比较先进的地区之一,与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的教育体制相近,他们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建立了课堂教育之外的相对全面的师生关系指导辅导系统。大陆很多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学生的辅导工作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之中,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即使一些学校有辅导的内容,也不够专业,造成了工作成效差,学生抵触心理明显。在此情形下,形成一套独立于整个课堂教学之外的指导体系尤为重要。以中学为例,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手段,设立特设机构,如学生管理与指导办公室等,专门为学生的指导提供咨询意见,明确分工,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指导工作。同时与现有的部门发挥合力,紧密配合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任务。探索使用现代化的网络媒介进行工作,与学生家长、学生家庭、社会公众广泛接触。

3 精神文化引导机制的作用

从狭义角度来说,文化是社会中的小群体性的共同拥有的相同的思想。积极向上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得学生自觉地向这种氛围上靠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依照自己的软硬实力形成的,从价值取向、教育目标、校园环境形成的特殊氛围的文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和规范功能。这种氛围具有吸引力和内在驱动力,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

从精神文化方面来说,广大教师的知识、良好的教学风格和极富个性的魅力,在学生心中会形成尺子,学生会为了达到高尚的教师已经达到的境界而不断地加强学习,主动地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情操。为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学生做好楷模和示范作用,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提升自己的修养,运用良好的教学风格,促使课程甚至是班级的学风转化,最终促进文化的提升。同时校园的硬件文化,包括一花一木、一厅一台、一楼一阁都是校园物质文化的体现。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为了挖掘教育的微妙功能,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是文化的缩影。看得见的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隐藏的教育水平的体现,每一所名校都有自己著名的物质文化场所值得大家称道,如武大的樱花园、北大的未名湖、哈佛的百座图书馆,都体现出了不同的校园文化气质。

另外,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在师生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是班级风气和作风,简称班风。班风是班级全体成员在不断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磨合、融合、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气质。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的班级文化自然也是一群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谱写而成的。同样,在这一个相互融合和交流过程中,整个班集体的学生都拥有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气质。这些校园文化的沉淀在师生关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4 课程建设机制的作用

为了达到一种积极转化、相互融合、互相接受的师生关系,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不可或缺。辅导课程与课堂知识的学习有相互迥异的差距。富有朴实多样的生活元素是课堂教学课程和应试课程所不具备的新特色,而这些都是辅导课程的优势所在。不仅如此,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具有灵活性,不仅仅依赖于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探索个性化的体验也具有重要意义。

5 沟通交流机制

教育的大环境多种多样,其中对于学生影响最为密切的莫过于学校、家庭和社会。

5.1 师生间的沟通对话

师生间的沟通对话包括了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教师加入其中的团体流以及教师以谈天说地、批评教育、课程督导、心理协调为内容的个人通讯。

一般来说,在集体交流与沟通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团体流,包括上课、开班会、进行年级教育等,这都是集体交流的重要形式。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具体交流对象的年龄特点、智力水平、性格特点重点分析,进行富有特色的、适应交流对象的交流沟通活动。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的沟通是一种传帮带的形式,是发现和解决学生与众不同特殊要求的主要途径。这种个体交流对双方都十分有利,能帮助师生之间消除隔膜。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符合其年龄、性格的教育手段。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沟通包括了直接面对面沟通以及由师生都信任的第三方作为交流中介的简介沟通,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2 教师家长间的沟通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家庭和学校都希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因此双方之间的沟通联络是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的紧密联系可以促进教师更加了解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定位;也可以使家长掌握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导孩子达到学校、教师的具体课程要求,达到良性互动。

1)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这是一种单一的通信方式,主要是在学校驱动下,学校和教师相协调,家长可以学习基本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层面上,学校应当提供给家长有意义的学生在校信息,为家长提供一定的学生辅导意见,即进行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家长也应当主动打电话,主动反馈学生在家的信息,主动与学生交流,督促学生完成学业,及时参加家长会。

2)家长作为学校的志愿者。这是一个双向沟通参与。家长和教师在更亲密的气氛中交流信息和建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帮做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时刻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和学校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为这部分家长开设系统全面而又有现实价值的指导性课程,具体地指导家长辅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督促工作。学校要提供家长学校、临摹交流周、家长进课堂的活动,站在这个高度上,学校要更加用心,更多地进行尝试,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3)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决策参与者。一部分家长在与学校不断地沟通交流过程中取得相互信任,具有丰富的社团管理经验和愿意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经营决策的学生家长以各种不同的企业运作模式,参与到学校之中,成为学校的股东、董事。双方从此关系更加密切,学生家长能够更有效地影响学校的各种行为。家长的意见可能直接上升为学校的具体举措,促进学校的有序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使师生矛盾有效转化,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5个方面都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专业的组织建设机制的法律、法规是社会和学校制度建设,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协调,达成互利互信,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以形成一套逐渐转型的师生矛盾的总体趋势。课程建设机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校协助师生矛盾转化最直接的形式。教师和学生直接互动的沟通和对话机制是转化师生矛盾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2]张德祥.试论学校文化的内涵、类型及其功能[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1(l).

[3]谢合军.从传统师生关系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法律建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6-97.

[4]黄向阳.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0,8(l5):64-69.

[5]张汉芳.师生关系的德育功能[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60-62.

上一篇:我们需要更多的计成 下一篇:对市政工程测量监理相关问题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