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学生数学思维之弦

时间:2022-07-16 05:46:50

拨动学生数学思维之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体操动作追求协调、准确、优美、舒展。教学中教师应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对课本的理解和掌握上,应通过对数学练习题的精心设计,用精炼、灵巧的“体操”的动作,轻盈地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饱,而其他学生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更为灵活。拓展题的设计不是求难、求怪、求偏,而是追求清新、灵动、简洁,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轻轻一转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才是拓展题设计应追求的境界。

一、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例如学过倍数后练习:有12个学生面朝老师站成一排,从左到右1到12依次报数,老师现要求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又要求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请问这时还有几位同学面朝老师?题中是2的倍数的数有6个,3的倍数的数有4个,表面上看有10人向后转了,实际上2和3的公倍数有2个,向后转的只有8人,同时这2个人转了两次又有面向老师了,这样一来背对老师的有8-2=6人,所以面朝老师的有6人。题中数字较小计算简单,情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题目一出现立即激发起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设计开放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给题目补充合适的条件或舍去多余的条件,并创设一个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共同提高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规律,能从多方面、多种联系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有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哪一根铁丝剩下的较长一些?”由于铁丝的长度不定,结论也不一定,因此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①每根铁丝长度大于1米。②每根铁丝长度等于1米。③每根铁丝长度大于1米。在此基础上再出现“有一根铁丝,用去,还剩米,用去的与剩下的相比哪个较长一些?”此题有利于学生克服定向思维,促进思考更深入。

二、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如:从甲地到乙地上坡路占,下坡路占,小王在甲、乙间往返一次共行上坡路5千米,小王从乙地返回甲地时行上坡路多少千米?

题目看似很繁,但弄清题意后总有一种忍俊不禁之感。

学生思考问题常常是单一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引导,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向。在教学基本概念时,要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概念的实质。

如: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180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之和是( )

题目没有直白的问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思考更为积极、主动。

概念初步形成后,在运用概念时要灵活,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模仿性地运用,会使思维懒惰。教师要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以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

如:已知X和Y互为倒数,那么的计算结果应该是( )

把对倒数意义的理解融入分数的计算,棋高一着啊!

三、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例如:(50+9.3)-(20+7.3),可让学生用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小数和小数相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50+9.3)-(20+7.3)=(50-20)+(9.3-7.3)=30+2=32

计算“24点”安排在整数四则运算部分,而学生学习了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后可再进行练习,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更高,挑战性更强。如:(1)7 7 3 3(2)1 5 5 5(3)3 3 8 8(4)2 5 5 10用每组中的四个数和加、减、乘、除与括号,使计算结果为24,学生深度思考后,对运算的意义理解更为深刻。

四、提倡求异思维,探究求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智力活动的独立创造水平。在教学中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探究求新,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是很强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学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应该学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能比较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的拓展性练习设计中,很有必要针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设计练习,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能让学生比较独立、综合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总之,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的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应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改革中,探寻思维训练的更好素材。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提高阅读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