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凉山彝族宗教经验

时间:2022-07-16 03:30:45

试论凉山彝族宗教经验

摘要:本文以前学对宗教经验的研究为出发点,结合凉山具体案例,从宗教经验产生的基础、获得途径、特征三方面对凉山彝族宗教经验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凉山彝族的宗教经验以当地彝族宗教观为基础,以参加宗教仪式为主要获得途径,具有其自身特点。

关键词:宗教观;宗教经验;凉山彝族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2012)03—0106—05

宗教经验是人的之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内心的体验。对的研究离不开对人的宗教经验的探讨。宗教经验,就其字面意思来看,指人在信仰宗教过程中的内在经历、感受和体验。这里的经历是就心理层面而言,类似于心路历程。感受和体验也明显属于主观的非理性层次。宗教经验是一种内在于信仰者的感性的认识,与心理学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宗教经验这个概念的出现与心理学的发展确实密切相关。“宗教经验”这一术语的形成并被广泛使用发生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近代心理学诞生之后。霍尔、柳巴、斯塔伯克和威廉·詹姆斯在美国创立了宗教心理学。从此,“宗教经验”才成为宗教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1902年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种种》出版后,“宗教经验”这一术语更为广泛地被应用于宗教学研究中。

宗教经验是一种内在于信仰者的体验,国外研究起步晚,时间短,威廉·詹姆斯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宗教经验。其分析十分强调宗教的主观性和个人性,特别注重宗教对个人的意义和其经验的层面。他认为宗教的本质在于个人的亲身体验。经验是宗教的支柱。詹姆斯对于个人信仰的重视从其对宗教的定义可以看出:宗教实质上意味着“个人独自产生的某些感情、行为和经验,使他觉得自己与他所认为的神圣对象发生关系。”心理学派对宗教经验的强调和研究对于宗教学有很大启示,给宗教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然而,《宗教经验种种》主要挑选了所谓制度化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中较为极端和突出的案例,忽略了制度化宗教中普通信众的宗教经验以及不同信仰形式的宗教经验。

国内宗教学界对宗教经验的研究似乎不够深入,对其关注不够。这大概是占主流地位的唯物主义意识形态带来的影响。也因为中国人的大部分信仰形式与西方制度化宗教相异,较少极端和典型的宗教经验。

前人对宗教经验的分析偏重制度化宗教。这样的分析逻辑肯定不能套用到对彝族宗教经验的分析上。彝族的与基督教等所谓制度化的很不一样。杨庆垄将宗教分为制度性宗教和分散性宗教两种,并认为中国人的大部分属于分散性宗教。彝族的与中国传统信仰一样具有分散性。与制度化宗教相比,彝族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神圣与世俗之划分。《宗教心理学导论》提出“温和类型的宗教经验”一说,认为这样的宗教经验有着更强的社会的成分。笔者认为,凉山彝族的宗教经验更偏向于是一种温和类型的宗教经验,是人们“在宗教活动中长时间所持续的一般琐碎的经验”。因此,对彝族宗教经验的研究也必须回到发生的场景中,也就是在以仪式为核心的和实践生活中去寻找它的踪迹。

一、彝族宗教经验产生的基础——彝族的宗教观

宗教经验与宗教观念是结合为一体的。宗教观念决定了宗教经验的内容,是宗教经验获得的前提和基础。彝族的宗教观是由彝族对鬼神的认识以及人与鬼神的关系构成的。因此,彝族的宗教观也是彝族的鬼神观。彝族人日常生活与信仰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彝族人的鬼神观体现。

据学者不完全统计,彝族民间鬼神达五百余种阿,居住于上天、人间和地下三界。神灵以性善为主,为人带来福祉;鬼怪以性恶为主,给人带来灾祸、疾病等。但神灵与鬼怪的属性并不是如此截然对分的。神灵可能造福后代,也可能致祸于后代。彝族神话中有凡人与天神之女通婚的传说,还有凡人打败天神的传说。洪水灾害和火把节的传说都与凡人和天神相斗有关。彝族神话中还有很多凡人与天神斗智斗勇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人在天神面前并非完全软弱无能、任由摆布的。事实上在很多故事中是凡人战胜了天神。这些神话传说说明凡人与天神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神灵具有与人相同的性格和脾气,并非高高在上、统管一切的权威。鬼怪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的行为可以通过仪式得到控制和约束。必要的情况下人可以通过仪式消灭他们。人与鬼神更像共同生活的邻里。如果相安无事则皆大欢喜。一旦鬼神对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人便会通过仪式想办法讨好、献牲,或者控制、驱逐甚至消灭他们。

祖先是彝族神灵的主要组成部分。祖先崇拜是彝族人信仰的核心。彝族对祖先的崇拜没有如基督教徒对上帝的崇拜那么痴迷、神圣和虔诚。日常祖先祭祀的主要内容仅限于供食和分食,没有繁琐的崇拜和祈祷形式。总而言之,彝族的是一种人世的实践性的信仰,没有偶像崇拜,没有宗教组织,也不需要教会等形式,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彝族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鬼神发生联系。家庭是日常生活的中心,自然也成为了仪式信仰的中心。人们只要恪守祖辈的规矩,履行各种仪式,在道德上追求完美即可。若有鬼神找上门来,他们便根据实际情况,以不同内容和层次的仪式解决问题。他们的生活中即充满了信仰,信仰就是生活。彝族宗教仪式活动没有专门场所,也不需要专门场所。曾有人建议让毕摩修建庙宇,在庙里为人们做仪式。然而,由于仪式活动所针对的鬼神对象都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毕摩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家中、田地或河边举行不同仪式。修建庙宇的做法是不可行的。毕摩甚至开玩笑说一座庙装不下彝族的那么多鬼神…。

二、彝族宗教经验的获得途径

《宗教学纲要》中提到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有:理论引导;道德净化;约物使用;宗教的修习。《宗教心理学导论》中则认为宗教经验之诱发因素有:音乐;祈祷和入静;药物;隔离与感觉丧失;精神痛苦——疾病和其它人生坎坷。

由于彝族与经验和其它制度性宗教不同,其宗教经验获得途径也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参加仪式是彝族人获得宗教经验的主要途径。

当人处于疾病等生理转折时期或“边缘处境”状态时,是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来进行调整的。巴莫阿依在《彝人的信仰世界》中记录了她所参与的一个驱鬼仪式。彝族宗教仪式的程序大致如此,区别只在于不同仪式因针对的原因不同在细节上会有差异。笔者在此将仪式的全过程摘录如下,希望能通过文中对仪式过程的描述总结出诱发彝族人宗教经验的一些因素。

上一篇:经学苑中的哲学花 下一篇:兩度進出釣魚島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