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时事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时间:2022-07-16 03:16:51

德育时事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摘要:本文总结了《楚门看天下》开设一年来的体会。这一大胆尝试推开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大门,效果是明显的、积极的,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讨并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楚门看天下;德育;创新;教学模式

《楚门看天下》正式开课已经一年,回顾一年来走过的路,点点滴滴,有很多值得总结、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一、创立初衷

职校学生厌学是不争的事实,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经常利用临下课的10分钟给他们读读当天报纸,让学生了解一些最近发生的新闻,传达一些正能量。当时就有两点强烈的感受:1.学生反响强烈且十分喜欢这种形式;2.大多数学生对很多重大新闻事件竟然闻所未闻或者一知半解,以致被我戏称:“难道你们都是火星人吗?”喜欢却又不去了解,这表面上看的确很矛盾。是不喜欢读报还是没有条件读报?那么看电视呢?上网呢?看电视上网他们会主动去关注时事新闻吗?如果会,他们关心的又是哪些方面的新闻呢?如果不会,那么他们看电视、上网都是在做什么呢?经过一番思考我得出结论:学生不是不关心不是不喜欢,只是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引导。

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新版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第二条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时事在大多数中职学校只是零星贯穿于其他四门必修课之中,一直也没有独立成为德育课的一门选修课程。这几年青岛市职教教研室正在做教改试验项目,推动教学改革,《楚门看天下》也正是乘着教改东风开展起来的。

二、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本着建设愉悦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通过对近期世界发生的热点事件的介绍,以期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良好习惯,进而潜移默化引领学生形成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养成积极阳光的性格品质。

三、课程特色

1.集文本、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

2.集时尚、热点、兴趣于一身的愉悦高效课堂。

3.遴选鲜活有趣的新闻事件加以适当点评,杜绝空洞的说教。

四、课程亮点

1.邀请来自社会上有影响力,见解独到,阅历丰富的专家客座楚门。本学期邀请到的是青岛时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肖瑶女士。她将为师生主讲《中国民谣35年》。

2.海报是我们对外宣传的主要媒介之一,通过海报,学生能提前了解要讲述的内容,从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选择地参与,有备而来,带着兴趣而来――学生的角色真正由被动转为主动了。楚门本来就是选修课的面目,海报可以使楚门回归自己原本的位置。海报的美术设计都是由学生来做的,并且在海报右下角有设计者签名。

3.楚门的特点是与时俱进、贴近生活、讲述自己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在重大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节庆日和纪念日,会考虑做相应的专题。例如,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期间讲过一个专题――《回望“五四”,畅想“中国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楚门还有自己特色的专题《驴行天下》,目前已经开讲的有“澳洲印象”“独行周村并穿越古今”“曲阜三孔”等。

5.楚门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拘泥纯粹教师讲授的形式,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教师有计划、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一些视频,和学生一起观看。观看完毕以后,师生现场做一些互动交流。

6.楚门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探索与打磨,基本找到并确立了一种极具楚门特色的授课模式,那就是一人主讲其他楚门成员做嘉宾串场的形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受学生欢迎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7.配合楚门课我们还创设了“楚门看天下群”及“楚门茶馆”这两种集备形式。在线交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方便、快捷;而“楚门茶馆”又可以弥补虚拟交流不够直观的不足。

8.每次的楚门时事课,最后都有一个固定的板块――《创意无限》。选用了一些能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图片及事件,力图拓展一下僵化思维模式。

9.计划每节课后增加学生提问环节,由团队成员参与交流,现场回答学生纸条及口头提问。可随时就一个话题在教师引导下展开现场讨论。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时事兴趣小组,发动学生收集近期发生的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时事并进行现场播报。

五、课型分类

楚门课分为时事课和专题课两部分。专题课目前采用团队成员自由申报的形式,每人每学期一个专题。时事课的选题原则是热点、回味、有趣。

六、介绍与推广

《楚门看天下》正式开讲一年来,在校内外引起的反响很大,《城阳教育》《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纵横》等地方多家媒体来校采访报道,为介绍与推广这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起了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朱光田,男,1971年11月出生,汉族,籍贯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本科学历,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修专业一线教师,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低年级语言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探讨初中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