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16 01:54:06

探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摘 要】低碳建筑是低碳生活中的重要方式,低碳建筑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因此建筑设计师须采用低碳施工材料、产品,学习低碳施工技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这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重点探讨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1 前言

低碳建筑提倡将绿色施工材料与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来,从而减少建筑的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建筑物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的排放,以期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产生,设计师往往更加关注建筑物的外表和功能,而忽视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导致建筑物高耗能而低效益等问题突出。

2 建筑设计中的低碳设计观

建筑设计中的低碳概念广泛,纯了节能减排之外,还考虑到使用天然的材料和建材的选取,以便减少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能源的浪费。

2.1 节约能源

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与总体布局。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空调,并减少空调和采暖的使用,尽量采用自然的通过风采光。通过多种手段,在保证建筑物美观形象的同时,达到节约能源的舒适宜居的目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能源的优化组合,如改造燃煤锅炉,采用天然气、轻烃或生物质固体燃料,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等以减少碳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

2.2 节约资源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应当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处理,优化建筑物的结构安排,提高水资源等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加强资源的可再生循环使用。建筑材料应当尽量选用对人体无害的天然材料,尤其是建筑中采用的石块、石灰、油漆、木材等,必须严格进行检验处理,确保不危害人体健康。

2.3 环境舒适健康

应当保证建筑物内部空气流通,温度、湿度、光线等充足,以保证生活、工作环境舒适健康,宜人宜居。

3 我国低碳建筑设计现状分析

低碳建筑要求建筑材料的使用与使用期限以及建筑设备的制造,应当尽量减少使用化石能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而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中的建筑设计理念也得到了相应的转变,追求可持续的发展,建设低碳建筑。低碳建筑突出要求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注重对效能的利用,以求有效降低建筑物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的不利影响。

但是,我国建筑行业中一直存在对此的错误认识,部分建筑者盲目追求建筑物的外表以及功能的重要性,而缺乏建筑物的节能功能,错误地估计建筑设计中采用低碳技术会产生的成本,影响后期的直接获益,甚至影响房价的稳定。然而,近些年来国内外屡现低碳建筑取得成功的例子,从中建筑设计者们可以看到低碳建筑的优势与大趋势,发掘低碳技术的利用并制定更加合理的建筑标准。

4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分析

4.1 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材料在建筑施工中影响非常大,是建筑物巨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建筑材料的不当使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着巨大的不良效应。比如人造木板能够产生大量的甲醛,对自然环境和居住着的人体健康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建筑材料的选择关系巨大,应当尽量选择工业化成品和可循环材料,在使用新材料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原生态性和地域性,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内含能源高的材料,降低建筑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4.2 建筑物的采光设计

自然采光的光源主要来自白天的光照,建筑物的采光设计有自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和被动式自然采光设计。

其中采用镜面反射、卫星反射镜采光,光伏效应间接采光、导光管导光、 光纤导光棱镜组传光等技术和方法来进行采光是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主动式自然采光的设计方法大多使用于建筑朝北房间、无窗或地下建筑、识别有色物体或有防爆要求的房间。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物室内光照的环境质量,即使在没有天然光的房间也能享有光照,也可以有效减少人工照明用电,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白天充分利用光照为空间照明以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与生产的传统的节能方式设计属于被动式自然采光设计。这种设计不考虑晴天和直射阳光,几乎完全忽略阳光一天中时空变化所带来的采光不稳定,过热、眩光和阳光的光化作用以及光光、光热、光电等问,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光能的浪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方法与手段加以解决,提高采光效果。

建筑物的采光应提前进行全面认真的设计与评估,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当地的气侯以及周围障碍物对光线的阻挡、建筑物的电力照明设备和室内设计的配合,以及将光线引入室内空间的方法、电力照明设备的照明负荷与有效运行照明设备等方面。利用天然光照明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而且有助于增进人体健康,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应该大力提倡。

4.3 建筑物的体形设计

建筑物的体形设计关系到建筑物的空气流通情况与能源消耗,有利于贯彻低碳理念。建筑物的体形设计系数随着不同地区、不同建筑层数而改变,体形系数对低碳环保的影响应该在设计建筑体形充分考虑进去,使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强的建筑体系,尽量使建筑与室内一体化,减少施工所耗费的各项资源、能源,减少建筑施工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4.4 建筑保温设计

建筑保温设计种类繁多,主要有单一材料的建筑保温设计、保温材料与承载材料相结合的保温设计、混合做法的保温设计、墙体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等。单一材料的建筑保温设计所选用的保温材料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而不需要考虑保温材料的承重作用,因此选用的范围广。比如使用轻型空心砌块墙体或者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就比较适于非承重结构的保温墙体设计。保温材料与承载材料相结合的保温设计对保温材料的要求较高,需要选用强度满足承载要求、导热系统小、耐久性强的保温材料。混合做法的保温设计用于对热工要求高的建筑设计,来满足建筑物的保温性能要求,同时确保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墙体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通常可以再在避免建筑中过梁或钢筋混凝土梁

等部位出现“冷桥”现象时使用,对这些重要部位实施局部保温措施来消除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4.5 智能系统的设计

应该积极开发智能系统在低碳建筑中的应用,对可再生资源,如光能等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利用,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为用户提供可持续的服务。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咋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可以有效测量和监控建筑设备,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和安全性,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运行费用。

5 结语

低碳经济核心是节能减排技术,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我国正在经济发展转型跨越期,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建筑中愈演愈烈的问题多发,建筑设计的发展应当顺应社会的进步而做出进一步的创新。因此,低碳建筑必将占据未来建筑业中的重要位置,只有明确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才能创建一个更加宜人的居住环境,获得更加高质量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江澜,翟理名.解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建筑,2013(10).

[2]武澎,于会敏.试论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8).

上一篇:探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创意设计 下一篇:住宅楼EPS板外墙保温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