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甲氧明、麻黄碱联合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术中低血压的效果

时间:2022-07-16 01:06:24

小剂量甲氧明、麻黄碱联合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术中低血压的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氧明、麻黄碱联合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术中低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15年1~12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氧明组、麻黄碱组以及小剂量联合组,每组各30例。在腰麻药注入即刻,甲氧明组静脉注射甲氧明2 mg,麻黄碱组静脉注射麻黄碱12 mg,小剂量联合组静脉注射麻黄碱6 mg及甲氧明1 mg。观察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及手术结束时产妇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pH、碱剩余(BE)等情况。 结果 麻醉后5 min甲氧明组产妇HR较麻醉前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其他时间点三组产妇SBP、HR与麻醉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麻醉后5 min小剂量联合组HR明显高于甲氧明组,明显低于麻黄碱组,而麻黄碱组亦明显高于甲氧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而麻醉后10 min小剂量联合组和甲氧明组HR明显低于麻黄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小剂量联合组和甲氧明组新生儿脐动脉pH值均明显高于麻黄碱组,新生儿脐动脉BE绝对值均明显低于麻黄碱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组间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小剂量甲氧明、麻黄碱联合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术中低血压效果显著,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单一用药所致的术中心率异常、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降低及BE负值增加的风险。

[关键词] 甲氧明;麻黄碱;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

[中图分类号] R61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1(a)-0093-04

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algesia,CSEA)凭借其肌松效果好、快速、安全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但由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常危及产妇及胎儿安全[1]。麻黄碱是预防和治疗腰麻后低血压的常用药物,但常会增加产妇心动过速、新生儿酸血症等风险,且升压效果并不确切。甲氧明的升压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效果稳定,但应用中常导致产妇出现反射性的心动过缓[2]。近年来,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采用小剂量甲氧明、麻黄碱联合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下低血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与同期单用甲氧明及麻黄碱预防术中低血压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符合剖宫产适应证并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③术前基础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④单胎。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等功能障碍性疾病及严重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微血管病变者;②有麻醉禁忌及腰麻效果不佳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氧明组、麻黄碱组以及小剂量联合组,每组各30例。甲氧明组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28.3±5.8)岁;孕龄36~40周,平均(38.4±1.3)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5例;体重58~77 kg,平均(65.3±5.9)kg。麻黄碱组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28.2±6.1)岁;孕龄36~40周,平均(38.2±1.4)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4例;体重59~76 kg,平均(64.7±5.8)kg。小剂量联合组产妇年龄20~41岁,平均(28.6±6.3)岁;孕龄36~40周,平均(37.8±1.6)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5例;体重60~78 kg,平均(65.6±6.1)kg。三组产妇在年龄、孕龄、体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术前均禁食水6 h,未给予麻醉前用药。入室后安静休息10 min,常规进行心脏监测,并计算连续两次血压、心率的平均值作为基础值。常规给予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00~300 mL,静脉滴注。产妇取左侧卧位,常规于L2~L3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后于30 s内注入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液1 mL重比重液2 mL,然后硬膜外置管拟行术后镇痛。然后患者改为平卧,同时将手术床略偏向左侧15°~30°,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并调控麻醉平面达T6~T8以下[3]。甲氧明组在腰麻完成即刻给予甲氧明(远大医药有限公司,批号:140401)2 mg,静脉注射;麻黄碱组给予麻黄碱(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批号:140505-2)12 mg,静脉注射;小剂量联合组给予麻黄碱6 mg同时,给予甲氧明1 mg,静脉注射。术中若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80%(或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及手术结束时产妇血压、心率变化、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4]、脐动脉pH、碱剩余(BE)情况等。

1.3.1 新生儿窒息评价 应用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进行评价,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每项均采用0~2分三级评分法,满10分,8~10分为正常新生儿,4~7分榍岫戎舷,评分在0~3分为重度窒息。

1.3.2 BE评价 新生儿娩出后取脐动脉血进行pH及BE检测,在温度为38℃,1个标准大气压,二氧化碳分压5.32 kPa(40 mmHg)、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状态下,用酸和碱将1L血液pH调至7.40所需加入的酸或碱量来表示血液中碱储备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如需用酸滴定,代表BE,BE为正值,如需用碱滴定,代表碱缺失,BE为负值。

上一篇:桔梗引经机制及临床配伍应用 下一篇:Ghrelin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