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包袱 第18期

时间:2022-07-16 12:41:54

摘要:本文论述了相声艺术中的主要技法包袱的内涵,结构包袱的具体方法,以及包袱使用的艺术辩证法。

关键词:相声;包袱;笑料;艺术;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J9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04-02

包袱,指相声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相声的抖“包袱儿”,列入“逗”的技法之中,在结构包袱儿时,常常使用“三翻四抖”的手法。三翻四抖,又叫“三顶四撞”,就是说捧哏的领会不到逗哏的话,到第三翻包袱儿才抖落开了。三翻是反复铺垫的意思,不一定正好三翻。侯宝林在其《侯宝林谈相声》中,将包袱儿构成的艺术手段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是用直接的方法构成包袱儿,或直接将内容加以强调(重复,机辩);或将内容加以夸大(夸张);或以揭露的方式将内容予以否定(否定,矛盾)。另一类是用间接的方法构成包袱儿,或有意先将内容加以歪曲(曲解,双关,错觉,误会);或借媒介将内容加以陪衬(映衬,对照,假托,道反,譬喻,假借)。[1]马季在其《相声艺术漫谈》中将组织包袱儿的手法分为二十二类。[2]

使用包袱儿须经历系包袱儿、解包袱儿、抖包袱儿的过程,包袱儿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中可笑的人和事。将现实中可笑事物激活,真正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这要经过一个“垫”(为揭示事物先作铺垫,把包袱儿系好)、“支”(将听众注意力引到相反方向,把包袱儿系紧)、“刨”(出人意料地解开包袱儿,刨开事物的实底,引人发笑)、“抖”(抖落包袱儿,进一步阐发事物的可笑性)的过程。

一、结构包袱的具体方法

(一)抑扬法

先对人物或事物大肆赞美或贬损,然后话锋突变,一刨到底,由于效果出人意料,往往现场效果特别好。这种方式是相声演员最主要的抖包袱方式之一。这个手法里有两个表现方法,一是先抑后扬,二是先扬后抑。

(二)三番四抖

这是相声包袱中的八股文章,有比较固定的模式,采取的方法是引导观众的听觉惯性,把逗哏的一个看法或意图反复强调三遍(也有两遍的,少有四遍以上的),到第四遍时反戈一击,以突变的效果揭出逗哏者的本来意图。“三番四抖”的前三番必须铺平垫稳,否则观众容易察觉。侦知表演者意图之后,再怎么”番”也不行了。

(三)违反常规

所谓的常规,必须是大家所熟悉的。如郭德纲曾经用过的“于谦的父亲们”、“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等等皆是如此。相反,如果是过于专业的知识,即使违反常规,一般人根本就不了解,也达不到逗人发笑的目的。

(四)歪讲曲解

传统相声中有“理不歪,笑不来”的说法。也就是把我们熟知的一些普通常识,加以歪讲或曲解,并且是以权威的论调、不容质疑的口吻进行强化,从而制造包袱儿。“歪讲曲解”和“违反常规”在包袱儿组织手法上非常近似,甚至是一脉相通,但是演员必须在不同的内容中区别运用——“歪讲曲解”要求表演者以“无知者无畏”的嘴脸来信口开河,也就是说他要带给观众他真的不懂而不是装傻充楞的印象,多是出于自讽的目的;“违反常规”相反,表演者分明是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聪明人”,多是为了讽刺他人。

(五)荒诞不经

就是违反事物规律,在讲述某件事情时肆意夸张,使人难以相信。这种包袱的尺寸要拿捏好。“荒诞不经”和“违反常规”、“歪曲讲解”有类似之处,那就是通过不可信的、荒诞的描述产生笑料。但之间也有区别——后两者必须有约定俗成的常规形态相对应,并且是为听众所能理解和掌握的,而前者应用范围更加宽泛,只要把握好度,就可以古事今说、洋为中用,也可以上天入地、死去活来,尽情超越观众的想象力。

(六)阴错阳差

由于某种原因产生错觉造成失误,当真相大白的时候,往往是非常搞笑的。一些相声演员很擅长用这种包袱方式,设计的情节和语言严丝合缝儿,合情合理。经常是把所有观众都装了进去,最后答案破解时往往让大家一面大笑,一面赞叹不已。

(七)故弄玄虚

叙述时故意埋下伏笔,到使人莫名其妙甚至觉得不可信,然后巧妙地找到恰如其分的答案,使人们在笑声中信服。

(八)谐音错觉

利用对谐音词汇的错觉,使听众产生误解和错觉,最后挑明,得出另外的结论来,制造包袱。这种手法很吃功夫,要求演员的文字功底和联想能力要强。

(九)一语双关

在叙述过程中使用双关语,产生听众可以意会的“包袱儿”。这种手法和“谐音错觉”的区别在于——谐音错觉的包袱是需要逗哏事后来解释的,否则观众很难明白逗哏用词的本意是什么,一语双关是要用包袱点醒观众,当即让观众发出会意的笑。

(十)表里不一

表里不一是相声演员以“我”为核心形象时常运用的包袱方法之一。他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始终是道貌岸然、振振有词,拿着不是当理说,拼命粉饰掩盖自己的缺点。但一旦转变为对比鲜明的具体行动,就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十一)自相矛盾

说话矛盾百出,前言不搭后语,自然贻笑大方。掌握这个规律灵活运用就能够产生“包袱”。

(十二)刨根问底

一方露出破绽,另一方穷追猛打,造成对方不能自圆其说,可以制造很好的包袱效果。刨根问底这种表演方法最重要的是双方演员要注意表演节奏,追问方开始时要表现出欲擒故纵或暂时不明就里的状态,在被追问方逐渐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开始穷追猛打,直至达到让对方彻底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或被迫甘拜下风的目的。追问者一上来就不依不饶,摆出一副居高临下胜券在握的姿态,是会极大削弱这种包袱儿手法的表现力的。

(十三)强词夺理

相声中的角色(多为甲)在对某个论点的描述中陷入被动时,对别人的问题、看法、意见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反客为主,以一副近乎无赖的嘴脸百般推脱狡辩,直到以对方或自己理屈词穷而告一段落。“强词夺理”和“刨根问底”有对立统一的关系,都是由于一方露出了破绽而引发的争议并从中引起笑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主动权在诘问者手里,被质疑者始终处于尴尬和环顾左右而言它的处境中,看似还有辩解和脱逃的余地,实则是越来越被动;而前者则是被质疑者在无路可退、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种破釜沉舟甚至狗急跳墙式的反应。

上一篇:诗人说诗诗样纯粹 下一篇:认知诗学的“可能世界理论”视角下的《公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