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对转基因食品认识和态度的调查

时间:2022-07-15 10:30:44

关于社会对转基因食品认识和态度的调查

摘要:随着转基因食品被不断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它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文章围绕大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态度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社会调查;统计学分析法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病、抗逆性,以满足商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人们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了转基因食品。然而,自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社会各界对它却忧心忡忡。在各类期刊、报纸杂志、网络媒体中,随处可见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这些讨论往往都着眼于科学研究,或者是风险性本身。然而,对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影响公众认识和态度的因素等问题,目前尚缺乏相关的调查研究。毕竟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研制转基因食品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本文基于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运用一些统计学分析法和统计软件,以保证本文分析的可靠性。

二、调查目的

了解百姓对转基因食品认识、态度意见;了解影响公众认识、态度的因素;为今后转基因产业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三、调查方法

(一)抽样问卷调查部分

1、调查对象。南京市各地区普通公众,但较偏重于青年人。因为他们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技术成果,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也更容易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迅速成长的青年人是未来转基因食品的最大潜在消费人群或反对者,所以他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和态度将深刻影响未来转基因产业的发展。考虑到完整性,我们同时也调查了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2、抽样方法。针对调查设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实际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1份,回收率96.2%。

3、数据分析。采用SPSS v11.5统计软件整理资料,绘制图表。部分问题的选项还转化为李克氏量表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到问卷信度信息。

(二)网上问卷调查部分

依托中国第一家自助调查网站: www.省略/进行网络调查,共回收问卷45份(截至2007年8月1日)。网上调查问卷强制了主观问题的回答,可得到更多的主观意见。同时,我们补充了这些问题,有利于进一步研究。

四、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经过统计共回收有效问卷526份(含网上调查)。其中,18岁以下的占15.6%,19-25岁的占60.3%,26-40岁的占18.3%,40-60岁的占4%,60岁以上的占1.9%。

(二)问卷分析

为了能更好的反映结果,方便进行问卷结果的可信性分析,可把12个问题分为三组: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见。按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程度和乐观程度可分别对各组定序问题选项赋予一定分值,按李克氏量表转化为数值变量(一般规律:选项越乐观得分越高,视选项数而定,如有四个选项,则最乐观的得四分,次乐观的得三分,依次递减)。这样做一是可以求出变异值进行可信性分析,二是把得分转化为百分制结果更加直观。

第一,调查结果的信度分析。本文采用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法进行检验。公式为α= 1- (K表示两表中题目总数,σ2i是第i题得分方差,σ2T是总得分方差。α是克朗巴哈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公众认知部分第1、2、4(1-6)、5九道题的信度分析α= ×1- =0.80。证明问卷中关于对转基因认识的题目选项间有一致性,累加来表示认识程度有一定依据,由此得到的结果可信性比较高。公众态度部分 第8、9、10、11、12五道题的信度分析α= ×1- =0.61证明问卷中对转基因态度的题目见一致性比较弱,但仍可累加,作为判断公众态度的参考。得到的结果有一定信度。

第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公众的认知度:据1、2题的统计结果可知,听说过转基因食品的占75.7%,没有听说的占24.3%;有点了解其含义的占61.6%,非常了解和非常不了解的分别占13.7%和24.7%。据3题的统计结果,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途径主要是通过新闻(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报道。两者相加占的比例达到67.1%,通过专业书籍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只占14%(恰等于表示非常了解的人数比例)。由此可知,新闻(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的舆论导向作用将直接影响公众的认知度。

经过统计分析,人们对转基因大豆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其他转基因食品(平均认知得分高),而对其他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都比较低,不存在显著差异(见图1)。

这恰证明了第3题的结论,在百度进行新闻搜索,可以发现关于转基因大豆的新闻条数明显高于其他转基因食品相关新闻数目。这进一步说明公众对转基因大豆的高认知率与众多媒体的报道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新闻、报刊等媒体对普通公众的认知有重要影响。

公众的态度:转基因食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转基因食品持消极态度。据10题计数据显示,倾向于选择非转基因食品的人数占49%,而倾向于选择转基因食品的只占13%,有38%的人在选择时认为无所谓。据11题,认为转基因食品总的社会效益是利大于弊的只占22%,认为弊大于利的占11%,有33%的人认为弊利相当,其余说不准的占34%。据12题,在问及是否支持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时,33%的人积极支持,16%的人坚决反对,51%表示无所谓。如果将关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这些题目选项按积极或消极给予分值,然后累计相加转化为百分制以表示对转基因食品乐观程度,如图1,可见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略带消极。对样本中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度得分与乐观程度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后,可以得出两者相关性极其显著。对转基因食品乐观程度与对其认知度正相关,如图2及表1。

在公众的态度分析部分我们得出新闻(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的舆论导向将直接影响公众的认知度。在此部分的分析中我们得出认知度又影响公众的态度(乐观程度),根据简单的数学推导,不难得出以上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宣传应该多是负面的。因此,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希望证明我们的这一结论。在Google中以转基因食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约有106,000项符合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的结果,约有70,300项符合转基因食品的优点的查询结果。在百度中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与转基因食品危害有关的新闻有3897篇,而有关转基因食品优点、益处的新闻加起来也只有1315篇,这就证明了我们结论的正确与可靠性。

公众的意见:主要来自主观题回答和网上调查。据第7题统计显示有8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获得转基因食品知情权并了解其中的成分。据12题统计显示,表示支持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占1/3,明确表示抵制或反对的受访者无论是当面问卷还是网上问卷的调查中都占少数,大部分人对转基因食品持保守中性态度。公众对转进因食品态度还是比较理性,没有“一边倒”现象,也没有“谈转基因色变”的恐惧。在影响选择转基因食品或传统食品的因素中,安全性占第一位,其次是营养,价格、味道的影响比重不大。在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影响问题上,公众对基因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担忧多于全球粮食问题、食品多样化的期望。很多受访者认为国家的监管力度一般,有待加强。希望科研单位和企业做好安全性的研究,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检验方法,对安全性进行全面论证。

五、结语

本次社会调查在分析了相关问题后,还为转基因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当被告知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支持明显上升,因此转转基因食品的科普之路任重而道远。各方面应大力宣传转基因食品的知识。媒体应负起责任,做到报道客观公正。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应通过媒体向公众对目前转基因食品的种种误读答疑解惑,让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更加清晰深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并具有前瞻性,这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切实担负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监管责任,在科研、流通、经营等各方面加强监管,做好安全评价和转基因食品标示管理的工作,保证食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柯惠新,黄京华,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2、贾俊平.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常超,伍金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7(6).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 下一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