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社会化防污应急典范

时间:2022-07-15 09:23:04

惠州:社会化防污应急典范

中国已不可抗拒地进入重化工时代。

惠州,这座以大亚湾石化基地闻名的城市,早已不可避免地旋进这股浪潮。

我国的石化产业从北端的渤海湾开始,一直到西南出海口北部湾,绵延1.8万公里海岸线。这样的布局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缩短运距、节省成本,但同时,也挑战着沿海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公众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间的矛盾已经浮出水面。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石化基地,大亚湾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船舶溢油和化学品泄漏的严重威胁随时挑战着日益脆弱的海洋环境。

溢油溢漏高危区

据日本学者对该国油船事故发生地离岸距离分布状况研究分析,在油船碰撞事故中,84%(包括港内)出现于距岸3海里以内的水域,距岸12海里以内的达97%;搁浅事故在上述距离内,分别为97%和99%。

也就是说,油船碰撞和搁浅事故大多发生在港内和距岸3海里以内,几乎全部发生在距岸12海里以内。

大亚湾海域是全国超大型码头泊位最集中的水域,全国超级油轮通航量最大的水域,华南地区船载危险货物最大集散地。而与其相毗邻的,又是原油吞吐量广东第一、货物吞吐量增长迅猛、即将冲刺亿吨大港的惠州港。

另外,在惠州港纵深16海里的水域,分布着大三门岛礁、小三门岛礁和花棉排礁、灯火排礁、芋头排礁等大小岛礁20多个,这都是导致船舶发生触礁和搁浅事故的重大安全隐患。

因此,照日本学者的分析推断,一旦三面山地环抱的大亚湾海域发生船舶溢油和化学品溢漏的重大事故,囿于其薄弱的海水自然置换和过滤能力,对整个大亚湾海洋环境和沿岸旅游经济带来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其实,大亚湾海域被称为船舶溢油和化学品泄漏高风险区是有道理的,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当然,后半句话得反着听。

“天时”当然指的是气候因素。众所周知,惠州港水域每年有雾天气长达5个月,尤以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为甚。2010年上半年,浓雾天气多达40余天,能见范围不足500米。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油船发生碰撞的危险性极高。

“地利”则是惠州港本身的地理位置与通航环境,这个因素明显“占上风”,随口一举就有好几个。油品运输量大、超大型油轮多、单壳油轮多、码头泊位密度高、进出港航道窄以及港内碍航物多等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占广东省海岸线5.4%的惠州海岸,排列着中海壳牌南海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中国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国家石油储备惠州油库等多家炼油、石油化工、成品油储运企业,船舶危险货物运输量3000万多吨,占广东省年运输量的18%。按照我国沿海油品运输量与溢油事故数规律(每运输6000万吨油品发生一起溢油50吨的重大污染事故)推测,惠州港有可能在3年左右发生一起溢油50吨以上的重大油污染事故。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油品运输量大,不可避免地带来超大型油轮的增多。直达惠州港的中心和主导港区的马鞭洲航道,平均每天的船舶通航量可达到100-120艘次。而超大型油轮由于减速停船距离长,避让和旋回性能差,对进出港和靠离泊操纵要求高,是最容易导致碰撞或搁浅事故的。这让惠州港的危险系数又降低了一分。

“人和”主要在于薄弱的预防环节。目前,应急设备、器材配备以及应急反应队伍,都无法满足惠州港可能发生的重大溢油事故的处置要求。惠州市政府2002年第8号令颁布法令《惠州市防止船舶及有关作业污染海域管理规定》,要求“码头、水上装卸设施、散装液体货物过驳作业经营人应按要求配备相应的防污应急设备和器材。”但从现状来看,惠州港区域内仅配置了2艘专业清污船,5家企业设有兼职防污应急队伍,储备围油栏15000余米,消油剂50余吨,吸油材料100余吨。一旦发生事故,应急反应无法快速到位。

社会化防污体系

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早已走不通,惠州局喊出的口号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但,这是否只是一次“空喊口号”的举动?

走进惠州,一切答案自明。举目望去,海边绿道上轻松踩着单车、享受海风轻拂的市民;远处宁静淳朴的小渔村,天蓝海碧,白鹭齐飞,风景如画。置身其中,竟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以大工业、大石化著称的惠州大亚湾。

不仅如此,大亚湾石化区空气质量常年满足国家二级标准要求,海水水质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排污口附近海域水质保持稳定。没有去过大亚湾的人,可能无法体验到这种既惊奇又难以置信的感觉。

污染需要付出惨痛代价,而碧海蓝天只需要无数人孜孜不倦的努力。而大亚湾,就是这样,凝聚了来自各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自2000年以来,大亚湾石化区共投入环保资金60多亿元。建成了2座石化区大气特征因子自动监测站、1座常规大气自动监测站及1套石化区空气质量LED显示系统,实现了对石化区空气质量全天候24小时跟踪监测;建成了中海壳牌、中海油、石化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等三家工业污水处理厂,实现了石化区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建成首期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中心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实现了中心区、澳头城区等区域生活污水有效处理。2011年,大亚湾又建成了石化区环境监控中心,该中心集环境监测监控、环境监管和环境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身,具备水、气、土壤、噪声、机动车尾气等108个项目监测能力。

当然,除了斥巨资打造一流的硬件设备外,打造一支专业而精良的应急队伍同样必不可少。进行实战演练、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网成为上选。

石化区消防特勤中队、综合应急救援大、区石油化学工业应急响应指挥中心相继组建起来。而且,区内企业也相应地成立了专职消防队,配备专业的器材装备。为进一步提升海上消防应急能力,大亚湾区计划在5年内投入3亿元组建海上消防中队。

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有效预防大亚湾(包括惠州辖区)船舶溢油污染,大亚湾区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将海上应急与搜救功能相结合的应急搜救中心,扶持5家企业组建了作业能力强的大型防污应急队伍。配置了专业清污船2艘和兼备清污功能的拖轮12艘,形成了应对瞬时溢油50吨、持续溢油300吨的能力,成功探索了防抗船舶溢油污染的社会化新模式。

与此同时,针对石油化工企业较多的实际,大亚湾区各有关部门每个月组织1次专项应急演练,管委会每年会组织1-2次大型综合应急救援演练,以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和能力。

为了有效预防惠州辖区船舶溢油污染,目前,惠州海事局还配备了先进的海事监管和溢油清污船艇。其中,300吨级浮油回收船“碧海一号”造价近2000万元,配备了先进的动力装置、消防装置、油水分离装置、吸油机等设备,其最大回收污油量可达250立方米,收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石油251”投资4000余万元,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多功能溢油回收船。该船除能执行海面油类/化学品事故应急反应守护任务、回收和临时存储海面上的漂浮油类、化学品及固体垃圾等任务外,还具有一定的扑救海面浮油和其他化学品引起的火灾的能力。

另外,惠州海事局还积极完善船舶污染事故应急联防机制,主动开展安全监管规律性研究,组织编写《惠州港大型油轮安全和防污染监管指南》等5个研究课题。

上一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研究 下一篇:实用主义视角下的司法观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