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四阶递进式”工学结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7-15 09:17:25

浅议“四阶递进式”工学结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院校五年制高职实行“四阶递进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来,对于理论教学、职业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都有良好影射。在推进工学结合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有效系统的分析和实施工学结合计划,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实习质量监测,把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学院建设的目标,为此建立工学结合质量评价体系有实效性的意义。

【关键词】“四阶递进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质量评价体系

1 “四阶递进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分析

“四阶递进式”这种模式,工作与学期循环较多,学生可以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轮换,接受到不同岗位不同技能的锻炼和受到不同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于学生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人的塑造是非常理想的。

1.1 以实习基地为主要场所进行教学

院校与企业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作业场所。企业、学校、师生之间共同利用实习资源,进行实习作业和研究活动,促进实习生快步成长,融入企业。

1.2 以科学实验室为主要场所进行教学

科学实验室具备教学研究设施,是试验性教学主要场所。实验室的设备设施环境对学生的专业研究、创新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学资源耗费增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沟通交流环境狭隘,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1.3 学生自行组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这类教学方式越来越被高职院校接受,主要因为高职学生年龄较大较成熟,但部分实习生刚刚踏入社会,不善于沟通,自信心不强,心理压力大会降低实习效果,不利于院校对实习生进行管理。

1.4 实习导师帮带进行研究性课题项目教学

有实习教师针对性的辅导,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学活动,为探索和研究专业化课题,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开放性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相结合。

2 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开放性实习教学不利于学生管理

这种教学形式表现在教学资源和教学场所的流动性特点,学生实践活动大多与院校分离情况下由实习生独立进行体验和作业。这种状态有利于学生独立性提高,但对于实习教师的帮带辅导和管理存在很大难度。

2.2 职业技能进步速度与企业发展速度不同步

由于技能扩展升级加快,生产性企业快速发展和更新,使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相对性降低,技能水平能体现出岗位上能够发挥个人独立生产能力达到等级水平的要求,这只代表个人工作表现在某些方面已达到标准,并不能说明完全适合现行岗位。生产性工业的操作经过发展有极大的改变,不是拥有技能水平资格就能胜任岗位作业。所以我们应该推行一种更切合实际的职业技能评价措施,判定技能水平与实际岗位人才需求目标是否一致。

2.3 “工学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困难多

此教学模式下社会关系复杂,实习期间可能出现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引起校企利益冲突,协作不协调。如果工学结合有政府的扶持,给予为工学结合创造有利条件的企业单位或个人一定的奖励补偿措施会更为工学结合带来保障。

2.4 学生素养与企业员工职业素养有明显的差别

学生实习前进行职业教育、心理疏导、实习管理学习使学生快速融入企业人群。

2.5 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不同评价方式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不同,工学结合评价体系能阶段性发现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目前仍然处于无评价阶段,无评价标准、无评价方法,也无实质性评价操作。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对教育负责的态度体现,也给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3 工学结合质量评价体系设计

3.1 评价体系构建框架

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上要与工学结合模式相匹配,为了制定适用于专业学习的评价体系指标,突出职业人才培养,主要框架内容:结合不同专业;扩展实践取得的经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注重学历证书资质;注重教学监控;提高学校企业责任意识;制定明确管理原则。在调研和开展评价体系会涉及多个主体,要企业、学校及学生共同参与。在评价方式采用企业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3.2 评价体系设计指标内容

3.2.1 主体(实习生个人或团体):企业管理人员、师傅及学校派驻的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

3.2.2 专业能力与技术层次分级: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技能竞赛。

3.2.3 专业理论课程结构与工学结合匹配,教学内容与岗位技术要求相吻合。

3.2.4 基本职业素养,岗位实践活动能力包括协作、沟通交际能力。

3.2.5 实习导师通过帮带进行针对性教育,阶段性评价学生的创造、制造、应用能力体现效果。

3.2.6 学校进行阶段性考察学生岗位学习状况、思想状态并评价。

3.2.7 实习生根据实习期间自身文化素质、技能、成绩、奖项等方面进行自我总结评价。

3.2.8 企业单位对实习生专业知识、团结协作、思想品德、科学素养等评价。

3.2.9 专业信息数据等级,发表实习相关的感受、经验、论文、著作等。

3.3 评价体系的运用和推广

建立评价小组,开展学生座谈,对教师、学生进行工学结合过程评价;交流互评进行交叉评价;相互监管,达到监管控制的目的。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挂钩;与学生学历资格、就业岗位挂钩。

建立管理平台,及时收集各种数据信息。建立推广平台,使评价体系系统化、信息化、公开化,要公平公开、合理分析、系统整理评价结果。确保全面,维护评价工作健康发展,为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4 灵活运用评价体系

关注创新思路和应用价值,及时转变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制定,既要对学生活动进行监管控制促进学生学习技能、开发潜能为学生提供创造自身价值的正确导向,又要服务与学生,调动倒是与学生的积极性。不强调甄别与选拔,争取评价发挥指导和激励作用,适应学生发展,保障工学结合顺利推进。

我们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为评价准备必要的条件,科学判断已达到评价能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符合社会发展,体现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上一篇:基于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 下一篇:Relation Entre le Sens et le Changement 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