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强势主政杭州十年

时间:2022-07-15 09:06:44

2000年4月,王国平出任杭州市委书记。因年龄原因,2010年1月20日,他被免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职务,改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等职。

主政10年,争议10年。褒之者称王国平为“千年一遇、可与苏轼媲美”的地方官。不同意见者,则称其越俎代庖,过于强势,并有充当“房地产代言人”之嫌。评价迥异背后,各方都认同的一个事实是:10年间,杭州,这座“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已然烙上了鲜明的王氏印记。

子承父业

籍贯四川的王国平,1950年1月,出生在杭州一个干部家庭。其父亲王平夷从1953年6月起,先后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兼副市长、杭州市委书记,政声颇佳。“”期间,为保护灵隐寺不被破坏,被造反派批斗致死。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叶航谈了他对王国平的看法。他说,王国平敢说敢做。某次参加会议,他亲眼看到王对其工作不得力的属下严厉批评,“甚至是5分钟一个‘国骂’。”

但叶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王国平是现行政权体系当中效率相对较高的一位官员。“但如果要从普通市民的角度,我希望王国平更需具有长远的眼光,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不要在房地产问题上短视。”

台湾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政治评论员陈文茜,则公开称王国平为“杭州继千年坡后的又一个好官”。2009年5月,陈文茜到杭州专访王国平,对杭州及王国平本人均有良好印象。

“斥资近500亿台币,完成了其父亲没有能力完成的西溪梦,杭州人因西湖疏浚感念坡,日后定要因西溪湿地感念王国平。”陈文茜如是表示。

强势风格

在杭州市官员看来,王国平主政10年,他的突出风格就是强势。从城市建设到公共服务,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

据杭州市某官员回忆说,2005年6月一次全市干部大会上,王国平的强势执政风格展现无遗。

“你干,会被人骂;你不干,还是会遭人骂。你干,被人骂一时;你不干,被人骂一世。我们宁可干,被人骂,也不能不干。”王国平对台下干部说,“现在我们最怕的什么?最怕的就是有些人站在裁判员、评论员的位置,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准人家革命,要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

在不少场合,王国平都激励下属,要“想干大事、敢干大事、能干成大事”。 “白加黑,5+2,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这几乎成了王国平对杭州各级官员的口头禅。

当地人士称,在杭州市委书记任上,“不怕骂”、“敢于得罪人”的王国平,提拔了大批“实干型”的官员,在城市建设等领域确实多有建树。几乎没有人否认,王国平主政杭州的10年,正是杭州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适合居住城市、东方休闲之都、天堂硅谷、创意之都……一个城市所能拥有的所有荣耀,几乎都被杭州揽入怀中。王国平任职期间,杭州工业、服务业发展之快,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与工作中的强势风格不同,王国平对媒体却“充满善意”。他经常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对媒体和记者宣传杭州表示感谢。

王国平坦言,在过去,包括他在内,很多地方领导干部,对媒体总是“怕”和“躲”,觉得不能轻易接受媒体采访,一旦说错话就覆水难收了,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开放的年代,对媒体只能“爱”和“理解”,并且要“用好媒体”。

一个典型例子是,2009年5月,杭州“70码”事件发生后,面对各种非议,王国平通过媒体“主动揽责”,公开表示,“对于谭卓的不幸遇难,我作为市委书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楼价新政

在有关王国平的最大争议中,无疑来自当地屡创新高的房价。

就任杭州市委书记以来,一直以“城市管理者”自诩的王国平,屡次对房地产发展发表看法,并身体力行,大刀阔斧地强力推进杭州城市建设。

2000年10月20日,杭州举办首届中国(杭州)最佳人居环境展览会,王国平亲自到会。此后,每年春、秋之际,杭州都会召开一次房交会,“房交会开一开,房价涨一涨”几乎成为杭州房地产发展的定律。

正是在王国平主政期间,随着地产开发,杭州城也迅速扩大。

2001年3月,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经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批准,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与杭州市原6个区一起构成一个新杭州。

在萧山、余杭两市并入市区前,杭州市区人口为179.18万人,市区面积683平方公里,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位列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一;扣除建成区、山体、水面、交通道路、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市区剩余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只有53平方公里。调整后的杭州市面积比原来扩大了近3.5倍。一个大都市由此诞生。

在这期间,杭州市政府有意无意地以政府之手给予地产开发诸多方便,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10月推出的24条“房地产新政”。当时正值杭州房价下跌、杭州多家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趋于断裂之际,新政一出,客观上起到了“救市”作用。

对由此引发的外界批评,王国平不为所动,反而“挺身而出”,公开表态:救楼市不是为了救房地产企业,而是为了救经济、救银行、救百姓。“房价下跌最大受害者是老百姓”。此话一出,顿成“经典”。

据统计,仅2009年一年间,杭州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两区)新房均价从10780元/平方米升到19560元/平方米,二手房均价从11512元/平方米升至17800元/平方米,平均上涨幅度都进入全国前五名。2009年,杭州的土地出让金更达到破纪录的1200亿元,一举超越上海、北京等城市,高居全国第一。此事再次引起媒体和市民的热议。

对此王国平有自己的解读。1月15日,杭州召开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工作专题会,王国平为巨额土地出让金“正名”:“杭州2009年土地出让金总数虽然位于全国第一,但杭州并没有将土地出让金用于发工资、发奖金,建办公室,而是用于和老百姓生活品质有关的九件大事。”

杭州迪拜梦

2009年12月30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钱江晚报》,以7个整版的篇幅,对杭州十年发展进行了回顾。

“这是杭州发展最快的十年,也是争议最多的十年。这是老百姓话题最多的十年,也是生活变化最大的十年。对于城市的评判充斥着两极――变化,颠覆,革新;争议,嘲讽,痛斥;进步,现代,富足;乱搞,折腾,扰民;仿佛海水与火焰,仿佛哈根达斯与川妹子火锅,仿佛姚明与潘长江。”

……

《钱江晚报》对十年间杭州的几大工程一一点评,尺度之大,颇令人吃惊。

在杭州一系列重点工程中,宋城集团的休博园,是备受质疑的项目之一。2002年8月,杭州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成功。此前,宋城集团已经在萧山区湘湖地带,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拿下数千亩土地。宋城集团随后紧锣密鼓开发“休博园”,以便“休博会(西湖休闲旅游博览会)”能在“休博园”成功举办,进而带动相关房产的销售。

2006年4月22日,号称与奥运会、世博会齐名的“世界休闲博览会”,在匆匆完工的休博园开幕。在“休博会”闭幕时,“世界休闲组织”将“东方休闲之都”的“金字招牌”,授予了杭州市。

而在民间,有关宋城“炮制休博会,绑架杭州市政府”的举报和议论一直不断。

2008年5月,王国平率杭州市区县主要党政负责人及企业家代表,在迪拜开办了一期特殊的学习培训班,明确杭州要以迪拜为“标杆”,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两个月后召开的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会场上,王国平向与会者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系统阐述杭州应该如何向迪拜学习。会上,杭州提出,要学习迪拜,建20座新城和100个城市综合体。

在“迪拜精神”感召下,投资数百亿元的杭州钱江新城建设再度升温。2008年4月,以迪拜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为模板的杭州首家七星级酒店――高德置地广场(杭州)项目,正式落户钱江新城,王国平亲自出席签约仪式。

直到2009年年底,迪拜金融危机爆发后,长期被奉为圣经的“迪拜”两字,方从杭州官员的话语体系中淡出。

上一篇:卫留成治理海南的许多“委婉” 下一篇:奥巴马的“出口智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