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儿们”折磨的管理者

时间:2022-07-15 08:58:03

被“孩儿们”折磨的管理者

“我们家这些孩子可把我累坏了!”赵红一见到智慧果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中心主任余轶非就开始诉苦。不过,“这些孩子”可并不真是赵红的孩子,而是她的员工。这次与心理咨询师的会面,也并非咨客来访,而是余轶非在完成一个知名信托公司委托的EAP(员工帮助计划)。

什么样的管理者会把员工称为“这些孩子”?这样亲近,好还是不好呢?

不一般的总经理

赵红是位不一般的女性。她曾经做过10年律师,然后转行到金融行业,多年打拼下来有了如今的地位。能做律师本来就不易,还能转行到新领域做得出人头地,可见这是一位平时对自己要求多高的人物。赵红对待员工有个特色,就是员工的事儿在她眼里基本上也是自己这个领导的事儿。

余轶非说,员工恋爱的事情,在赵红眼里都与工作有关,因为会影响到工作。不过,这还不是最让赵红头疼的,最让她头疼的是她亲手提拔的营销中心负责人刘力。刘力被提拔后,一开始工作劲头还挺足,但最近半年却总和赵红对着干,布置的工作有时也不安排下去,有时赵红着急了,直接给营销中心员工布置,这又惹得刘力更破罐子破摔。

基层的小陈,也是赵红的眼中钉。小陈来自金融世家,原本赵红对他抱以很大的期望。但这样有家传的人,居然经常把钱算错。开始赵红采取了扣奖金的方式,但没什么效果,严厉批评居然也没多大用。这是个没法管的“孩子”。

不过,眼下赵红发愁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对这些孩子,我算是把办法用尽了,物质奖励、精神激励、严厉批评、婉转表达、正激励、负激励……都没多大用。”言谈间,心力交瘁的赵红一再表示:“算了,我一个女人,也挺累的了,不想再往上奔了。”

但她眉宇间透着的,分明是不甘心。

水落石出的人格测评

为了推进这次EAP,余轶非一行很快给业务分部所有人完成了人格测评。“不同类型的人相处会有冲突,我们想了解整个公司里,每个人的个性特质是什么?”余轶非说。

结果,人格测评结果显示,让赵红头疼的刘力是位NT型的人,而赵红也一样。

NT型的人有什么特质?余轶非说:他们比较善于看远景、把握方向,有实现目标的主动性。别人看不到的目标,他们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有主见。

但如果两个人都是NT型,就容易出现冲突,尤其关系主导方是赵红这样高控制风格的人。

余轶非就这个测评对赵红解读道:“你去领导刘力没有问题,但是领导他的方式需要商榷。对NT型下属,一定不能过于具体地告诉他一步步怎么走,否则,NT型的人会觉得被控制。你只需要告诉NT型人一个方向,给他指一个‘山峰’,然后具体怎么走,就不是你管的事情了。这样对方会很高兴。”

赵红果然厉害,一听解读,马上就反应了过来:“这很容易呀,其实以前我还想帮他减轻负担,帮他考虑了不少。以后我主动调整就可以了。”

不过从测评结果看,赵红另一位头疼的对象小陈,则是相反的情形——余轶非说:小陈是SJ型的人,对于这种人格类型的人,不能告诉他“山头”在哪里之后,让他自己去走。他们要知道做事细节,需要按部就班地走到“山头”。因此,对小陈交待工作更具体,反而能让小陈找到工作感觉。

应该说,面对刘力和小陈,赵红对刘力布置工作过于具体了,而对小陈又太不具体,这直接导致了二人的反应。

赵红马上反应过来:对下属交代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对方是什么特质的人,不同特质用不同的方式才是最有效果的,不然会把自己累坏。

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儿”

不过,虽然赵红的自我反省能力非常强,在行为方式上能够马上作出调整,但更深层的“修心”工作,将更为艰巨。

赵红为什么要“修心”?因为每个人面对的环境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环境中出现的问题,也映照着自己的问题。余轶非说:“个人和环境是个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如果一个人和环境的有机关系建立得非常好,那与环境互动起来就很灵活。但只有通过自己的修心,才能让周围环境和自己变成一个活的有机体,成为管理者自己的延伸。”

就赵红而言,为什么这么喜欢控制身边的环境?余轶非以坐公交车做比喻,车晃的时候,人们就会抓紧把手,因为感到不安全。而人之所以要控制,就是要找一种踏实感。通过赵红外显的行为,可以知道她内心有很多担心。对赵红而言,表现出的担心意味着她对自己的价值并没有踏实感。

“真正需要化解担心的方式,不是进一步对环境控制,而是向内寻找对自己的认可,接纳自己。”这是余轶非对赵红现在状态的建议。通过更接纳自己,找到踏实感,通过这种踏实感,根本性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互动方式,这样赵红那些过于热情又跨越层级进行管理的行为才会减少。

否则,赵红现在的勤奋,很多是带着焦虑进行的,如果对自己更接纳,踏实感会让她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去做上,而不只是被焦虑推着在做。余轶非确信这样会让赵红的工作成果更出色,也才能使她从根本上摆脱目前的疲劳状态。

而什么是接纳自己?余轶非认为,这不是一种“操作”,而是一种“状态”。“人心里的各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哪怕是那些人们急于摆脱的情绪,也是如此。真正的接纳,是无论心里出现什么情绪,都不给它做评判、去改造,而只是去体会它、观察它。这样,情绪在心灵的‘管道’里,该来则来,该走则走,反而是最好的。”

如此,管理者外化出来的行为,才会是自然有致、从容不迫的。

(本文咨客姓名等重要身份信息为虚拟)

上一篇:我国股份制银行同质化竞争及业务转型路径研究 下一篇:一月金融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