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理念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建构

时间:2022-07-15 08:02:47

成才理念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建构

摘 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短时高效是教师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准确定位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引导者、示范者和合作者,学生要成为“双基”落实的参与者、自主发展的探究者、学习习惯的养成者。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主导与主体;合作发展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减轻学生负担的主渠道。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是双边的、生成的,同时也是师生互动配合、专业情意达成的过程。要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成才,就必须关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切实解决“教”和“学”的问题,做好二者的有机结合。

一、教师的“教”

(1)课前准备。首先,目标制定要结合学科实际,坚持学情分层体现的原则,让所有学生都各有收获(下等生有所得,中等生有发展,尖子生有突破)。其次,巧设练习,以练促教、以练促学,达到突破难点、巩固重点的目的。第三,设计当堂检测,进行巩固训练,检验教学效果,体现学以致用。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为此,应从以下“五备”入手:

①备课标。《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指导性纲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是做好教学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师要通过学习把握好教学内容,明确教育目的。

②备教材。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认真研究教材的编排体系,回答好“为什么这样编排?”“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哪些收获?”“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③备学生。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主”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案。

④备教法。教师的所有预想都要通过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实现,“因人而异、因事而宜”就尤为重要。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个体认知和知识差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方法,实现各个知识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

⑤备学法。每个人接受事物、认知能力是不同的,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各种各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现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既允许“条条大路通罗马”,又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

(2)具备“三个驾驭”能力。“三个驾驭”即驾驭课堂、驾驭学生、驾驭教材。驾驭课堂要避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的活动场所、师生沟通交流的阵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获取知识,并内化形成能力。教学设计再完美,毕竟是预设的,难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是意想不到的疏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不能按预想的设计进行时,一定要灵活应对,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驾驭学生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处理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因为学生很可能在教学中提出出乎意料、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问题正确引导,灵活处理。例如不去舍身炸暗堡,会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社会背景也在发生变化。在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大力提倡自我保护,甚至见义勇为都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新时期,教师就要认真分析,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辩证地做好回答,既正确解释的英雄壮举,又要教育引导学生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完成任务。驾驭教材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很好的驾驭能力。教材只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版本,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内容虽然来自教材,但教学思想要高于教材、超越教材,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做好教学工作。课文的历史背景、人物介绍、地理知识、教师厚重的知识底蕴这些对学生的学习、视野的拓宽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3)具备学法指导能力。“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学会”的基础上更要“会学”,“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有位教育家提出的“泡菜理论”就形象地阐述了学法指导的必要性――泡菜水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是否可口美味。学法指导就是要凝聚智慧,千方百计地调好这坛“泡菜水”。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寻解决策略,并形成能力,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学生的“学”

(1)预习习惯。预习不仅仅是浏览要学习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一些基本问题。如“教材中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新旧知识间有什么联系?”等,预习并解决这些问题,课堂教学就自然会更有把握了。

(2)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坐姿、神态和注意力集中等,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思路跟着老师走,做到声声入耳,事事记心。

(3)复习习惯。人的记忆都有一个遗忘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养成先复习再做题的习惯。同时,让学生遵循记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高效课堂的建构没有固定的版本和现成的模式,只要遵循教育规律,找到合适的学习途径,激发学生潜质,完成教学任务,形成能力就达到了目的。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教学设计,学习热情,乃至教师气质、教学风格,既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是建构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地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占茹.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1(36).

[2]王海燕.关注学习起点 构建高效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2014(3).

(吉林省舒兰市新安中心校)

上一篇:强化行规教育引领儿童成长成才研究 下一篇:立足优秀人才培养让教育充满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