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师爱有痕

时间:2022-07-15 07:19:05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谈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有效的经验,和大家作分享。希望大家能把中专生看成是朝阳下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

关键词: 中专生 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信任学生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教育无痕”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师爱虽无痕却有惊人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但我觉得班主任爱心育人,润物有痕,且在师爱陪伴下的学生也需要理解班主任的情、班主任的爱,才能更好地成长。

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简单的,一个温暖的眼神,都会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使其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进。爱是深情的、无私的,但教师的爱更多是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的,有道是:“教不严,师之惰。”尤其是职业类学生,平时懒散惯了,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并习以为常,总是易把老师对他们的爱看成是一种单纯的管理教育,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们的束缚限制,因此容易产生对抗心理。所以通常情况下,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这份爱,尽管班主任花费了许多时间,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工作显得非常被动,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中专学生成绩差,素质也不高,中专班主任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中专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太阳底下也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他们也将能被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况且处在中专阶段的学生,特别重视人格、尊严,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特别敏感,而且自尊心非常脆弱。记得一次夜值班时我无意叫住一位在其他教师眼中难教育的郭同学,结果我什么话还没说,她来了一句:“干嘛?我又没做错事情。”被老师叫去,就是批评了,在这种习惯意识中她像刺猬一样为自己包裹了一个带刺的外壳。所以,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否则,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切,他们也无法理解。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播音班里有位潘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就喜欢写作,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游离在班主任和同学的远处,从与她的几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周末见高中同学让她觉得进入中专很自卑,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看不起她,因此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平时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针对她喜欢写作的爱好,鼓励她把平常的所思所想写在周记本上,我经常通过文字与她交流,并把好的文章修改后推荐到小荷报上,并让她做了文学社副社长,后来,陶祖寅老师来我校指导文学社时,我把她的文章推荐给了陶老师,得到了陶老师的赞扬和指点,这让她非常激动而自信。此后,她在学习上有了主动性,所写的《演出,让我自信》获常熟市首届少儿艺术节“春天的故事”全国中小学征文大赛三等奖。经过动之以情、因势利导的教育,她感受到“班主任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班主任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人也变得开朗起来,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里的各项活动和演出。我一直记得导游班孙同学跟我说过:“老师,给我一次为母校当导游的实践机会吧,我会做的很好,我要让我母校的老师和同学知道:我不是没用,我读中专,我也优秀。”事实证明,她非常优秀,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从不让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使他们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他们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班主任敞开内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德育效果。

二、关心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从感情上来说,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离家在外的中专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老师关心学生,可以说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关心学生,我觉得不仅仅是指学生生病时送水送药,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乃至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痛,排解他们的忧愁。

班里乐观爱说话的姚同学有一天沉默不言,上课眼光也迷离,我觉得不对劲,问之,她哭了,原来,健康的父亲这次查出得了胰腺癌,去上海手术,已到晚期了。我就安慰她,以学习来报答亲人,告别以前的不懂事,这次要学会坚强。我也经常向她了解她父亲的病情,并时常鼓励她勇于面对生活,陪伴父亲,不让父亲担心,给母亲一丝安慰,我还到她家去看望她和她的父亲,组织了班级同学献爱心活动,但由于经济问题而不得不终止学习时,我支持她工作以补贴家用,并让同学把专业课的重要内容和有关试卷等资料定期转给她自学复习,她母亲对此非常感激,父亲也托我照顾她,至今记得她发给我的短信:“王老师,下次我还做你的学生。”她带着平静的语气告诉我:“王老师,我爸爸走了。”一段时间后,我在教室又看见了她,她变得懂事成熟乖巧了。

还有一位同学因为热恋一个男生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对我说道:“老师,我们是认真的,我们都喜欢对方,××人很好,他妈妈也对我很好,没了他,我活不下去。”这是一个内向执着抑郁的女孩。她坦诚地告诉了我连家长也不知的一切。家长了解后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妥协,关系闹僵而不知女儿行踪,最后听之任之。家长因羞愧而回避我,学生因单纯而钻牛角尖。我觉得硬拆只会更逼她想不开,所以我让她叫来了那个社会上的男生,和他单独见了面,和他约法三章,正常交往但需保持距离,相互进一步了解但必须让她准时回家,支持她先完成学业和家人和睦共处。缓和了她的情绪后,我时常询问之。毕业后,这位同学打电话给我:老师,“我们分手了,谢谢!”至今这位同学有事,家长还来找我商量。

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班主任要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使学生切实地、具体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对老师所要求的会自觉地、积极地做好。

三、信任学生,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老师信任学生,是师爱的一种很深刻的表现,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有效的方法。信任是心与心的直接交流,无需语言解释,学生能心领神会,并在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即使是一个很顽劣的学生,如果老师肯信任他,让他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他也会做得非常出色。

一位男生,因打牌、抽烟等被处分,再加上家里父亲也一直嫌弃他,他自己都认为学校、父亲把他看“死”了,但我仍信任他,委以他重任,让他做宿舍长,负责卫生,一学期下来,卫生检查成绩一直保持第二。他喜欢体育运动,我就让他带动班上的同学展开体育训练。他得到老师的信任,深知老师对他的爱。因此,在篮球赛时,在缺人的情况下,我放弃了比赛,而他硬是动员另一男生,并一起训练。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我班尽管没赢,但班里同学空前团结。

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却大大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2][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3][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式.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探讨 下一篇: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