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评价

时间:2022-07-15 06:39:58

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2月到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腹内疝患者中抽取23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多排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多排螺旋CT对腹内疝的诊断效果。结果:本组23例腹内疝患者中有19例可见其疝口,CT影像表现为:部分肠管疝入小区域或者空隙,疝入肠管存在聚集、移位、牵拉征象,肠系膜血管存在移位征象,而近端肠管存在梗阻扩大征象。15例为肠系膜疝,20例伴发小肠扭转,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一致。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作为临床医师指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诊断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58-02

腹内疝,指的是腹腔内脏器经系膜或者腹膜裂隙、缺损处突入患者腹腔另一个间隙的病症[1]。腹内疝容易引发肠管缺血以及坏死,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然而,因为腹内疝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而其临床诊断仍属于临床难点,影像学诊断均属于其重要检查方法,本研究为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多排螺旋CT表现,现将腹内疝CT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23例腹内疝按照均为医院自2015年2月到2015年10月期间收治,其均通过术后病理证实为腹内疝。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为15~79岁,平均年龄为(48.92±11.53)岁;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为(14.25±2.64)h;23例患者的第一临床症状均为为腹痛,其中突发绞痛且疼痛按阵发性加剧14例,伴发呕吐、恶心17例,呕吐物是胃内容物。经体检发现23例患者均存在腹部压痛感,其中9例为肠鸣音亢进,6例肠鸣音消失,6例能够触及其腹部压痛性软性包块。

1.2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应用GE公司提供的16 Bright Speed螺旋CT扫描仪,诊断前禁饮食6h。其中3例进行CT平扫,20例接受平扫与双气增强扫描,其对比剂是非离子型的对比剂碘海醇,CT剂量是1.5mg/kg,其注射流速是2.5~3.5ml/s,通过周前静脉高压注射。其扫描参数控制为120kV和280~350mA,其扫描层厚是7.5mm,增强扫描的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是60s,而动脉期的扫描延迟时间是25s,螺距是1.375:1。将所获是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接受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

1.3 CT表现分析

选取两位高年资腹部放射学研究医师评估本组患者CT影响学资料,使用双盲法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两位医师经商议获得一致结果。

2 结果

2.1本组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23例腹内疝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腹内疝,属于小肠疝入。15例患者是肠系膜疝,其中,5例患者回肠疝入其肠系膜根部位,伴随360°小肠扭转,没有发生肠坏死,存在局部肠壁水肿症状;7例患者空肠疝入其肠系膜根部位,伴随360°小肠扭转,没有发生肠坏死,存在局部肠壁水肿症状;3例患者空肠远端疝入至肠系膜根部位,无肠坏死以及其他的并发症,局部有肠壁水肿症状。其余8例患者均属于纤维瘢痕疝,其中4例是回肠疝入至子宫与前腹壁,形成了纤维瘢痕,伴随270°小肠扭转与肠绞窄,手术中可见36~39cm的肠段坏死,腹腔中存在血性液体。4例回肠疝入其长避见的纤维束中,伴随180°小肠扭转与肠绞窄,术中见41~49cm的肠段坏死,腹腔中存在血性液体。

2.2本组患者多排螺旋CT影像

本组23例腹内疝患者中有19例可见其疝口。CT影像表现为:部分肠管疝入小区域或者空隙,疝入肠管存在聚集、移位、牵拉征象,肠系膜血管存在移位征象,而近端肠管存在梗阻扩大征象。15例患者是肠系膜疝,其CT影像学表现是部分场管经小肠系膜裂孔,疝入其肠系膜根部位。20例伴发小肠扭转,其CT影响表现为明显血管与澶管“漩涡征”。是肠管包围某一部位呈现螺旋状排列,肠系膜血管随旋转肠管呈现旋涡状变化、移位。12例患者CT影响表现为“鸟嘴征”,呈现漩涡部位是输出肠管和输入肠管,因其充满液体导致临近漩涡部位的肠管表现为鸟嘴样变化。9例患者CT影响表现为“同心圆征”,呈现肠壁环形对称性增厚,且肠壁各层均有清晰显示,孔膜下层有明显水肿。14例患者通过增强扫描能见器肠管强化削弱,孔壁水肿,并伴发腹水征象。

3 讨论

大多数腹内疝患者均起病急骤,且其体征、临床症状与X线片检查缺乏特异性,因而其早期确诊的难度比较大。由于腹内疝容易伴发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症状,患者通常存在腹痛阵发性加剧感,同时存在明显腹胀感,触碰有存在压痛感,容易引发急性腹膜炎,甚至出现肠穿孔[2]。因而,对于腹内疝患者进行早日CT检测,明确其病因,并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结合临床经验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本研究认为腹内疝的CT典型征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腹内疝的征象:肠管换位征、占位征、异位症和囊袋征为腹内疝常见四种征象[3]。临床医师必须对患者肠腔、肠系膜、肠系膜血管和肠管解剖特点十分了解,同时熟悉患者腹腔间隙、隐窝、肠系膜缺损和网膜孔等空隙,才能准确识别腹内疝征象。(2)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CT征象主要表现为梗阻远端塌陷、近端积液或膨胀。梗阻远端和近端之间过渡部分主要是“肠系膜混浊症”征象,显示肠系膜水肿[4]。同时,在肠系膜根部位可见其肠道血管牵拉、移位等征象。部分腹内疝患者的CT征象有水样密度积液,然而该类情况并不多见。(3)扭转征象。腹内疝容易发生闭拌型肠梗阻,从而引发小肠扭转。这是由于腹内疝的疝口较小,且疝入腹腔间隙也比较小,加上肠管的蠕动力作用,疝可持续推入患者腹腔,从而逐渐恶化患者肠梗阻,导致肠梗阻的近端出现积液、膨胀。其中,闭拌型肠梗阻主要特点是C字形排列,系膜轴是中心,水肿肠系膜与增粗肠系膜静脉互相纠集,表现为“漩涡征”,在小肠扭转部位,肠管的CT表现为“鸟嘴征”。本研究中23例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证明为腹内疝,其CT表现都是肠梗阻,其中20例伴发小肠扭转,呈现“鸟嘴征”、“漩涡征”、“同心圆征”,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高度一致性,印证了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金玉莲,李葆青,陈巨坤. 螺旋CT诊断腹部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18(2):123―126.

[2]蔡晓军,周卫华,叶道斌,等. 三例腹股沟病患者痛囊充气造影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J]. 中华病和腹壁外科杂志. 2010,4(2):137―140.

[3]毛芸,范晓,李咏梅,等. 腹部CT影像中肠系膜血管漩涡征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32(4):387―390.

[4]姜传武,赵德民,高晓宁,等. 腹内病CT诊断标准和典型征象的探讨[J]. 中华病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4(3):236―241.

上一篇:苹果轮纹病和苹果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 下一篇:急性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