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学生语言态度对比研究

时间:2022-07-15 04:26:12

三语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学生语言态度对比研究

摘 要:选取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和民花学校的120名学生,从汉、英、民三种语言的整体语言观、情感评价、有用度和社会影响力四维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被试对民、汉、英三语持肯定态度,学好三语的愿望积极。其中,汉语认同程度最高,该民族语次之,英语最低;(2)被试对该民族语情感评价较高,认为民族语亲切好听;(3)对三语的实用性评价,有较强的工具型动机且认为汉、英两种语言实用性强于民族语;(4)被试对三语的社会影响力认同度不尽相同。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中学生 三语 语言态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120-02

学界对三语的界定主要针对少数民族而言,是指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汉语及另一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紧密联系,承担着交流交际的任务,并作用于使用者的语言现状。坐落于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是一集多元文化为一体的民族聚集地,共有裕固、汉、藏、蒙等16个民族。裕固族无该民族汉字,各地裕固族普遍会讲汉语。多种语言交流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认知规律、语言转换、接受能力等都增加了难度。在这一语言交流呈现出多、繁、杂特征的多元文化聚集地,加之社会认同、情感因素的影响,该地区中学生形成了怎样的语言态度呢?该文基于邬美丽(2008)归纳的语言态度四要素:“亲切”“好听”“有用”和“社会影响”来探讨该地区中学生的汉、英、民三语态度。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问题

(1)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对该民族语、汉语及英语的整体态度及认同度如何?(2)该地区中学生对三语的情感及实用性评价如何?是否存在族际差异?

1.2 研究对象及问卷说明

肃南县第一中学和民花学校共120名学生接受调查,有效问卷110份。综合考虑该地区语言使用现状并借鉴邬美丽的语言态度四要素的分类,编制了《三语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学生语言态度调查问卷》并进行信度检验。问卷第一部分为语言使用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民族、性别、籍贯、掌握语言等;第二部分是涉及语言整体认同、情感评价、实用度和社会影响的20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使用平均值Mean来判定被试的语言态度,在1~5区间,3是中值平衡点,数值越大说明被试的不同意程度越高,反之说明越同意。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汉、英、民的整体语言观

结果显示:第一,项目1数据显示被试对民、汉、英三语语都持肯定态度,都有学好汉、民、英三语积极愿望,但3号项目的数据又表明被试觉得三语学习有难度。第二,10和11号项目数值趋于4,表明被试认为三语的互相干扰度不强,汉语和民族语对英语的负迁移表现不明显。可见,该地区学生三语整体观较为积极。(如表1)

2.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对汉、英、民三语情感和实用性评价

表2数据显示:第一,各族学生均认为民族语使用频度高,藏族和裕固族族间差异明显。第二,对于15号项目,被试趋于选择“比较同意”和“同意”,但对于13号项目,汉族学生趋于选择“同意”,民族学生趋于选择“基本不同意”,这与15号数据项吻合,表明该民族语的亲切度和好听度认同度较高。第三,对于英语的态度,三个民族的被试均趋于选择“基本不同意”,表明英语学习难度大。

从工具型和融合型动机分析语言的有用性,表4数据表明:第一,对于5、6、7三项目,被试趋于选择“同意”且族间差异不显著,认为掌握双语或三语会对自己发展有益,表现出较强的工具型动机。第二,对于8号项目被试趋于选择“比较同意”和“同意”,语言融合型动机较强烈。第三,对于自己民族语有用度的认可度:裕固族最高,汉族次之,藏族最低。就社会影响力而言,汉族被试的选择为汉语大于民语,英语次之,裕固族学生的选择是英语大于民语,汉语次之,而藏族学生的选择为汉语大于英语,民语次之,且族间差异明显。

3 结果与讨论

第一,该地区中学生对汉、民、英三语的整体语言态度积极理性,学好双语或三语愿望强烈,但也存在英语学习难度大,语言负迁移等问题。第二,受生活背景的影响,被试对于均对自己的民语表现出较强的情感认同。据笔者了解,该地区学生在学校必须用汉语与老师同学交流,课外时间或用民语亦或是汉语与同学交流,而回家后和父母又是民族语交流,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语言使用者不得不进行不同语码的转换,因此,语言的情感认同也就表现出差异性。第三,有关语言有用度的数据显示,被试表现出较强的语言工具型动机,均认为掌握三语言易于找工作和利用职业发展。融和型动机的数据显示被试均显示出“同意”的倾向,各民族被试均希望通过掌握语言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以融入到该民族和汉族的社会中。同时,这一倾向也利于该地区汉语和英语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汉双语态度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6):69-73.

[2] 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1):87-99.

[3] 杨玉.民、汉、英三语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8):238-240.

上一篇: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现状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想让电脑更好?先让它们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