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丰满厚实议论文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7-15 02:06:16

打造丰满厚实议论文的有效途径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中学生:能写出内容充实、材料丰富的议论文。可以说这是对中学生写作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但是,当今的中学生写作水平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水平不尽如人意,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的习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论述乏力,说理苍白,缺少应有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中学生写不好议论文,达不到新课标要求,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有两点必须加以指出:其一,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缺少素材,腹中空空,写作时即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也难以写出令人甚至令自己满意的文章;其二,不会运用写作方法,不了解写作议论文的有效途径,行文时不是胡思乱想缺少逻辑,就是浅尝辄止匆匆结篇。要写出丰满厚实的议论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用心积累写作素材

众所周知,素材是写作议论文,特别是写出丰满厚实议论文的的关键。有专家指出,一篇议论文必须融进至少八则素材,话说得尽管有些绝对,但也表明有米才好下锅的道理。的确如此,素材丰富了,写作就可以从容“布阵”,灵活安排,也就为写好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不少学生却茫然不知,缺少积累素材的方法。在此,笔者指出:1.向课本要素材。十几年学习生活,几十本语文教材,虽不能说包罗万象,但也可以说内容丰富,古今中外的各类人物,启示性很强的格言警句,生态环境方面的正反典例,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科技发展的现实和展望。所有这些,只要给予关注并作精心整理,就是一个系统的素材库。2.向社会要素材。社会是生活的大舞台,每天都涌现出大量的触动人心、震撼灵魂的人和事,它们是写作的活素材,是写作的源泉,要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即便学习紧张,时间有限,也要经常抽空向社会学习,体验社会生活,感知时代脉搏,充实自己的头脑,增加素材储备。3.向传媒要素材。现代社会媒体发达,获取信息极为方便,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因此在茶余饭后多浏览报刊杂志,多听听广播,再有机会多接触电视新闻,他们会及时给你提供新鲜的、充满时代味的信息。4.向同学要素材。多向同学讨教,交流学习心得,交换所学知识,同学间接触最多,极易切磋探究,是获取写作素材最直接最便当的渠道之一。

二、善于选择和使用素材

具备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能否就写出厚实的议论文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还有一个素材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不少学生恰恰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甚至走进了误区。其表现为,选择素材一条线,一边倒,要么全是古代的豪杰,要么全是现代的精英;或者全是体育明星,或者全是科技界尖兵;或只有正例而缺少反例,或反例占据主导地位,貌似材料丰富,其实都在一个平面上,缺乏立体感,缺乏有效的对比衬托,缺乏多角度论证说理的厚度。其次,选择素材不典型,没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例如,为了佐证不能讲诚信的观点,某同学列举了社会上个别不讲诚信的人和事,岂不知这些人和事只能算是特殊案例,而非社会主流表现,致使得出的“人不讲诚信”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更难以令人接受,最终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恰当正确的做法是,透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多侧面多方位列举,搭建多面立体素材框架,选择典型事例和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人物,以增强论述的强度和力度。

三、灵活运用多种论法

纵观学生的习作,不少人忽视论法,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论法,整篇文章常常就是一个素材的简单堆积,行文如同搭积木,垒上就行,导致写作简单化和空洞化。如果懂得运用恰当的论法,那定会是另一番景象。议论文的论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和对比论证法,做到有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种用于习作中,自然会使文章丰富厚实起来。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对事例的恰当分析,即平常所说的理性分析,做好了这一点,会使习作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理性的高度。说到理性他析自然也就会涉及分析法,议论文的分析法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等,其使用很简单,但说理效果非同一般。示例如下: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他经历了宫刑之痛、国君之恨和父老的白眼,但最终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使生命之树精彩。他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忍辱负重,他要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懦夫,而是一个在屈辱面前能屈能伸的忍者,在屈辱面前越战越勇的斗士,唯有忍辱负重,方能让生命精彩。

四、语言表达力求生动有力

语言是文章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使有了丰富的素材,懂得使用论法,但如果语言苍白无力,也是不能成就一篇好的议论文的。要做到生动有力,必须在保证文字通顺、表达准确到位的基础上增加文字色彩。如运用比喻: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像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一样紧密相连,一个人从错误的梦中醒来,就会以新的智慧奔向真理。如运用排比: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将它们用于习作中,既增加了生动形象性,增加了灵气,又增强了说理的气度和力度。

俗话说学无止境,文无定法,打造丰满厚实的议论文,其方法途径并非以上几种,但上述方法笔者感觉确实可用有效,同学们不妨一试。

上一篇:用语感助推语文诗歌教学 下一篇: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及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