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数学能力之基石

时间:2022-07-15 01:44:26

浅议小学生数学能力之基石

【摘 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近年来,教师及家长普遍反映学生由于计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分析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计算能力 措施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数学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由于计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计算能力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计算方法的技巧和计算的速度。

二、小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及具体表现

新课程改革虽然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错误仍然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老师们习惯于把错误归咎为学生“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1)题目抄错。如将0.93写成9.3;将58写成85等。(2)答案抄错。在列竖式计算时,把竖式计算的结果抄到横式上后数字就变了。(3)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会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5)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

(二)算理不清楚。(1)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错误。有部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到位,只是记忆性的接受,以至于该进位的不进位和不该进位的则进位。(2)计算法则不过关。(3)对乘数中间有0和商数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不清楚。(4)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中多零少零现象时有发生。(5)竖式计算时不明白算理,格式不正确,对应位置不能对齐导致计算错误。(6)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不齐或相应数位不能对齐。(7)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不清。

(三)计算不懂得技巧,缺乏耐心。有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一看到计算的数字大或繁琐时就产生害怕或厌烦的情绪,导致计算不够耐心、细心,错误多。

(四)没有及时改错的习惯。从平时的作业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在出现了计算错误后,从不自觉订正。老师必须跟在后面看着他们改正错题,有些学生在改错题时并没有真正找出错误的原因,而是将错题立即擦掉,重新再做一遍,或者和同学对下答案草草了事。

三、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为什么错,有多少学生错,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

(二)弄清算理,以理驭法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审题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2.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

3.验算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

(四)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练习的设计应该具有针对性、对比性、应用性。

(五)错误积累整理

教师应在平时批改作业中,教师可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切不可把计算错误笼统地归为“粗心大意”,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赵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例谈. 小学数学教育,2012(Z2).

上一篇:创新教学模式 教会学生读懂文本 下一篇:《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