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含期待 给予希望

时间:2022-07-15 11:55:18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依赖于教师钻研教学艺术,提高课堂吸引力,但仅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对学生充满关爱,充满期待,期待他们爱阅读、爱表达,期待他们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相信他们经过努力,会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高远目标。

亲近学生,满含期待。孩子天生对成年人充满依恋,渴望成年人关注他们,宠爱他们,亲近他们。在家里是这样,在学校还是这样——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这种心理有所淡化,但还是明显存在的。这种宝贵的情感,我们语文教师要珍惜,不可弃之不顾。有经验的教师会合理利用这种情感,十分重视感情投资。他们主动走进学生中间,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和学生谈心、交心。他们能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期盼,理解学生的感受,而且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解疑释惑。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学生浓浓的爱,浓浓的情,毫不吝啬地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向好向善的期待。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产生了巨大的动力,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语文学习上来,上课认真读书,积极思索,努力完成作业。曾有学生对家长说:“我以前是不喜欢语文。但现在的语文老师就是不一样,对我们这样好,我就要替他学,让他的教学成绩超过其他老师。”虽然稚气十足,但完全是真情流露啊。

我们也痛心地发现,孩子本来很愿意亲近教师,很愿意看到教师热情的笑容,听到教师亲切的话语,感受教师甜蜜的呵护。可是由于天资不够聪颖,学习感到吃力。语文教师就不耐烦了,厉声呵斥,冷眼相向,明显表现出对他们的憎恶,甚至于对他们不抱希望。这些学生受到“我不行”“我无能”的消极暗示,愈加退步,怕读、怕写、怕动脑,语文成绩与大家拉开更大的距离,最后甚至彻底厌学。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避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不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在我们手里熄灭,不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我们手里退化。

肯定进步,促进探索。虽然专家不断倡导快乐教学,国家也呼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语文课程标准在那,“绩效考核”的文件在那,学生的负担减轻谈何容易。在日复一日的平淡而沉重的语文学习中,感到厌烦也是情有可原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设法让学生看到希望,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甘甜、胜利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继续大踏步前进,促进学生不断勇往直前地探索。如何肯定进步,方法太多了,如发小红花(宜对低年级),搂搂答得好、写得好的孩子,或者给点掌声,或者由衷地表现出赞叹、喜悦的神态。课后,向学习进步的孩子(不仅仅是优生)家长报喜,将优秀作文贴上墙,都是一种肯定。

分层对待,给予希望。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们教师要把所有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都要激发出来,而不是只夸那些成绩好、聪明伶俐的孩子。同样的词语,优生可能毫不费力就懂了,而差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终于懂了,我们教师就要肯定差生的努力和付出。原来考不及格的学生,这次仍然没及格,但比上次多考了几分,作文写的字数比以前多了,都要及时表扬、鼓励。第一次读书有不认识的字,现在能读下来了,尽管读破句,我们还是要点头称许。教师要对差生充满关切, 让他们感到“我行”“我也能学会” ,从而让积极的暗示转化为差生勤奋的动力,探究的动力,信心的源泉。

对于中等生,语文教师也不能忽视,要引导他们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看到他们的辛勤努力,肯定他们的显著进步。对每个中等生,语文教师都要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其特长,深入挖掘其优势,并且经常给予积极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让他们在肯定、鼓励中提振士气,增强信心,争取进入优秀生的行列。其实,中等生并不是甘于平庸和缺少特长,也不是没有潜力或者能力不足,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中等生的优势和特长没有被及时发现、培养。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得到积极的鼓励,导致有的学生连自己也发现不了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从而长期蛰伏不前。长时间受到漠视的学生,必然会出现停滞不前乃至倒退的现象。语文教师就是要让中等生发光发热,引领他们加快前进的步伐。

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语文教师要加强思维训练,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语文教师还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竞赛,向报刊投稿等。当学生发现成功具有现实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为之奋斗的强烈愿望,对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念和无穷的力量,这是别人没法主动给予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稍稍涉猎教育理论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学生,无论是思想状况、学习品质,还是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即便语文成绩不相上下的两个优生,也有气质禀赋的区别。这提醒我们教师,鼓励学生也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对答得好的,总说“你真棒”,次数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要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当然最重要的是真诚,发自肺腑。

学生被教师肯定、赏识、赞许,无疑是一种幸福,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教师平等地对待好、中、差学生,善于欣赏、鼓励不同层次、性格的学生,不仅是一种境界和美德,还是一种智慧,高超的教学智慧。

满含期待、给予希望就是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不仅能照亮学生的心灵,也能照亮教师光彩的人生之路。

(滨海县五汛镇中心河小学)

上一篇:让现代电教媒体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功能 下一篇:把数学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