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时间:2022-07-15 11:06:11

以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摘要:管理创新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推动其生存、发展的巨大动力,更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虽然许多企业意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但其管理创新现状并不佳,未能真正起到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作用。文中介绍了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当前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其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措施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经营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企业管理创新概述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企业管理创新是主要是指,企业家运用创新的管理理念、技术、管理方式对企业的管理战略方案进行重新规划,促进企业以更有效的资源管理模式进行运营,进而不断推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发展力,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增长的目标。

在目前的经济局势来看,我国的企业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追求,为企业带来全面化、有效化的革新,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发展,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局势,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

1.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可以促进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进而有效的提高其经营效益。通过管理创新,可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减少资源的消耗率,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当前效益与未来效益的提高,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长期、稳定的发展。

2.促进企业生存能力的提升

根据调查研究报告可知,在当前激烈的知识竞争趋势下,要想促进企业不断生存、发展、扩大,必须进行企业创新,正如美国的著名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不创新就会死亡”,企业若总是停留在原地,将无法获得进一步的突破,无法更好的应对竞争者的挑战。可见,创新不仅可以将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化解,而且可以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保证自身的竞争实力,与时俱进,不断生存、发展。

3.促进企业发展力的提升

管理创新是推动企业蓬勃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运用新型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生命,促使企业焕然一新。它相当于企业发展的轮胎,不断推进企业向前进,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力的提升目标。

二、企业管理创新现状分析

(一)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不高

创新主体,主要是指企业家、管理者、领导者及其员工、研究机构等。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家未能真正意识到创新管理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其创新意识不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创新往往只是停留于口号之上,很难真正做到管理创新、技术、产品创新。而企业的管理者的创新空间并不大,其创新方案能否实施,往往要根据企业家的想法而落实,难以真正实现管理创新。企业员工在上级的严格管理之下,其创新管理意识薄弱,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低。而研究机构并未能引起企业家的重视,其创新主体的作用性不强。

(二)创新客体不明确

创新客体,亦可以理解为企业创新的目标或创新的对象。只有首先明确创新客体,才能更好的便于企业家与管理者明确创新的方向,进而制定相应的创新管理方案,量身定做,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业创新管理是近年来初步萌生于企业管理之中,我国的相应人才支持、理论支撑、专业知识支持力度不大,导致许多企业处于无目标、无对象的创新状态之下,未能真正发挥创新的作用。

(三)管理模式不科学

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过于单一,未能真正做到统筹规划、全面管理,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管理的出发点是哪里有问题就管理哪里,对于管理问题的处理均为就事论事,就环节论环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很少做通盘考虑。

三、加强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一)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

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观念的更新是前提,内容的丰富是关键,方法的改进是保障,三者并行不悖,所以要合力推进。第一,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进行彻底的思想大解放,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理念的创新。第二,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管理就是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观念。科学决策,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武装自己,使企业以全新的姿态勇敢地走向开放,投身国际市场。

(二)管理制度创新

1.加强合同管理

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对合同进行分级、分层、分类管理;建立合同签订前的申报备案制度和合同执行过程中信息反馈制度,并对签约、履约进行过程监控,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加强合同的索赔管理,凡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组织索赔。

2.突出资金管理

强调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资金运用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效益。在企业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资金运作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所有资金进出均通过结算中心办理,实行资金计划调度使用,规范内部资金市场,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制定严格的用款制度。

3.深化成本管理

企业内部成立成本管理中心,制定成本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系统。加强项目成本的监管工作,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对项目部实行分段考核,定期开展经济分析,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异,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控制和降低各项费用开支;加强监管审计,形成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

(三)组织创新

现代企业组织创新就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与重置,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使企业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

企业组织创新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作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有新的产权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兼并和战略重组,对公司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等。组织创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的组织创新,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要对未来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筹划;要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信息、宏观调整信号及时作出反应的反馈应变系统;在注重实物管理的同时,应加强价值形态管理,注重资产经营、资本金的积累等。

(四)加强企业的创新管理控制

在进行企业创新管理时,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特点及管理模式制定管理控制措施,下面就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两方面展开分析:

1.创新质量管理

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其发展的关键之处,只有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才能在留住固有客户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因此,首先,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大力度进行产品的质量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质量保障意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投入于工作之中,与企业共进退、共发展。其次,加强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的一体化,严格质量生产责任制,并将其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相挂钩。再次,加大力度对企业产品的生产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并针对产品质量知识进行必要性的培训,全面提升生产质量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及专业化素质。落实好企业的管理者问责制,严格将产品质量水平与管理者的绩效考核结果相联系,使其真正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保障产品的生产质量。最后,通过加强供应商的管理,落实好供应商管理制度及管理规范准则,严格供应商的质量责任考核制度,并以合同的方式加强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规定与标准。

2.技术创新

当前,技术创新已成为众多企业竞争的重点视觉,现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合理改造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发挥技术优势,才能实现企业利润及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在当前的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企业只有加大力度进行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改进,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情况与市场发展趋势,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奠定基础。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国家应该对技术开发研究给予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政策支撑系统。就企业本身来说,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项目,同时有对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创新能力。

(五)人才队伍的创新

1.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的带头作用

人才创新是企业创新管理中的关键人物,人才创新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了真正实现企业的人才队伍创新,首先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的带头作用,由企业管理者以模范者的身份带领企业员工共同建造学习型企业,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进而不断提升企业本身的综合实力。

2.加大力度构建高专业化素质的人才队伍

通过构建高专业化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保证企业管理创新与管理质量的基础条件。可以采取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的方式,即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能人贤士与企业共同发展,并挑选企业内部中具备相应潜力的员工进行针对性强、专业度高的培训,为构建高素质、高能力、高专业水平的人才队伍做准备。只有保证管理者队伍精通管理技巧,掌握大量的管理经验,才能以更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方式开展企业的管理工作。

3.全面化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只有在企业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建设学习型企业,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因此,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各式培训,在培养员工团结性与凝聚力的同时,引导员工不断完善自我,加强学习,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岗位练习、操作竞赛、主题讲座、交流座谈会等,引导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管理创新活动之中,这样更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健全企业的管理体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物流、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全面化进行创新。确保切实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真正创新管理环境,为企业营造出新型、合理、完善的管理模式,不断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最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涛,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J].管理科学,2009(10):283-284.

[2]常修泽,等.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3]芮明杰.现代企业管理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

[4]王正斌.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及其实现初探[N].西北大学学报,2009-03-17.

[5]马烈.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改革、加强管理[J].学习与探索,2009(05):119-120.

[6]周健临.管理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7]赵新峰,赵峰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N].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6):28-30.

[8]李俊华.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问题[J].研究经营管理,2013(04):80-81.

[9]雷蕾.浅谈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J].经济论丛,2013(06):156-157.

作者简介:张智宁,南宁金沙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上一篇:浅析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FOB与FCA贸易术语下卖方义务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