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层团支部建设的探寻

时间:2022-07-15 09:17:59

大学基层团支部建设的探寻

高校基层团支部作为共青团在高校中的最基层组织单位,与广大团员青年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担负着团结教育广大团员青年学生,为党培养后备军,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重要使命。离开了团支部,团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和独立活动就无法很好地开展。团支部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堡垒,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团的任何一级组织不可替代的,基层团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直接决定着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整体效果。对于基层团支部工作的开展,主要可以从校领导、辅导员和学生组织开展工作与各基层团支部自身进行自我建设和举办活动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本文将主要针对各个基层团支部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建设和举办活动方面发表见解。

对于校领导、辅导员、学生组织开展工作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扩大招生规模、实施学分制以来,传统的大学管理方式已经显现出许多缺点,现在许多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评价体系。多数学校在基层团支部建设方面,校领导和学生组织已经从领导者开始转变为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学校要做的主要是解决各个团支部在建设发展中遇到的迷茫和困难,努力为团支部自身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运用绩效管理的新办法对各团支部进行考核和奖惩。

对于基层团支部自身的建设发展,由于如今大学校园的丰富多彩,团支部亦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建设。可以从增强凝聚力,班风、学风、制度建设,班级活动、班干部领导作用、班级成员人际关系,对非正式小群体的重视等方面考虑。

凝聚力是衡量一个优秀集体的重要标志。它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心理上的相容和亲近, 具体表现为同学之间人际关系协调, 和睦友好, 成员充分体验到集体温暖和力量,集体利益和荣誉高于一切, 成员以为班级争光为荣, 以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而自豪。任何一个集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促使集体成员团结在一起以区别于其他集体的一种凝聚力。集体发展水平的指标是集体的凝聚力。集体凝聚力主要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即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对于一个大学优秀团支部来说更是如此,在这三个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所谓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班风是团支部特有的一种风气,是团支部成长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情绪上、言论上以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大学优秀团支部都具有良好的班风,而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全体学生有愉快的情绪,使集体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具有团结友爱的精神,集体成员互尊、互爱,有很强集体荣誉感、自尊感和责任感,有自制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风是一个班级道德风貌、学习风貌、思想状况的综合体现, 是一个班级的形象表现。优秀班集体都具有良好的班风, 即学风好, 思想政治觉悟高, 有正义感, 团结向上, 充满活力。优良班风的形成是成员严格遵守集体规范的结果, 如遵守公约、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展示出来。学风是指学校师生群体成员,在围绕比较专门的和有系统的学问展开的高级心智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并能够被人们所感受的一种群体氛围和作风。集体是个体以一定的方式维系组成的,集体一旦形成,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统一其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以保证集体整体目标的实现和群体活动的一致性。这种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就是集体规范。

一个团支部的学生应该是自我管理的主要机构,班委成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团支部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团支部的发展走向。建设一个优秀的大学团支部,就必须选拔、形成一批紧密团结在班主任、辅导员周围的积极分子,并让他们担任班级的干部,组成团支部的领导核心。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一批受到多数同学信赖和尊重的班干部。班干部能在各自岗位上施展才能, 能够团结合作, 明辨是非, 整治不良班风, 并且能够严于律己, 有较强责任感, 在学风校风建设上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从而产生巨大号召力。

大学优秀团支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团支部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非常和谐融洽。这种和谐的关系既是班级强大凝聚力、良好班风等的结果和体现,同时也是形成强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学风的重要推动力。团支部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体现在普通同学之间,也体现在班级干部之间、普通同学和班级干部之间,甚至各种小群体之间,这一系列关系都是非常融洽和谐的。

以上都是从一些大的方面来说一般优秀的基层团支部应重视哪些方面的建设。当然,各个团支部在进行自身建设时要注意细节,注意灵活处理,多方面为这个共同的集体的发展尽力。在明确上面所述的方面后,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优秀基层团支部的建设。

1、 具有明确的创优意识和创优目标。这个目标就是, 以高校目标为指导, 结合专业确定具体奋斗方向, 本着“求实、发展、创新”的原则, 充分发挥班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作用, 为争创优秀班集体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具体工作。

2、落实学校管理目标,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根据本班实际情况, 把学校的整体目标化为班级的具体目标,实施班级目标管理, 以目标指导行为, 以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其贡献大小。

3、精心设计班级结构, 组织和培养优良班集体。班级结构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保证, 也是实施有效管理的载体。

4、研究班级管理的思想、原则和手段。班级管理有其自身规律和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实现班级目标的重要保证, 这就要求班主任不断学习, 探索班级管理的客观规律, 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 运用科学的符合班级管理实际的手段。

5、做好学生素质综合测评, 抓好学生的奖惩工作。这项工作一方面衡量班级管理目标完成程度, 另一方面是一种结果的反馈形式, 反映着班级学生上一阶段的发展和变化状况, 对学生和班级管理起着激励、调节、修正的功能效应。

曾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促进大学优秀基层团支部建设,学校和学生组织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要想真正建一个优秀的基层团支部还是需要各个团支部自身的努力和付出,一个集体,一家人,为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家的发展,每个团支部的成员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共同把这个“家”建设好。

参考文献:

[1] 李亦明.关于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实践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 梁慧超,张跃庭,白彦刚.加强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对策研究[J],2004,(9)

[3] 郑婷婷.试论高校优秀班集体的创建[J].中国地质教育,2004(2)

[4] 刘新秋.搞好大学生班级集体建设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2,(6):105-107.

[5] 张庆民,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班集体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5(5)

[6] 陈素兰,我是怎样创建优秀班集体的[J].机械职业教育,1999(7)

上一篇: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质量的实践与... 下一篇:机械制造专业机床课教学改革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