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生态设计的思考与应用

时间:2022-07-15 08:24:16

建筑生态设计的思考与应用

摘要:围绕“生态环境”的考量,从建筑前期方案入手,将自然采光、通风、绿化、节能等设计方略引入建筑设计(建筑、装修)当中,锁定“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和谐统一,以营造出高品质、适宜的办公、商住环境。关键词:生态环境;设计方略;理念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1.现状

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1.1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

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1.2 好多建筑外观与室内两者本来是设计的总体,却人为地分割,从设计语言上无法真正沟通。

还有把材料的高档当作显示实力与气派的唯一标准,以为这就是装修。冷静地思考一下,艺术与设计发展到当代已到如此的境地,真是文化的一种悲哀,设计家、艺术家的个性与品格不知是否存在,值得思考。

2. 建设领域、生态与区域、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思想和方法不断涌现。

生态建筑的成功实践丰富了生态设计方法,提高了建筑师在处理生态问题上的主动性,再次增强了人类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在我国,绿色办公建筑的生态设计仍然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而在新的形势下,建设高舒适、低能耗的生态节能办公建筑,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大课题和新任务。

2.1 建筑构造节能设计

2.1.1 墙体节能,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使用内保温复合墙体使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外墙外保温的效果明显高于内保温。由于复合墙体能满足围护结构各种功能的要求,因此这种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砌的复合墙体,有着更多的优越性。

2.1.2 门窗节能,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帘、窗板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2.1.3 屋顶节能设计等。

2.2室内环境设计

在人类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太阳、风、热等自然资源正周而复始、源源不断地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将是建筑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生态设计的关键。

2.2.1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在四季分明,光线充足地区,合理利用自然光源,减少人工照明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外窗的设置无疑是最简单有效而自然的方式。建筑南北向布局,(中央核心筒构造),将主要办公空间布置在主要朝向。另一方面避免对采光面的侵占,使周围房间尽可能地得到直接采光与通风。

2.2.2 自然通风设计

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节省能源和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是本建筑设计所遵从的基本原则。运用中庭的设计策略,通过中庭高差产生热压,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节气温的作用。

2.2.3 立体绿化的渗透

生态建筑的内涵,其实就是“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既是中国建筑的发展趋势,也是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将绿色植物作为重要设计元素引入,使人们时刻掩映在绿色之中,将生态性、人性化的因素融入到建筑之中。

2.3 裙房屋顶绿化

在现代办公建筑中植被屋面已被越来越多地采用,设计中将裙房屋顶布置成空中花园,种植各种耐寒常绿的草坪花卉,办公人员可以在屋顶远眺、交流,形成优美的室外办公环境。绿色植被屋面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反射作用降低燥热,同时植被本身吸收的热量通过蒸发散失,从而降低能耗。屋顶花园为人们在喧闹的城市上空提供一片净土,会客、洽谈乃至小型部门会议都能搬到空中花园里别开生面地举行。

绿化设计应贯穿于整座建筑当中,提供全方位的绿色感受。建筑主楼种植绿树随中厅交错布置,绿化交织渗透了建筑的每一层。良好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促进了植物的生长,绿色植物又为建筑内部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改善了室内环境,将人与自然结合到了一起。

3. 建筑周围景观设计

3.1 在整体布局上强调建筑物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充分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居住要求,在景观设计上也着力体现其生态性和合理性。为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同时在整体上使建筑物融于周围景观,小景观同时融于建筑物,且与周围的活动场所完美契合。

3.2 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

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可以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比如西北地区综合生态效益好的树种有:柳树、榆树、杨树等。在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首先要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这样对改善城市的生态效益能起到关键作用。

4.小结

建筑环境的生态设计不仅能提供舒适健康的办公、居住环境,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健康状况,提升形象,节约建筑设备投资运行成本。对于生态环境的营造,建筑师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将绿化引入室内等设计策略来实现办公环境生态化是现阶段较为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许多项目的建设一味追求奢华铺张,大肆表面包装却未能从实际上改变现状,耗费了国家宝贵的资源和能源。当代建筑师应该从小处着眼,从基本着眼,推动生态建设的发展,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

真正创造生态办公环境设计首先从观念入手,在关注建筑形象的同时,切实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实现人工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从关注人的健康出发,在追求舒适的同时,消除因建筑设计的不当而引起的病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一些生态设计策略进行尝试。方案设计以人、建筑、自然之间构建和谐关系为出发点,突破传统办公空间及模式,充分利用自然,从室内环境设计入手,以塑造良好的室内环境为目的,完成人与自然的对话,构筑高品质内外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 杨维菊,徐尧,吴薇.办公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cn/jzjn.aspx,2007-03-20.

上一篇:浅析济南古城泉水治理 下一篇:关于工程测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