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富通患上侏儒症

时间:2022-07-15 07:15:26

8只股票型基金,有3只近3年的业绩均殿后――在3月19日的最新一期银河证券基金周报中,海富通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表现差强人意。

其中,在最近3年的收益率排行中,海富通股票基金在64只同类产品中排第60名,处在垫底位置,被银河基金研究中心评为“一星”(这是“五星”评级中最底的一档);海富通精选混合基金成绩稍好,在34只同类中排第27名,被评为“两星”;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在10只灵活配置型(股票上限80%)基金中排名第8位,也仅获“两星”。

业绩上的不如意导致规模的明显变化。作为最早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国内成立的第24家)之一,海富通公司2003年8月开始发行第一只产品。这一时点处于2001至2005年熊市的半中央,较2001年股指2200点高点时发行的新基金相比幸运;此后,该公司历经风雨彩虹,见证了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8年的熊市及2009年的恢复性牛市。

但同样是经历两轮牛熊转换,发展迅速的基金公司排名能迅速前进,海富通却未能再度雄起。

它有一个不错的开局。海富通基金刚一问世即先声夺人,自2003年8月发第一只产品到2004年底,该公司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的两类份额排名已是行业第8,已步入第一梯队。

时间荏苒,至2010年初,当初的大成、广发等基金公司份额扩大已在10倍以上,海富通的公募基金总份额排名却滑落到行业第19位,从第一梯队降到第二梯队末游。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发现,其旗舰产品业绩相对落后、遭遇投资者大幅赎回是主要原因。

为什么同样经历两轮熊牛转换,海富通的份额明显落后于同期其他基金公司?海富通错失了什么机会?今后,又有什么打算向前追赶?截至发稿时,海富通没能对这些问题给出答复。

基金全体赛中越跑越慢

海富通的第一只产品是海富通精选基金,彼时获37亿份认购。2004年3月发第二只基金――海富通收益增长,亦受市场热捧,初始募集了131亿份,是当时市场唯有的两只百亿规模基金之一。

2004年底,凭借这两只基金,海富通以总份额141.35亿位列行业第8。这也是该公司份额在市场排名最靠前之时。前七家为南方、华夏、嘉实等。

经历2005至2007年大牛市、2008年大熊市和2009年的休养生息,各基金公司迅速壮大。截至2009年底,海富通旗下产品从5年前的两只增加到13只,形成了股票、货币、债券三大类产品系列,但基金整体规模排名已下挫至“老十九”。

历经两轮牛熊的基金公司非常值得一比,但各自路径则给人沧海桑田的变幻之惑。

2004年底时,目前规模最大的华夏基金公司,当年也只有385亿份,对比海富通142亿份的规模,是后者的2.73倍强;但当2009年底华夏总规模达1927亿份时,海富通还只有510亿份,倍数扩大到3.78倍。

一些此前规模小的基金则在5年间反超海富通。2004年底,大成基金只有116亿份,紧随海富通之后,比其总份额小18%,位列行业第9。到2009年底,大成总规模达1132亿份,排名业界第5,规模是海富通的2.22倍。

如果将2004年和2009年底能够对比的37家基金公司规模前后对比,这些公司的规模平均扩大了9.8倍,其中,上投摩根和广发基金规模都扩大了30倍以上;海富通只扩大了3.6倍,远小于市场平均值。

易方达和嘉实2004年底时和海富通都是200亿以下规模基金公司,两家规模也都扩大了8倍,远高于海富通的成长速度。

一轮大的牛熊交替交换之后,在公募基金方面,海富通已经被同行甩到了“爪哇国”。

合资基金单项赛中大幅落后

海富通是第一批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但与其他一些合资基金公司的发展规模速度比,海富通显得是在大踏步后退。

交银施罗德基金在2005年底时才有25亿份,不及海富通的零头,排在行业第33位。2009年底,其位已是行业第9,份额比海富通多了一半有余。

同样诞生晚反超海富通的合资基金公司还有工银瑞信、上投摩根、景顺长城、华宝兴业等。

第三方评价:投资能力下降

不仅仅是规模滑落,从第三方基金研究机构――银河基金研究中心每年推出的基金公司股票投资能力综合评价看,海富通的公募基金股票投资能力也在日渐下降。

分析银河评价报告中海富通各年度排名情况,2004年、2005年,海富通基金的股票投资能力在行业中居前1/4强。

但好景不长,到2007年大牛市时,海富通股票投资能力却到了倒数的位置,滑落到52家公司中的第47名,位列倒数1/4阵营。

昔日最大基金业绩垫底

从2004年底至2010年3月22日,在发行时创下百亿规模的海富通收益增长单位净值累计上涨175%,这是什么水平呢?在这一统计区间的开始阶段,过了建仓期的混合型基金共有54只,海富通收益增长的表现位居这54只基金中的倒数第8名。

到2009年底,这只基金的份额已从130亿份减到54亿份,缩水了58%,有一多半的基金份额在过去5年中被投资人赎回。

仔细查看数据,可以发现海富通收益增长从诞生到2007年6月,份额在持续减少,从最初的130亿份缩减到16亿份,缩水达88%。

2007年三季度基金的赚钱效应使众多基金迎来净申购,该基金也得到74亿份净申购。如单位净值走势图所示,当时涌入的申购资金,只有短暂的“获利”退出时间。

如果持有到现在,按现有份额计算,有约20亿份的投资者套牢损失在33%左右,这样的业绩怎能让投资者长期持有?

进一步的数据统计显示,2004年成立的开放式基金共有41只,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是为数不多的缩水者之一。

通常而言,机构投资者有专门的研究团队,他们对基金的研究比普通投资者有优势。

2007年底,机构投资者持有海富通收益增长5亿份,占基金总份额的7%。到2009年中期,机构只持有1.2亿份,两年半中机构赎回了3.8亿份,占比已不到2%。

海富通收益增长成立后,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是陈绍胜,不详原因于2009年1月12日离任。新任者为牟永宁、蒋征。遗憾的是,这没能阻挡其份额缩水的趋势,2009年内,份额从64亿份减少到54亿份。

上一篇:海外市场未彻底摆脱经济困境 下一篇:股指期货:公募冷对,私募曲线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