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专教材循环使用现状和发展浅析

时间:2022-07-15 06:44:37

大中专教材循环使用现状和发展浅析

[摘 要]本文全面解读了教材循环使用的基本内涵及意义,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循环教材使用的基本现状,深度剖析了目前现状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中专教学;循环使用;配套设施;电子书包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教材循环使用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甚至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学生习惯性的生活行为,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处于教材私有制、一次性消费的状况。

1 解读教材循环使用

1.1 教材循环使用的定义与基本前提

教材循环使用并没有准确的官方定义,就目前国内现状而言,笔者所说的教材循环使用就是指传统的纸质教材在学生之间先后循环利用的过程,但是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教材循环使用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纸质媒介,包括了以电子为媒介的数字教科书。作为循环教材的基本前提是要求课本保持一定程度的完整性与整洁性,因此要求学校和学生对课本要爱惜爱护,确保循环的可能性。

1.2 国内外教材循环使用的现状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里,教材循环使用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和社会习性。例如在美国、澳大利亚、英语等发达国家的公立学校中,教科书是学校的财产,学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学生可以向学校借取,但仍需要返还;如果丢失或损坏是需要赔偿的,同时学生也不能在教科书上任意的书写划线,要确保教科书的整洁无损。在私立学校中,学校是允许学生私人购买教科书,学校教师教学也不完全依赖于教科书,老师会发放一些辅的学习资料替代教科书的用途,而且国外的教科书一般定价教高,以美国为例,传统的课本平均费用达到75美元至100美元,所以学生往往在使用完后会卖给二手书店,学生们也会习惯性在二手书店购买循环使用的教材,可以说这些国家的教材循环使用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习惯,教材循环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深入人心。

在我国,大中专教材还未实行教材循环使用,但是中小学已经推行多年,早在2004年国家就已经提出鼓励教材循环使用。2008年国家正式推行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的政策,建立了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经过几年来政策的推广与执行,我国在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上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绩,但是大中专教材的循环使用仍未施行。

1.3 教材循环使用的意义

教材循环使用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事,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全球学生人数最大的国家来说,具有特别的深远意义。

1.3.1 教材循环使用最为直接的体现了经济价值

教材的循环使用从经济角度来说,可以为国家和家庭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减轻国家和家庭的教育支出成本,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再生的过程,特别是对国家而言,有效降低了国家政府采购课本成本,据不完全统计,循环教材的使用每年为政府节省超过10亿元的教材采购支出。

1.3.2 教材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我国造纸与印刷业仍然处于工业技术相对落后的阶段,我国在教材原材料上的浪费更多于发达国家,对国家的再生资源的浪费明显过重。据数据显示,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至少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20万公顷木材、52 800万吨纯净水、633.5万吨煤、158.4万吨化工原料,对我国这样一个森林资源并不丰富、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自然环境较为脆弱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这将对我国家资源的循环和可持续利用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1.3.3 教材循环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感

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由于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在领到课本之后,很少时间去进行阅读,甚至一些学生一个学期下来都不会翻阅几次,最后很多教材都会被扔在角落或是在毕业时被废品收购,或是当垃圾处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课本循环使用能够有效地约束学生珍惜和爱护课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形成爱护公共财物,节约自律的好习惯和行为。

2 目前循环教材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配套设施严重阻碍了循环教材使用的发展

配套设施的欠缺主要体现在印装质量与卫生消毒两个方面,我国的印刷工业印装水平离先进技术水平具有一定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教材的本身在循环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硬伤。换言之,我国教材本身的印装质量不如国外发达国家好,在循环使用过程中更容易造成课本的损坏或者缺失。此外,我国卫生保障相对滞后,医疗设备与能力远远无法满足全国循环教材消毒的基本要求,因此循环教材缺乏严格的消毒管理措施,卫生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2.2 出版商和学校缺乏积极性

循环教材的推广严重影响了教材“食物链”的获利群体,教材的利润空间本身就很小,现在又要循环使用,每年教材的需求总量趋小,其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出版商积极性不高,教材难以出精品,也无法为循环教材提供更有利的质量支持。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教材的循环使用投入额外的资金与精力,要添置保管循环教材的图书馆或者仓储间,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发放、收回、保管教材,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保持书本整洁等。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这些“额外”的投入与付出感到难以承受。

3 促进目前教材循环使用的对策

虽然目前我国教材循环使用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步履蹒跚,但是这一政策仍然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也是未来教科书使用的大方向。我国可以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根据自己国内国情,创造和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路线。

3.1 加强对社会的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教材循环使用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循环教材推广的氛围,特别是学校要制定相关规定,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争取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书护书意识和卫生习惯的教育和引导,通过环境教育及道德教育使学生真正明白教材循环使用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最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宣传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确保子孙后代资源的持续利用,借此争取全社会接受教材循环使用并增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意识。

3.2 建立健全教材循环科学有序运行的保障机制

政府要从国家层面建立起教材循环科学有序运行的保障机制,要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制定和完善教材循环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并确保政策和制度的落地执行,做到政策不变相,制度不折扣。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制度,特别是学校要建立起发放、回收、管理、存储于消毒等全流程的监控机制,要规范教材循环的管理,全方面保障教材循环使用的顺畅进行。

3.3 进一步提升循环教材中的配套设施

国家要打造和推动循环教材的精品工程,进一步提高教材内容的质量与教材的印装质量,要加强与提高对循环教材的验收标准和准入门槛,延长循环教材的使用寿命。同时严格卫生防疫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落后和贫困地区的卫生防疫设备的投入,比如:适当配备流动式的图书消毒车,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循环教材中可能出现的卫生安全危机。

3.4 确保一定投入,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必要的投入是教材循环得以进行的最重要条件,投入的关键要把握好两个点,一个是适当保护出版商的发行利益,一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其自身积极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消化和减少循环教材对其带来的利益损失;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对其上下游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帮助其改善设备,提升技术。另一个是提升学校积极性,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按比例对学校进行相应教材管理、消毒设备等的资金投入建设的补贴,全面加强学校对循环教材的管理工作。

3.5 推动电子教材开发,丰富循环教材体系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科技发展特征的需求,加大对电子教材的开发,完善和补充循环教材。电子教材具有纸质教材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更新速度快、管理便捷、操作简单,并且可以省去纸质教材卫生消毒等环节,国家新闻出版行业早已明确提出了推动电子书包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材资源的重复使用率,有效推动节能减排,形成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学生使用、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数字教学出版体系。

循环教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轻家庭负担、培养学生环保与责任意识等,这些有利之处已经为未来的教材使用发展确定了发展方向。面对目前循环教材使用的发展瓶颈,相关人员只能认真面对,循序渐进,才能为循环教材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更大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慧.教材循环使用问题调查[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6(6).

[2]代小菊.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材使用之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06(2).

[3]王俊宏.电子书包:正在走进教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2-06.

[4]杨九诠.2008年教材政策检视[J].出版参考,2009(1).

上一篇: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浅议人的因素在航空安全中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