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变卖的遗产

时间:2022-07-15 04:12:27

2014年6月15日至25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十几年前,我曾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世界遗产专家会议,因此,对于世界遗产这一话题,感触颇多。

目前,我国共有世界遗产47处。最初,在世界遗产工作指南中,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各自有一套评定标准,后来,参与评定的专家建议将两套标准合并,不再分立,意在避免割裂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世界遗产的徽标是一个方圆套合又彼此联结的图案,再由文字组成外圈。方代表人,圆代表自然,方与圆联结代表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字圈则代表对自然、人文遗产的保护。

被选为世界遗产的门类很多,包括岛屿、森林、名山、峡谷、城堡、宫殿、考古遗址等。把江山文物称作“遗产”,这一用辞本身便表明一个重要的想法。“遗产”二字,我们都不陌生,一般是指祖上给我们留下的珍贵之物,我们当妥善保管。这里面,珍贵性当然是遗产的头一个特征。另外。遗产绝不能再造,这是遗产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英文文件中有两个关键词:outstanding universal和authenticity,中文译为“突出的世界价值”和“真实性”,表述的其实就是遗产的珍贵性与不可再造性。既然遗产是珍贵的,不可再造的,结论当然就是必须对其精心保护。

不能不说的是,在不少地方对遗产还有另一种解释:遗产是钱财,至少是能变卖成钱财的东西。民国初年,前清遗老靠变卖遗产度日是普遍的。我们也记得前些年大家束手“均贫”的时候,忽然有个身边的人被通知到海外继承遗产,大家都有股说不出的羡慕滋味。遗产像突然降临的天使般拯救了那个穷人。在一个穷困而又谋生无术的人的心中,遗产意味着不劳而获的钱财。在对待世界遗产时,难说没有人将其看做不劳而获的钱财。带着这种心态,有些山川文物一类的遗产继承者,想得多的是变卖捞钱的手段。在变卖捞钱的手段中,过度的旅游开发是其主要形式。本来是清静之地,就该保护它的原作氛围,不宜招揽成千上万的游人,开设各色玩耍吃喝的场子,否则,就是对遗产的文化性出卖和精神性亵渎,这无异于让弥勒佛卖票,令观音菩萨唱歌。有些国家,对自然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商业活动有严格限定,获利不得过高,否则给予行政处罚,以此维护遗产地的原作气氛。这种做法是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所赞赏的。

世界遗产委员会文件明文规定,由于各种威胁,包括“大规模的公私项目或快速城市化,旅游开发”的威胁,遗产的真实性、原作性受到严重伤害,会将其降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单”,如继续遭受破坏,则取消其世界遗产的资格。因为这些遗产是“世界”的,它们的丧失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损失,而是全人类的损失。一个国家的名山文物被选为世界遗产,是该国该民的光荣,也是该国该民的责任,而遗产资格的丧失,则是该国该民的耻辱。

《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制定于1972年,正值我们的“”期间,两者在做法上反差之大自不待言。中国人本来热爱自己的江山文物,但在“热昏”的年头也会做出愚蠢的事情,然后又追悔莫及。“”中,我们曾毁坏文物换取“革命”的,损失之大至今令人叹息。眼下,我们似乎又掀起了一股追求金钱的狂潮,给江山文物带来的损失也已经触目惊心。对这样的事,我们日后肯定又会追悔一番。

对于山川大地,我们民族向来有体味自然精神、抒发文化情怀的传统,我们历来重和谐,重文化,这一点受到世界的尊重和赞赏。中国人与自然有着精神文化的和谐关系,这是我们高过世人一筹的地方,是相当可贵的传统。我们这一代人万万不要因为想钱财想得太苦而背弃了民族的美德。见山吃山,见水吃水,见文物吃文物,只知道“吃”,是野蛮心态,是丑陋行为。现在,我们有不少受全人类指名珍爱的“世界遗产”,对这些遗产,我们无权变卖,只能将它们妥善保护,传之后世。

上一篇:辨析高考常考的几种易混时态 下一篇:呼和浩特人 精明而小气的“愣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