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时间:2022-07-15 03:17:10

高校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正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改革应当遵循的社会主义要求。通过阐述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性,再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育管理提出建议。旨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下,探索创造新的高校教育改革体系,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教育管理模式上,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包括人是处理问题的主要线索,而且还包含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是现代高校的主体之一,相应政策是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相关权益与高校应负的责任应当重视,也要适当对高校管理当中的漏洞予以适当监管,以使学生在教育管理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行自我升华。

一、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性

1.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教育管理理念是适应时代的发展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日俱增,不管是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都处于迅速快捷当中,多元文化的交融式发展成为总的趋势。又因我国人口基数大,教育压力、就业压力过大,促使社会各方面竞争激烈。所以将以人为本贯彻到高校管理体系中,为提升学生自我完善意识、致力于把自己锻炼成社会需要的关键人才和负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体,提高社会和谐的有效性。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高效管理体系是实现高效教育的客观

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模式下的高校教育管理主要是按照物质基础要求和教育管理原理,合理分配利用资源,以培养当代社会需求下的人才为目标,使教育管理活动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特色制度的活动之一。从概念上而言,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人才。而以人为本的原则的教育管理模式着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律和全面的发展。所以,教育与管理的目的如出一辙。良性的管理为教育的有效实施与目的达成创造了有利的氛围。在建立此种良性管理体系时,强调以人为本,同时管理者应当以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作为管理的首要目标,将管理作为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窗口,以被管理者主动积极的配合完成管理活动,灵活运用教育管理措施才是真正的管理。

3.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更好地提倡科学发展观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到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不仅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也彰显了我国教育管理体系改革的新成果和观念进步。

4.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的高校教育管理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进步思想、民主理念的重要突进。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体现学生当家做主的教育管理,凸显学生个体价值,使其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可与尊重。特别是现代社会,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日趋明显,使得管理者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要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的真实性。在实践中要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所需,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与自觉性。

二、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议

1.重视教育改革创新,以学生、以管理中心

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适时确立了以学生为管理中心的原则。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学生处于被管理的位置,自己权益的实现也处于被动状态,难言主体之说。只有实现将学生作为教育管理体系的主体,在教育改革创新下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对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做出实践经验。

2.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关爱与尊重学生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的理念下,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流,没有服从与被服从的隶属关系。这就要求在日常管理中,深入学生基础,了解帮助学生,为学生建立与教师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实现学生为管理体系的主体。另外,也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已有的规章制度,服务帮助学生成长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做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

3.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之上,适当进行激励政策

以人为本即要尊重个体差异发展,也要体现大多数人下的民主选择。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关乎自身权益的民主活动,既在实质上给予学生当家做主的机会,也是对学生能力的积极培养,有益于培养其责任心。改变学生在传统教育管理体系中所扮演的被动角色,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尊重。

4.有效组织学生自治组织,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一般在高校中都会有学生会或者研究生会的学生自治组织形成。学生自治组织的管理主体是学生,被管理者也是学生,实现学生管理和学生的良性管理循环。那么,有效地组织此种自治组织将是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趋于自觉性。

5.秉承依法治国,坚持以人为原则,科学治校

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体制中,也要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对等性的认识。享有该有的权利,就会滋生相应的义务。再是要重视学生正常权益的保护,在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维护机构,保障学生自身权益不受侵犯。这为学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提供了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张慧诚.人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J].昌吉学院学报,2004(01).

上一篇:理论联系实际做物质提纯除杂 下一篇: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