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

时间:2022-07-15 01:11:53

浅议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市400715)

【摘 要】洪堡特认为:思维影响并决定语言,特别是语言结构,而语言凝化思维,对思维有能动的反作用,即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方式不同。本文对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洪堡特;语言世界观

(一)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的产生及基本观点

19世纪语言研究领域里历史比较语言学占绝对主导地位,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却提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构建语言世界观的理论架构。语言世界观者所持观点是语言文化观, 把语言看作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关于语言的产生,他认为“语言产生于人类的某种内在需要,而不仅仅是出自人类维持共同交往的外部需要, 语言发生的真正原因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对于人类精神力量的发展,语言是必不可缺的;对于世界观的形成,语言也是必不可缺的,因为,个人只有使自己的思维与他人的、集体的思维建立起清晰明确的联系, 才能形成对世界观的看法。” [1]

其主要观点:思维影响并决定语言,特别是语言结构的面貌,而语言凝化思维,对思维有能动的反作用,即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图景和方式不同。他认为语言的普遍性在于精神的语言形式的普遍性,语言形式不仅是外在语音或语法形式,根本的语言形式是内在精神及其方式。需要明确,洪氏所倡的人类语言共性与语言普遍语法有本质不同,其要揭示人类语言所蕴含的思维或认知方式的共性。

(二)从语言和思维关系上认识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

洪堡特认为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它们有共同起源,二者发生、发展是人类心智生长过程的两个相关方面,于是产生了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是从“整个经验的海洋”中抽象和识别,进而约定俗成为具有相对稳定和独特特征的实体,同时用一个具有声音的符号来加以识别。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认知手段,语言不是事物,但常常是事物的概念,这些概念是人在构成词时创造而来。例如“面包”这个事物汉语叫“面包”,在英语叫“bread”。各民族词汇多样性和语法差别,随着人类思想和语言的积聚而发展起来,只能通过它们各自的语言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进行研究含一个特殊概念,但都表示同一个事物。把这种语言内涵和对周围世界的看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每个概念都是存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所以这种语言描述得世界必然和这种语言本质内涵的世界观相一致。洪堡特认为,人类各种语言的不同,不在于某一事物的称谓的不同,而在于它的内涵形式所认识的这一事物的观点和角度的不同,即世界观的不同。语言是连接人类思维和现实世界的根本桥梁,“世界只存在于人们用语言创造的概念体系里,没有语言就不会有任何概念,我们的心灵就不会有任何对象,因为对心灵来说,每一外在对象只有通过概念才会获得真实存在,而在另一方面,对事物的主观感知,都必然转移到语言的构造和使用上来” [2]。

(三)从语言和民族文化关系上认识洪堡特的语言观

语言世界观理论首先承认语言从精神(思维)出发,而特别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反作用。因为人的世界观的形成是客体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语言在其中起勾勒和凝固作用。语言影响人的思维和思维方式,不同的语言结构对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也有不同的影响。语言学家伍铁平教授说:“在一个特定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 跟一个在其它传统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 其方法是不同的。” [3]

对比汉英句子结构, 两者存在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到两种具有不同语言背景的人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观察以至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法, 即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例如:英语是形态型语言,主要靠借助语言形式或形态手段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意义表达;汉语是非形态语言,缺乏形态的变化来表意,但汉语让语义本身来完成这个功能。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反映了两民族不同的思维习惯,“汉民族的思维习惯重悟性,而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重理性;使用汉语的人重综合轻分析,重归纳轻演绎; 使用英语的人则重分析轻综合,重演绎轻归纳” [4]。

语言语法结构很大程度上是各民族从民族历史积淀下来,思维活动形式凝结的结果,不同的民族具有的语法结构一般存在天然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但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而且有其现实理据。汉语在几千年的儒道佛三大哲学和美学传统影响下,形成一种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语义的语言结构特质;而英语的哲学背景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及后来的理性主义,形式逻辑离不开分析和演绎推理,强调语言形式的逻辑性及完整性。

对比中西方的世界观,东西哲学一个重要区别是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的倾向性和对立性。在中国哲学中,从道家“人是万物的主体”, 到儒家“万物皆属于我”,崇尚的是人本思想,强调的是主体意识。这种反映汉民族语言心理的主体意识衍生了许多汉语特有的句子形式,如零主语、时地主题句(“台上坐着主席团”)和受事施事化(“饭不吃了”)等一些特殊句法结构。相反英语强调形态的外露和结构的变化和完整,广泛使用典型被动句以强调客体意识。被动句创造比较客观、较少主观性,汉语则少用被动句,这就形成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差异,亦即表象为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四)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的积极影响

“语言世界观扩大了语言学和语言哲学视野,从语言的逻辑性剥离出语言的人文性,使语言工具观转向语言人文观。” [5]在西方的语言哲学中, 长期以来来语言工具论占主导,把语言看作形而下的现象,没有充分的人文性,而到19世纪语言学领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占主导,而洪堡特却提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打破语言学权威,在客观上促进语言学的革新。

语言世界观的理论强调每种语言都相对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该理论为第二语言教学开辟一条新道路。学习另一种语言,等于是跨过该语言的樊篱而进入其内,即不仅仅是学习该语言的词语和结构,而是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学习。摆脱母语思维的约束,学习领会该民族的思维方式能有效地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

语言是处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独特世界,人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语言的世界才能认识自然的世界,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各个民族认识到的自然世界也就有所不同。在这点上,此理论一定程度上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个重要参考原则,是交际的双方有更多的耐心和包容,避免交际冲突。

最后,自洪堡特提出语言世界观理论并创立普通语言学,受此理论影响产生的语言学派有50年代的社会语言学,60年代的初跨文化交际学, 70年代的前苏联的语言国情学,80年代的中国文化语言学等。至今在语言学及哲学领域,洪堡特等及其语言世界观理论仍有其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⑴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24.

⑵Humboldt, W.von.On Language: 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ge-Structure andits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translated by P. Heath)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⑶伍铁平. 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37.

⑷余澄清. 重提语言是一种世界观(上) [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109.

⑸柴奕阳志清. 语言世界观的哲学批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48.

上一篇:浅论建设工程法律风险防范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自我构念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