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有效设计的课程大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2-07-14 11:17:20

经过有效设计的课程大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高等学校的课程大纲包含教学内容要素(课程描述、学习成果、先修课程、教学进度、作业和考核安排等)的描述,是师生之间关于课程教学的一份“契约”,能让学生获取这门课的基本信息,是教学过程执行度的检查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依据。本文以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面向学生的课程大纲的设计理念和具体做法,以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课程大纲;学习成果;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73-02

一、引言

一份详尽明确的课程大纲能够使教师更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使学习者更加了解自己的角色与责任。撰写课程大纲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备课活动。大学教师拟定的课程大纲成了大学课程具体呈现的成品,不但可以成为学生修习这门课的依据之一,也是了解教师对这门课规划的途径,对于大学的教学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大陆大学在课程大纲的建设上相当落后。迄今为止,我国的许多高校既没有要求教师提供课程大纲的制度规定,也缺乏此类约定俗成的文化。

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是上海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于2002年创办的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开设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市场营销两个专业。到目前已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着重汲取外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做法,并融合到中方课程中去。其中,对于合作方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理念和做法的理解、吸收和运用,对师生的教和学的过程均带来了很大的收获。本文接下来将以其中一门外方课程《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的课程大纲为例,说明这种面向学生的课程大纲的设计理念和做法。

二、“面向学生”的课程大纲设计理念简介

传统的课程大纲是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的书面表述,也是学校各级教学管理单位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的依据。其包括的主要内容见下表1。

可见,在传统的课程大纲中,每个要素均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信息的传达和表述方式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没有充分考虑到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在理解课程大纲时的接受程度。教师在撰写课程大纲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我”准备怎样教这门课;学校各级教学管理单位在查收课程大纲,更多时候是为了保障管理文件的完备性,以及在教学质量检查时段,督查该教师是否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讲授到了相关的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大纲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希望从课程大纲中获取什么信息,来进行课程大纲的要素设计。表2是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课程大纲通常包含的要素总结。

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在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训时,其中的一份任务描述如下:挑选一门与你的学科领域相近的已有的课程大纲,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成果与大学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以及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如果你认为该门课程大纲很好,也请进行说明。这份任务旨在让新教师能够从实务的角度对课程大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这份入职培训的任务安排上体现了塔斯马尼亚大学在教师职业能力培训上对于课程大纲设计和撰写能力的重视。

塔斯马尼亚大学每个学院都有院级的课程大纲模板,包含了表2中的所有要素。每个学院可以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删减。当有新开课程时,课程大纲作为主要的交付物,要接受校院两级的教学委员会的评审。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大纲在教学过程中的成效

本文以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这门课为例,说明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大纲在教学过程中的成效。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是爱恩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帮助该专业学生达成实践技能的重要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前期工作。获取正确、全面、准确的需求是系统开发获得成功的前提。而在实际工作中,需求分析往往不能被很好地表达,最终导致系统的失败。这门课旨在介绍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的各种方法、工具、过程,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正确地指导系统开发过程。这门课的理论性较强,同时具有实践环节的要求。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容易造成“知识灌输”的结果。

(一)建立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

学生拿到课程大纲后,马上能够了解到教师的联系方式、咨询时间,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课程的信心。

(二)课程学习成果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了有效连接

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些不是凭空能够形成的,必须落实到每一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描述课程学习成果时,会对应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号入座”,在上述的四个方面分别表述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达成何种成果。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对象和主体,必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能力发展途径和过程。

(三)帮助学生形成“契约”精神,有效减少课程管理冲突

大纲中对教师需要学生遵守的要求做了详尽的描述,例如:作业的要求和提交截止日期。教师要做的就是提醒学生,如果有学生迟交或者忘记交,由于有了这样一份书面的“契约”,学生必须要自己承担后果。

四、结语

爱恩学院的专业教师经过在合作办学领域的多年教学,对合作方塔斯马尼亚大学关于课程大纲的设计理念和做法有了深刻的认识,达成了如下的共识:课程大纲在教学过程占据统领作用,包含教学内容要素(课程描述、学习成果、先修课程、教学进度、作业设置等),是师生之间关于课程教学的一份“契约”,能让学生获取这门课的基本信息。爱恩学院的学生从上课伊始,就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了解了课程大纲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能获取到的重要信息,学习目标的达成由于有了学生层面的配合能够相对顺利的实现。

爱恩学院在教学改革中,为了进一步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部分中方课程汲取了塔斯马尼亚大学的做法,对课程大纲进行了更新。

参考文献:

[1]张光.高校课程大纲的功能和要件:兼论我国大学课程大纲制度之现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

[2]Andy Har greaves .“ Four Ages of Professionali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Teachers and Teaching,History and Practice6,2(2000):151-182.

[3]Natalie Brown,《Found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Learning》,University of Tasmania,2013.

[4]雷珍容.“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大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9,(5).

上一篇: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表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积极干预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