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的课堂上自由飞翔

时间:2022-07-14 11:14:47

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的课堂上自由飞翔

笔者在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恰逢学校开展“互助式”学习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在处理如下一道解析几何问题时,笔者让学生通过互助合作,深入研究和探索,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思路,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地活动、自由地飞翔。现记录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教学片断

1.展示题目,布置学生思考。例题:已知椭圆 的焦点是F1、F2,椭圆上是否一点P,满足PF1PF2,若存在,这样的P点有几个;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布置学习小组讨论。

3.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各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得出了如下九种解法,分别通过投影仪展示)

解法一:设P(x0,y0)由PF1PF2知 即x02+y02=9,(也可由PF1PF2知 得到)

与 联列方程组,得 ,x0不存在,故P点不存

在。

解法二:设以F1F2为直径所作圆的方程为:x2+y2=9与椭圆方程: 联立方程组,解之得: ,不可能,故圆x2+y2=9与椭圆 无交点,即PF1不可能垂直PF2,故P点不存在。

解法三:以F1F2为直径作圆,圆的半径r=c=3<4=b,即圆与椭圆不可能有交点。故P点不存在。

解法四:设P(x0,y0)由焦半径知:

,x0不存在,故P点不存在。

解法五:设P(5cosθ,4sinθ),由PF1PF2知

=25cos2θ-9+16sin2θ=0 无解,故P点不存在。

解法六:设∠PF1F2=θ,假设PF1PF2,则

,而|PF1|+| PF2|=2a=10即:10≤6√2,不可能,故P点不存在。

解法七:设|PF1|=m,|PF2|=n,

故∠F1PF2≠90°PF1PF2不可能。故P点不存在。

解法八:由题意知当p点在短轴端点处∠F1PF2最大,设∠F1PF2

=2α此时∠F1PF2为锐角,与题设矛盾。故P点不存在。

解法九:由题知而在椭圆中: 不可能成立12>16,故P点不存在。

4.针对以上解法,老师布置小组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1)从这道例题的处理学会了哪些数学方法?

(2)由这道例题的探索过程,我们能总结出哪些重要的数学结论?

5.小组选派代表交流了以下成果

(1)从这道例题的处理学会了哪些数学方法?

①存在性问题的一般处理办法:先假设存在,求得出就存在;求不出就不存在。

②导出结论不存在的可能情况:方程无解;超出了横纵坐标的范围;超出了椭圆的一些定值(如长度、角度或面积等)的范围。

③垂直问题的处理办法:斜率之积为-1;向量的点乘为0;与圆的联系等。

④椭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

⑤焦半径公式的使用等等。

(2)由这道例题的探索过程,我们能总结出哪些重要的数学结论

①对椭圆上一动点P,当P点在短轴端点处时∠F1PF2最大。

拓展:若椭圆长轴端点分别为A,B,对椭圆上一动点P,当P点在短轴端点处时有∠APB最大。

②椭圆焦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拓展: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对其分别证明。)

二、教学反思

1.数学的课堂应给学生自由飞翔的空间。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促进学生思维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开放式的设问和探索性的目标引领,往往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合作,有利于数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学生的广泛接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

2.数学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在解题的基础上及时总结,适时归纳。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在解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及时归纳,既能梳理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相似问题或相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应善于捕捉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在“互助式”教学模式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作为一种鲜活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因而课堂中必然会经常生成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动态资源。此时,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善于捕捉这些资源并即时纳入课堂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教学效率也必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强芳.让数学课堂展开思维的翅膀.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7,1

[2]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2004,7

上一篇:创设适应学生成长的数学课堂环境 下一篇:高考中创新题的破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