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种菜记

时间:2022-07-14 11:01:29

大学生种菜记

大学生?农民?陈闯和王振说,自己两者都是。

已经种了一年地的他们,从十个大棚开始,凭借着专业的种植技术和对市场的准确分析,种植出的越冬蔬菜打开了南疆的市场。如今,在莎车县塔尕尔其乡,陈闯和王振已经成了当地的蔬菜种植大户。

每个周六周日,陈闯和王振都会开着三轮摩托车,满载辣椒、西红柿和黄瓜等蔬菜,到16公里外莎车县蔬菜批发市场卖菜。

一句玩笑话 南疆当“农民”

“今年冬天,南疆连降大雪,我们每天要给大棚扫雪,不断查看温度。那一周,我们每天只吃一顿饭。”至今,王振对当时的辛苦记忆犹新。

陈闯和王振今年25岁,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本科生,去年7月毕业后,他们背上行囊,直接来到莎车县,开始了他们创业之路――种菜。

说到他们选择种植蔬菜,还是出自一个玩笑。大三时,在校外租房住的陈闯和王振觉得冬天的菜价高得离谱,“我看以后咱们去种菜算了。”陈闯的玩笑话,立即得到了王振的赞同。两人立刻把想法变成了行动,利用课余时间到乌鲁木齐县安宁渠的蔬菜种植大棚学习技术。

大三寒假,他们自己出资,到山东寿光县参观大棚种植。“听说那里的大棚蔬菜在全国都很出名。”陈闯说。 大四那年的“五一”,他们又去喀什考察大棚蔬菜市场。他们发现,南疆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相对北疆较长,冬天温度较高,不需要生火,适宜种植大棚菜。

南疆不仅自然条件好,也有市场需求。“南疆的越冬菜大多从外地运来,成本较高,而本地蔬菜产量小,供应不足。”陈闯说。最后他们决定,在南疆莎车县的塔尕尔其乡承包大棚。

主打反季牌 月入上万元

市场选定后,种植哪些种类的蔬菜也要仔细筛选。

陈闯和王振了解到,当地对西红柿、辣椒、黄瓜的需求量很大。辣椒的价格相对较高,西红柿和黄瓜的产量较高,因此,这三类蔬菜成为他们种植的主要品种。

2007年8月,他们从当地农民那里承包了十个大棚,购买了菜种和肥料,前后共花费7万多元。

到了9月中旬,他们开始着手越冬蔬菜的育苗工作。菜种在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穴盘(若干个小格子)当中。“3个多月后,蔬菜就能上市,而那时正是大棚菜供不应求的时候。”陈闯说。今年1月,他们的蔬菜刚拉到市场,立刻引来了众多菜商,甚至有两个菜商为争抢剩余的辣椒打了起来。春节时,他们种植的豆角在整个莎车县成了紧俏货,在不到1个月时间里,卖菜的收入就达万元。目前,他们前期投入的7万多元成本已经赚回来了。

“大学生在塔尕尔其乡承包大棚,我们两人是先例。在技术上,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当地村民科学种植,而当地村民则给我们传授经验。”陈闯说,互相交流中大家都在进步。

我们打算种出口蔬菜

陈闯和王振是首批来莎车县创业的大学生,不仅自己创业,他们还把自己的专业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带动了整个莎车县的大棚种植。

陈闯说:“当时母亲很反对我去南疆,更不希望我去承包大棚,她认为,大学本科毕业,再去种地很没出息。但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我不想荒废掉。最终我的决定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们为我投资了3万多元。”

王振说:“我家在辽宁,父母挺支持我的想法,我也想在外面闯一闯。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扩大种植规模,然后将蔬菜出口。”

莎车县驻乌办事处魏大程说,作为莎车县塔尕尔其乡设施农业办主任,他们那里很欢迎大学生到莎车县创业,并且当地政府已经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便利条件。

大学生种地、收废品并非稀奇事,新疆早有这样的先例。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一些大学生及时转变观念,看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培育出“人才”,同时也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总能发光”。

上一篇:工业发展与环境困局 下一篇:破解新疆工业化发展的环保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