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体外震动排痰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14 10:44:54

俯卧位通气/体外震动排痰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合并患有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接受俯卧位通气/体外震动排痰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88例合并患有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两组均采用俯卧位通气/体外震动排痰方式实施治疗。采用常规慢阻肺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合并患有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接受俯卧位通气/体外震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综合护理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俯卧位通气 体外震动

呼吸衰竭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进而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现象的症状表现。临床上对患有呼吸衰竭的患者主要通过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状态下实施护理[1]。本次研究对合并患有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接受俯卧位通气/体外震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抽取88例接受俯卧位通气/体外震动排痰治疗的合并患有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患者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61.4±1.8)岁;患慢阻肺时间1-18年,平均患病时间(5.1±0.8)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0例;患者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1.6±1.7)岁;患慢阻肺时间1-16年,平均患病时间(5.3±0.9)年。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常规慢阻肺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

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② 对意识清楚的患者根据其性格特点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③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一些分泌物进行及时彻底的清除处理;④ 通过综合叩击法进行排痰;⑤ 根据机体营养需要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2]。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喘息、咳嗽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肺部功能和呼吸功能指标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喘息、咳嗽等症状表现明显好转,肺部功能和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比较超过50%;无效:喘息、咳嗽等症状表现明显任何好转,肺部功能和呼吸功能指标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异常,或病情进一步严重发展[3]。

1.5 数据处理

研究期间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采用数加减标准差( ±s)的形式对所得所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P

2 结果

2.1 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后(7.93±1.64)d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共计接受临床治疗(12.68±2.03)d;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后(4.41±1.26)d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共计接受临床治疗(8.05±1.31)d。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采用常规慢阻肺护理后,10例患者慢阻肺合并呼衰病情达到显效治疗标准,22例患者慢阻肺合并呼衰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12例患者慢阻肺合并呼衰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慢阻肺合并呼衰治疗有效率为72.7%;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后,14例患者慢阻肺合并呼衰病情达到显效治疗标准,26例患者慢阻肺合并呼衰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4例患者慢阻肺合并呼衰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慢阻肺合并呼衰治疗有效率为90.9%。两组慢阻肺合并呼衰治疗效果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体会

震动排痰机主要综合了叩击、震颤和定向挤推等几种不同的治疗力,具备人工智能治疗程序, 可以完全代替手法叩背治疗,并能彻底解决肺深部痰液排出问题。根据物理学的定向叩击工作的基本原理进行设计,对小气道分泌物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该项技术可以同时提供2种作用力:一种是与身体表面保持垂直的垂直力,对支气管黏膜表面黏液及代谢物起到明显的松弛作用;另一种是与身体表面保持平衡的水平力, 对支气管内液化的黏液按照选择的方向排除体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

参考文献

[1] 余小萍,朱萍,朱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综合护理方案研究[J].上海护理,2010,10(5):33-35.

[2] 梁丽,潘娅娜,王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0,12(2):381-382.

[3] 冯长溪,陈龙法,吕爱英.纤支镜在危重症病人急性气道痰阻时的应用(附19例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09,7(4):193-194.

[4] 郭玉军,游宝英.美国G5振动排痰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J].医疗装备,2010,18(12):55.

上一篇: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及安全管理对策 下一篇:精神科病人临床约束护理体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