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方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14 10:18:21

基于行为方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摘 要:通过儿童行为方式的研究,探寻提高儿童产品设计的有效途径,为儿童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介绍国内儿童产品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儿童行为方式的必要性,并从儿童的动作行为、性别行为、亲社会行为、认知行为、模仿行为五个方面阐述了行为模式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具体方法,为相关儿童产品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为方式 儿童产品设计 生理需求 心理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产品设计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而是出于对儿童行为方式的观察、儿童心理和生理需求的研究、儿童使用环境的模仿、儿童消费行为的探索等对角度分析设计而成的人造物,是和儿童成长息息相关的物品,能给儿童的生活、成长带来舒适、快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1 中国儿童产品发展现状

1.1儿童人口数量多,消费市场潜力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岁-14岁儿童约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6%左右。经济的发展,家庭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家庭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儿童产品的消费需求。儿童产品是伴随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面对人口众多的国内市场,消费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

1.2 产品种类繁多,设计能力薄弱

我国儿童产品设计起步晚,市场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设计能力也相对薄弱。儿童产品和成年人的产品一样涉及到儿童生活学习的多个方面,产品的品种繁多,功能更倾向于实用化,设计理念也越来越人性化,消费者也从以往单纯关注价格开始注重环保健康,设计角度,品牌意识等多角度。但是大多数的儿童产品都第对成人产品的缩小,以儿童为本出发设计的产品并不多见。儿童产品设计的设计师也是非常奇缺,现有都是从别的专业专业,相关院校也没有专门从事儿童产品设计的专业,这就加速了儿童产品设计市场的抄袭行为的发生。

1.3儿童产品相关安全标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每年都有许多的儿童都会因为儿童产品的安全隐患导致死亡。儿童安全标准由于产品的多样性,现有的标准主要还是分大类来制定标准,法律法规的制定远远更不上产品的变化速度。对于儿童产品的安全性不仅法律法规角度加强,对于养育孩子的父母们则更要关注。

2行为方式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必要性

2.1基于行为模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符合市场需求

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儿童产品市场已经渐渐发展壮大,市场也开始慢慢细分为日用品、家具、玩具等与儿童相关的所有产品。父母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度愈来愈高,这使人们对儿童产品的功能、造型、材料、色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是否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否与儿童的行为模式吻合,产品的安全性、娱乐性、教育性、体验性、差别性等都是人们在购买产品时关注的焦点。这些关注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机会,这种关注效果激发了儿童产品市场的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设计就是符合市场的需求。

2.2基于行为模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

不同阶段的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各不相同,必将导致不同阶段的儿童的行为模式也不相同,儿童行为模式的不同必将导致儿童产品的不同。通过对儿童动作行为、模仿行为、认知行为、自发行为、社会等在儿童产品设计中体现,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活动、智力和个性特征,符合儿童身心全面化发展的要求。动作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的动作行为的发展是在大脑、神经系统以及肌肉等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动作发展和儿童的心智发展是呈正比例发展的。动作发展的好坏能够反映出儿童心智的发展。并且儿童的动作发展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连续性、阶段性的发展过程。

2.3基于行为模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符合儿童成长安全性的要求

保证孩子身体健康,避免伤害,使其正常成长当然是养育孩子基本的标准,亦是儿童产品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关注儿童的安全问题。儿童产品的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其几何尺寸、结构强度、材料、重量等物理和化学指标方面,还应该考虑因使用方式和过程而影响到孩子的安全,产品的使用方式行为是否符合儿童的行为模式。

3 儿童相关行为方式的儿童产品设计

儿童产品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儿童行为方式的特征,结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的需求,使儿童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符合行为方式的变化,促使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儿童行为方式为、生活方式出发点,考虑儿童心理、生理使用时的具体操作,动作行为来确定产品所需要的要素,从而决定产品所需要的造型、材质、色彩、尺寸、工艺等具体的设计元素,设计的重点放在儿童用户的行为研究上[1]。

3.1基于动作行为的儿童产品设计――“动”

动作行为主要是指儿童动作发展过程中动作能力的变化,各种能力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特征是在儿童设计时所关注的重点。儿童动作行为是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过程不断的变化。动作发展的种类是先粗大动作在精细动作,粗大动作如追视、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精细动作如抓、放、双手操作等手部动作。每一个动作行为的发生都是儿童心理和生理的表现[2]。产品的设计要抓住不同年龄阶段的动作行为,才能设计出适合该年龄阶段的儿童产品。

以婴幼儿期儿童儿童精细动作行为特征为例。在儿童所有动作技能发展中,伸手够物和抓握是在婴儿认知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伸手握物体来感知物体的物理特征,如形状、软硬、声音等,获得物体的空间特征,如方位、距离等[3]。如图1三个儿童玩具产品都是锻炼儿童精细动作的产品,但是却针对了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儿童行为精细动作的理解。从功能上主要是从抓握物体的体量大小的变化、形状的变化、穿绳装饰的变化这三种形式进行训练,循序渐进的对儿童手部精心动作行为进行训练。对于婴幼儿来说能把带孔的物体准确放置在孔内是一个非常难完成的动作,这个动作的完成不仅可以提高动作系统的完善,还可以开发满足孩子感知世界的好奇心,这也是精细动作玩具设计最重要考虑的设计因素。三个产品的材料都选择了安全环保的榉木,产品的色彩选择彩度、纯度都非常高的色彩。

图1 锻炼儿童精细动作行为的玩具产品(hape)

3.2基于认知行为的儿童产品设计――“识”

认知行为主要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所发生的一切行为。认知行为能力包括有感官认知、形象认知、色彩认知、几何形状认知、语言认知、图形空间认知等。认知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家长对儿童生理、心理、智力、学习能力的需求发展而设计的产品[4]。

以婴幼儿期儿童为例,幼儿期的认知行为主要表现在感知体验上,婴幼儿期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经历了由本能的非条件反射到被动的感知运动阶段,再到主动的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幼儿要学会能够清楚的辨别各种颜色、形状,能够理解空间的概念,并且能够判断物体的大小远近和声音的强弱,学习数字、字母、图片等相关的知识能力。这个阶段的儿童产品设计完全以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对每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特征要非常清楚。如图2,玩具的造型以简洁的几何体,色彩选择鲜艳明快的色系,选择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字母,图片、颜色、数字和大小等功能锻炼儿童的认知能力,同时还有将相应形状及颜色的积木可以放进对应的木盒里,锻炼儿童的动作能力,训练孩子的分类辨识能力及学习上的成就感。

图2 认知学习行为的儿童玩具(hape)

3.3基于社会行为的儿童产品设计――“交”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安慰,捐赠、谦让等[5]。婴幼儿时期就已经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如婴儿会喜欢笑脸,会冲着对她笑的人笑,本能的合作反应,面对同伴依依呀呀的说话交流与回应。一岁左右的儿童有了游戏的意识,这时候他们能够互相分享玩具,互相模仿。到了两岁以后,儿童合作行为正式发展起来,并发展迅速,这个时期,儿童开始寻找有共同主题的同龄人做游戏伙伴。在学龄前期,随着调整对他人的注意力能力的发展,年幼的儿童逐渐与同龄同伴交往,特别是在游戏情景下。在学龄前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适应他人的心理特征,也更加渴望以社会行为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和保持友谊[6]。

以Hape夸得瑞拉滚珠系列为例,产品通过弯曲、笔直轨道,结合积木、加速器等辅助零件,通过巧思妙想,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小球运动轨迹。产品的功能主要通过儿童在玩耍过程中自然学会了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意义,组合玩具产品最能体现儿童亲社会的行为。产品在设计中注重模块的设计,通过不同的轨迹路线添加不同的大小、系列的套组,慢慢扩大玩具,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多人玩。以全开发式玩法,不限制宝宝的发挥,让其在组建和拼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尝试、探索和思考,让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无限提升。在最安全的环境下感受思维创造的乐趣。产品的材料选取了环保的桦木和橡胶木,色彩丰富,细节突出。在儿童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儿童玩耍的过程本身,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将儿童的行为模式准确的传递给儿童。

图3 夸得瑞拉滚珠(hape)

3.4基于性别行为的儿童产品设计――“异”

性别角色是指男性或女性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形成的价值观、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社会按照人的性别而赋予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7]。随着性别意识的增强,男孩和女孩也出现了不同的性格倾向,男女儿童开始偏爱与自己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男孩子表现的更具有男性特征,更加外向,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女孩子则比较的内向和文静[8]。

性别角色对于儿童产品设计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不同的性别用户使用人群,由于性别的不一样,产品设计的偏好也不一样,对于色彩、造型、功能、形式、尺寸等都有所区别。性别的差异在儿童产品上有着明确的区分,如图4中的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是两款代表性的产品。比如儿童房布置的时候家长选购家具、玩具、床上用品、装修风格等都会考虑到儿童的性别特征。在功能上女孩对洋娃娃、女性角色扮演等能锻炼女童的装扮性、条理性、审美感等玩具产品表现出偏爱,而男孩对汽车、变形金刚搭建积木等能锻炼男童的逻辑性、空间性、挑战性等玩具表现出偏爱。在色彩上女童更倾向于暖色系列,男童则倾向于冷色系列。在心理上女童更希望从玩具中获得公主梦,男童则更希望自己是英雄。性别角色的差异男孩女孩各自喜好的产品特征有所不同,在产品设计中应考虑产品使用对象的性别,使家长在选择产品过程中更好的选择,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更好的服务于不同性别的儿童。

图4 女童芭比娃娃和男童变形金刚

3.5基于模仿行为的儿童产品设计―― “仿”

儿童的动作、语言、绘画、技能等的各项发展都需要通过模仿行为来实现,模仿在社会认知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儿童学习技能、积累经验的重要手段。儿童大约在2岁左右就完成了直接模仿向延迟模仿的转换,认知能力的增长,不仅起因于模仿,还可以进一步控制模仿[9]。运动和认知的发展构成了儿童模仿发展的基础, 婴儿最初的模仿能力是有限的,当在对模仿行为逐渐熟悉后,就会出现新事物、新行为的模仿。模仿能力不具有持续性,是一个阶段性的特征,当儿童掌握了许多的新能力的时候,模仿能力就大大减少了。儿童在使用角色扮演的产品中,扮演某种角色,表演某些场景,演习正确的行为。通过对产品设计固定的模式进行练习,让宝宝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产品设计中要体现出模仿行为的“相似性”。在模仿行为发生中,儿童运用了头脑中事物的表象,锻炼了发展中的生活技能,从中获得了快乐,并促使基本生活技能进一步地发展起来。儿童从事模仿行为并不是为了实现任何明确的目的,而在于模仿游戏过程本身,在模仿过程中学习技能和积累了经验。

以儿童模仿就餐动作行为而言,由于就餐环境的限制不可能一直让儿童重复就餐的行为,为了儿童能更好的掌握就餐技能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结合儿童的模仿行为设计出适合重复使用的关于就餐相关行为的玩具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在操作产品时的行为动手,抓握勺子、筷子的方式,以及就餐期间会有什么的危险可能会发生[10]。当然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基恩能够需要他们学习,同时也需要相对应的模仿行为玩具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类玩具产品的设计主要以孩子模仿行为为出发点,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学习到基本的生活技能,达到训练儿童的动作能力的发展,训练孩子多样性的使用就餐工具以及相关的行为方式的锻炼或者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产品材料的选择主要还是以环保、安全的材料为主,色彩选择能更加表现和还原真实环境的色彩系列。不能把这类过家家的产片看成是玩具,要当作训练儿童成长产品来重视和研究他。

结语

儿童产品的设计研究是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首要途径,是儿童行为模式的主要载体,产品是否能正确引导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要更多的从儿童的行为方式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动作行为、性别行为、亲社会行为、认知行为、模仿行为等多学科、多角度考虑儿童的心理环境、游戏氛围,吻合视、听、触等感官及认知能力发展要求等因素。为创造出一个安全、健康的儿童产品设计市场前景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沈艳.基于行为方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9.

[2]赵冬霞.基于动作发展的婴儿玩具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9(3):156-157.

[3]李燕,赵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邹泓.发展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儿童早期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王美芳.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与教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4):74-76.

[7]沈艳.儿童的性别角色行为与玩具设计[J].大家,2012(2):22-22.

[8]李娜.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公园设计[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9]林永海.论儿童模仿及其教育价值[J].儿童与教育心理,1987(60:9-11.

[10]马春东.童心童趣--儿童产品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

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高级访问工程师计划资助项目(FG082 )。

作者简介

李方(1982-),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玩具设计。

上一篇:影响现代家具形态设计的物质层要素分析 下一篇:基于“985”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