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 生动小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2-07-14 10:16:35

运用信息技术 生动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其优势是促进学生在感知、想象、合作、朗读、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整合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语文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语文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技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知识的领路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引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高效地去完成教学任务。

如《草原》是一篇描写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的优美散文,展现了草原美景及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找了很多关于草原的图片,有羊群、有牧马、有清流、有沃草,有蒙古包......这些精美的图片与书上的文字描述紧密地结合起来,自然而然地就铭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二、活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外乎语言描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后,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因为其所具有的化静为动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设备所无法比拟的。它改变了教师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

如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狂妄自大。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小柳树、小枣树的样子做成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将生字的学习设计成一个小游戏,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个别化指导,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从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创设的意境也是深远的。传统的老师教,学生读,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再加上有些老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使得学生更不容易读出感情了。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配乐朗读等,从而使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如教学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诵读全诗,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演示了课件。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采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自主学习是一种以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觉完成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也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多是被动地参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方法、内容、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如在教学《彩色的非洲》一课时,我在课前下载了大量与非洲相关的网页,学生在上课时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脱机浏览进行查阅,从而对非洲的秀美风光及风土人情有了个比较全面具体的感知,然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如何写一篇导游词,介绍非洲的美丽?学生完成后,我将他们当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复制在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中,供同学们阅读及讨论,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就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也更加生动活泼。

五、享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等信息,那么所得是非常有限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开发语文资源。师生双方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操作平台,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在听说读写看等操作活动中,大量的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也随之增加。这样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许多知识。

如教学完《景阳冈》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武松的“胆大无畏、严谨机警”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我布置了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水浒英雄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查图片,有的查找相关人物的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把收集的资料汇总,很快做出了一期图文并茂的板报。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习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而且可以创建一个信息资源丰富,适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崭新学习舞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主体参与,不但深化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加大了语文课的容量,同时也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做一个快乐的“教书者”和“求学者”,这样才更适合教育中提到的有效教学论,这样的有机整合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上一篇:对班主任工作的妙招的心得体会 下一篇:师生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