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教研室职能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7-14 03:53:11

厘清教研室职能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研究

摘要:教研室是学校中与教师密切相关的一个最基层的组织机构,厘清教研室的基本职能,开拓创新,积极组织,开展面向不同层次教师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各自所需的帮助,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基本职能;青年教师;草根专家;专业化成长

作者简介:郭岩(1973-),男,陕西蒲城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研视野下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11/03/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02-01

教研室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与广大教师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来说,教研室需要承担的基本职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基础,仅靠教师个体的努力是远远不可能实现的。如何将教研室的工作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强化教研室职能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高等职业学校来说,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本清源,厘清教研室基本职能

1.厘清教研室职能是教研室健康发展的基石

教研室是由具有同一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直接进行教学工作、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的基层组织,是系一级执行教学和开展教研、科研工作的基层单位,是教学建设和改革的中坚力量。其基本职能是为具有相同专业背景(学科)知识的教师提供一个平台,具有指导与研究教学、培养教师个体与群体专业成长、规划设计与建设课程以及进行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等职能。应让这些教师就本专业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以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寻求能够有效进行教学的方法途径,使教研室不至于逐渐退化为执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布置教学任务的教学行政基层单位,不至于过多承担与其应有职能关联度较少的行政事务,或者仅仅履行排课、课时计算、召开例会等过于简单化、形式化与琐碎的职能,不至于让教研室的专业性质与行政性质倒置,偏离了本应的工作方向。

2.民主科学的教研室主任选拔培养和任用制度是教研室良性发展的关键

教研室主任在教研室功能发挥方面可谓举足轻重,应该是本学科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具有事业心、责任心、良好的组织与人际协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教学管理的专家;同时还应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不怕困难,坚定信心。因此,学校要做好教研室主任选拔与培养工作,把教研室主任纳入学科带头人系列,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培养优秀的教研室主任。

3.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是教研室健康发展的基础

充分利用同行教师的专业背景,鼓励教师保持对教学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注重教学研究,通过相互交流、探讨教学问题与困惑,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中年杰出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营造促使教师潜心钻研教学,不断进取,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教研氛围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室文化,增强教研室凝聚力,使其能成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沃土和教师专业归属的家园。

二、有效教研,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获取信息咨询的平台

1.青年教师可以在二次教研中分享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的教师外出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较以前有了大幅增加,但是由于办学经费、时间和机会等因素,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大量时间和机会走出去进行交流学习,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而在教研室层面进行二次教研,学习、分享部分教师的学习成果,对大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在获取新理念、新方法的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有针对性的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其效果将超越自己外出学习交流。更重要的是,这种教研活动成本低、成效快,还可以促进同教研室教师间的合作互助。

2.青年教师可以在教研活动中开拓视野、完善自我

每个教师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的建设过程是教师个体在组织内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共同体中的学习、交流、合作与互动,就是教师个体利用自己已有的信息与外部进行对比、交换、借鉴的过程,有利于提升每一个参与者的专业水平。同时,在相互交流中开拓教师的视野共建知识,分享知识,完善教师的专业结构。

3.青年教师可以在教研活动中崭露头角

青年教师由于资历、能力等因素,即使在自己专长的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不一定有合适的机会让他在很高的层次进行展示。而在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成果或想法进行充分的展示,获取老教师的咨询、帮助与完善。这样不仅可以树立青年教师的信心,获取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在老教师的介绍下,让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展示,给青年教师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

三、创造机会,为老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1.珍惜身边“草根专家”

在每一个教研室中,都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的老教师,堪称“草根专家”。但是由于这些教师的职称、荣誉等基本都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更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这些教师除了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对学校的各类活动和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基本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消极情绪。这些老教师能否有效参与到教研室工作中,对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为老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为这些“草根专家”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一个在教研室内部进行展示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其余热,将会有效促进教研室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开展。教研室如果能够经常性地针对这些教师的特长,有针对性地邀请他们在教研室内部做一些教学经验介绍、专业学科建设成果交流等专题教研活动,将会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在教研室中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能够让他们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反过来促使他们积极地进行研究,配合教研室工作安排,争取更多的“出头露面”的机会,形成一种“各取所需”的良性循环。

3.组织观摩教学,达到双赢效果

老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每个人都有一套十分娴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驾驭能力。教研室通过有计划地开展老教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展示老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处理教材、选择教法等能力以及养成自觉执行教学规范的习惯。观摩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青年教师有机会学习到珍贵的教学经验,更会促进老教师积极进行总结提炼,达到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同时成长的双赢目标。

四、全面组织,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全面成长

1.“面对面”教研,让教师获得集体归属感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平台、智能手机等的不断出新,人们的空余时间都留给了计算机、手机等,而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慢慢变得越来越奢侈,使得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越来越困难,使大家即使在教研室这样的小圈子里也变得越来越陌生,感觉没有归属感。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不仅可以解决同一个教研室成员间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机会,让大家在完成教研活动任务的同时,多交流生活中的家长里短,从而获得集体归属感。

2.集体参与,让每一位教师都受益

高等职业学校教研室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在专业调研、走访企业、编制方案、实施课程改革实践等环节中,如果能够有效动员本教研室所有教师都积极参与,不仅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实践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唤起所有教师的工作热情。

3.集体约束,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提高

职业学校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还需要参加各级各类不同的竞赛,诸如技能竞赛、信息化大赛、创新大赛以及“两课”评比等。如果教研室能够根据每一位教师的特长和发展预期,借助教研室“集体力量”的压力,有计划的安排相关教师参与这些大赛,不仅可以使参加比赛的教师的技能和信息素养等“被动”学习而获得提高,也可以反过来促进整个教研室对某一技能或技术的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岚.高校教研室功能的回归与重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

(6):33-35.

[2]杜丽娟,陈文亮,王卓.民办高校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J].琼州学院学报,2013,(2):46-47.

[3]蒋宏伟.巧借政策之力促全面持续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

(20):27-28.

[4]李惠,刘芸,林孝成,等.教研室职能与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0,(9):93-95.

[5]陶涛.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12):227-229.

上一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下一篇: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